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职语文审美教育初探.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4071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职语文审美教育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杨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职语文审美教育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杨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职语文审美教育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杨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职语文审美教育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杨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职语文审美教育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职语文审美教育初探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杨 健摘 要:高职语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高职语文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文章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想象力、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以图让美如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般沐浴学生的心灵。关键词:教学 审美 培养 感知 想象 美感 理解 创造美育的目的是培育和塑造审美的人。审美的人,首先要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即具备美的感知力、想象力、美感能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美育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人云:“六律具存而莫之能听,无师旷之耳也。”,没有与审美对

2、象相适应的审美能力的人,不可能感受对象的美,更无言创造美。因此,高职语文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职语文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审美感知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第一要素,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教育的基本能力。通过审美感知,可有效引起学生心态的系列变化。或爱或恨或喜或悲或怨或怒,丰富多样,层出不穷,这些情感色彩的烙印,在触动学生的理智,改善认识行为上有微妙的功用。审美感知力的获得主要是靠听和看。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通过语言、图片、实物、声像、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亲身领会到课文中的美。

3、 1、创设情景激发感知。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加以教师优美的语言(包含丰富的表情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感知情趣。例如在上阿正传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现在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幻想中,你凌驾于别人之上,现实中,你被所有的人踩在脚下;可怜你,甚至没有一名半姓;可恼你,茫然如故,洋洋依然;可悲你,糊里糊涂地活;可叹你,莫名其妙地死;你旧中国的破产农民愚昧、麻木的化身!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听完这首诗,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疑问

4、:小说是怎样塑造这么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诗中对人物的评价,制造了审美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审美情趣成为求知的动力,让艺术思维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采用朗诵教学法,由老师朗诵或布置学生动情“美读”,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优美的朗诵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如上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先随着月光曲优美的旋律,朗诵课文第四至第六段,将课文读得清新明丽,让学生初步感悟月光下美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之美。然后让学生动情“美读”。通过“美读”,使学

5、生从字词句入手,理解字里行间隐含的艺术美,体会课文的感情,真正做到“披文以入情”,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因素。学生专心致志地进入了审美实践,就较容易田受到荷塘上那梦幻般的月色,月色下那梦境般的荷塘这一似梦非梦,似幻非幻的胜景,从而真正体会作者内心的感情,进入理想的艺术境界。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幻灯、录像、录音带、电视、电脑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视觉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增强学生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如祝福、雷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课文,可运用各种电化媒介,其中的图象、声音、色彩、音乐能使无声的文字语言,变成有声的音像和视像语言,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提高感

6、知能力。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雪夜报仇,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局。情节起伏跌宕、气氛渐趋紧张。教学时若能将有关的录像放出来,让学生从录像中场景的设置,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对话、情节的发展等等当中把握人物的性格。如林冲的正直善良、疾恶如仇,陆谦的阴险毒辣,从而真正体会到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美,领悟到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由于文学作品是有限与无限,偶然与必然,虚与实,情与景等的对立统一和和谐综合,所以,在审美过程中,若审美主体只对审美对象作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的感知,那还是浅层的。必须在此基础上产生对先前相关、相似、相反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的联想、或产生这些方面的合理的

7、新的想象,才能使审美感受趋于深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扣住美点,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传虚成实,使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形象鲜活起来,更为深入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借偶然事件看到普遍性、必然性,借有限的景看到无限的情。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诱导学生阐发、品味。如荷塘月色:“作者是抓住荷塘月色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并联系写作实际说说如果不这样写,还可以有怎样的写法,效果会怎样。”这是指导和提示作想象和联想操练的,

8、施教者可以根据题目设计出各种有益于想象、联想的训练台阶,使学生得到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能力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的心弦的地方入手,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来触发情感共振,从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审美状态。如祝福一文,教师在教学时抓住祥林嫂三次脸色和眼睛的不同描写,并由此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祥林嫂从悲苦

9、、绝望、衰老到死亡的生活历程。这些肖像描写刻画了祥林嫂遭受封建宗法制度毒害的极其痛苦的心理状态,深刻反映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吞噬的具体过程,细腻地记录了吃人的封建社会在祥林嫂内心深处所打下的沉重鞭痕。由此可激起学生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极大同情,从而深刻体会到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的悲剧美。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具体意象渗透着作家的审美理想。教师要通过这些具体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三峡的雄奇景象和沿岸绮丽的风光,作者将自己的审美观念融入到具体的山光水色中。西陵峡的“雄”,巫峡的“秀”,瞿塘峡的“险”,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审美情感。“雄”与“险”蕴含着作者对崇高美的追求,

10、表现了在惊涛骇浪中行进的战斗情怀,可以培养学生无畏搏击的情感。秀丽的景色,倾注了作家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可以培养学生宁静、和谐的情感。我们在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入审美状态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审美感悟。这种由现

11、象到本质的分析,使学生由感性阶段步入到本质分析的理性阶段,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学生是审美教育实施的对象,其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美感能力以及理解力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还需要审美创造能力来检验。因此,全面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因此,培养创造美的力的第一步骤是“说” ,要加强对学生的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指导,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培养创造美的力的第二步骤是“写” ,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以说促写,以读促写。在讲读课后,安排同类体裁、题材的训练,引导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方面入手,进而达到独

12、创的层次。如快乐王子讲完后,王子和小燕子那种牺牲自我拯救穷苦大众的艺术形象深深地感染每位学生,他们联系生活,在写作中表达了要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一生的美好愿望。莫泊桑的项链构思巧妙,运用伏笔、照应,刻画了玛蒂尔德的形象。依照课文的艺术手法,许多学生写出有相当水准的文章。我们要就所学内容进行美的再创造,让学生学会审视社会、审视自己,使学生感到语文距离自己并不遥远,而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感到它就在自己身边,已融入自己的生活。总之,高职语文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将学生带到无限丰富,绚丽的天地中去,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事实证明,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能够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更加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能够使学生从低级意识中解脱出来,培养高尚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超越的升华。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让审美教育如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般沐浴学生的心灵,这是一件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参考文献:李开、左健主编的美育辞典 ,江苏美术出版社。徐绪标编著的美育概要与例话 ,知识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