马基复习提纲(简明).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3854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复习提纲(简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基复习提纲(简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基复习提纲(简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基复习提纲(简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基复习提纲(简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3)哲学根据上一问题的回答,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

2、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2. 对立统一规律(1)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 认识的辩证运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个问题:(1)认识

3、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条件:一,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理论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3)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第二个问题: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实践到认识是一种能动飞跃,认识到实践则

4、是另一次飞跃。只有在实践中认识才能创造正确的理论,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作用,并经过进一步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4.真理及真理的检验标准(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3)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

5、定性与不确定性:a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的唯一性。b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社会

6、实践,它起源于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辨证关系的具体表现:(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2)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3)社会意识的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有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定条件下,社会意识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4)社会意识的能动性是通过指导人的实

7、践实现的。(5)社会意识的能动性要求加强先进文化建设。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b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

8、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

9、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8.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基础)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重要形式,残酷的殖民掠夺)9.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价值规律等。(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2)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

10、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前者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后者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3)在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交换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11、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a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b.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分配;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10.劳动力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

12、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 “平等”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在消费劳动力商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购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所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11.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方法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

13、值的生产过程,即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此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12.资本的本质和资本积累(1)本质: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

14、变资本。(2)资本积累:a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b资本积累后资本家用剩余价值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d资本积累不仅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调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f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1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

15、会化之间的矛盾(2)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本质特征:生产过剩,但是是一种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特点: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经济爆发使得企业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度过危机。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因此呈现周期性特点,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爆发,就是再生产的一个周期。14.垄断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垄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产生原因:a.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

16、企业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b.企业的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c.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形式: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和私人共有、合资的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本质: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组织力量的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15.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3)实

17、行新经济政策,扭转国家的严重危机。列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a.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a.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

18、标 b.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a.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b.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c.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a.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a.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