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但却不是农业强省。黑龙江的农业,既是一个大产业,也是一个薄产业;既是一个基础产业,也是一个脆弱产业;既是一个优势突出的产业,也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产业。之所以薄、之所以弱、之所以落后,就因为我们的农业还更多的局限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局限于初级产品的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二十多年来,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粗放的小农经济形式,已经使农业生产力释放空间达到了极限,特别是近些年来我省粮食连年丰收,但高产低效、增产不增收问题也更加突出。我省农业发展的现实和生
2、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要求我们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找到一条使我省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发展之路,这条路就是农业产业化之路,也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进一步提出,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中央的这些决策,对于我省更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就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
3、推进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向农业产业化转变,下大气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首要的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这个链条中,能把“小农户”与“大市场”、“小生产”和“大需求”联系起来的,是龙头企业;能把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落后农业联结起来的,还是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角,龙头企业的大小强弱,决定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走向,对农民增收致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拉动作用。“龙头”企业抓好了,既可以加工农畜副产品,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又能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带动农村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深刻变
4、革,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省的农业优势,在农副产品、畜牧产品的深度加工增值上狠下功夫,在发展具有我省优势的绿色食品和特色产品上狠下功夫,力争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占领市场,形成在国内甚至国际上能叫得响的农业产业化集群。要用足用好国家现行的相关政策,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节能减排和基地建设,探索采取建立担保基金、担保公司等方式,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发展。要充分学习借鉴一些兄弟省份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经验,深入研究靠龙头企业带农户、促增收的政策措施和经营机制,积极探索符合我省
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以产业化的大推进促农业发展的大跨越。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经济运行规律来进行生产经营,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延长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链,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效应,形成竞争能力,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完善经营和利益联结机制。农业和农民是龙头企业生存的土壤,龙头企业必须与农业共发展,与农民共利益。基地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原料基地作保证,发展农业产业化就会落空。要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和改造农业生产,将基地建设作为企业不断开发产品和开拓市场的最可靠保证,共同提高企业和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龙头企业
6、要增强社会责任,与农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要引导企业和农民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原料基地规模,保证企业原料供应,提高原料质量。要通过企业提供服务,吸引更多农民搞好标准化生产,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养殖业大户,实行商品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要不断加强组织制度的创新。组织化程度高是现代农业的根本特征,也是发展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大生产的基本条件。要加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加速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建立企业与农民生产经营对接的稳定机制。要提倡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运用经济手段更加紧密地加强企业与农民的联系,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共同提高。要强力推进地方与农垦合作共建,发挥农垦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破除门户之见,打破区划樊篱,加大合作共建力度,实现资源共用共享,形成农民增收、农场受益、地方发展的“三赢”局面,共同把黑龙江这块大地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