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作业.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4077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林业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林业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林业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林业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昌邑市林业生产中的问题及建议Z20100071 李健昌邑市自古以载槐、柳、泡桐、毛白 杨、榆、楸、椿、桃、李、梨、枣、石榴、杏等乡土数种为主。建国以后,先后引进了加拿大杨、北京杨、苹果等树木,并从青岛引进了雪松、桧柏等观赏树木。主要用材林有槐树、刺槐、柳、泡桐、加拿大 杨、简阳、太青 杨、北京 杨 、意大利 杨、毛白杨、白 榆、楸 树、樗树,还有乡椿、梓树等。主要经济林有梨树、桃树、杏树、苹果 树、柿子 树、葡萄树、 樱桃树、栗树、枣树、山楂树、银 杏等。 观赏树 有雪松、 侧柏、吹柳、 悬铃木、冬青等。昌邑市土地总面积 18.122 万公顷(海拔100M 以上土地),人均占地 4.01 亩,

2、占潍坊市土地总面积的 10.3%,其中耕地面 积 8.73 万公顷,占全市土地的48.2%,园地面积 0.48 万公顷,林地面积 0.20 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3.26 万公顷,交通 拥地面积 0.55 万公顷,水域面积 4.04 万公顷,未利用土地 0.87 万公顷。土地利用率达 95.2%,高于潍坊 89.3%的水平。目前,昌邑全市各类苗木已发展到 10 万亩,其中园林绿化苗木 6 万多亩,产品涵盖了乔木类、灌木类、地被类、藤本 类 、竹类、水生类、草本 类等,品种达到 400 多个,各类苗木存量近 2 亿株,年销售收入近 5 亿元,规模大、品种全、市场广,使昌邑成为江北最大的优质园

3、林绿化苗木生产区和名副其实的交易集散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宿根地被植物研究培育基地和观赏类树种培育基地。2005 年 6 月,昌邑市被国家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中国北方苗木基地” 。成为继“ 中国丝绸 之乡” 、“中国印染名城”、 “华侨之乡”之后的又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质园林绿化苗木基地,市委、市政府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多措并举,推 进了苗木产业的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和效益提高。从 2001 年开始发展苗木生产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全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并结合昌邑的区位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建设“ 北方苗木大市”决策,专门成立了产业领导小组,在土地流转、资金扶持

4、、水电供应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民营企业企业和外地大户到昌邑投资,为苗木业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苗木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又因势利导,组织广大种植户成立了苗木协会,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苗木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民营 大户有资金、善经营、 营销能力强 ,民营苗木大户率先发展起来,能够较好地带动千家万户的发展。因此,在发展苗木生产中,把扶持和鼓励苗木大户、膨胀规模作为重点来抓,收到明显成效。目前在全市从事苗木产业的有 1500 多家,其中 100 亩以上的大户就有 40 多家,500 亩以上的大户两家。全市所有苗木,民营大户种植的有 7 万多亩,占苗木总面积的 70

5、%。2006 后有两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十佳苗圃” ,一家企业被评为“ 山东省十佳苗圃” 。潍坊金丝达苗木有限公司几年来投资 2000 多万元,发展苗木 1 万多亩,成为山东省第一大苗木种植业户。新时期,在全国大中城市绿化要求生物种类和景观多样化的形势下,积极引导苗木生产企业引进、开发新优树种和品种,培育大规格、高标准苗木。使全市苗木的品种结构、苗龄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在进一步巩固白腊、樱花、黄金槐、法桐、国槐、七叶树等 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又引进并大规模种植了复叶槭、女贞等 100 多个新优绿化树种。目前,全市近 2 亿株绿化苗木中,绿化乔、灌苗木占八成以上,特别是大规格苗木出圃率不断提高,市

6、场旺销,供不应求。坚持科学规划,区域化种植,形成了北部以耐盐碱树种为主,中部以城市绿化树种为主,南部以速生林树种为主的“三带六区” 发展格局。其中,中部绿化苗木按照沿交通干线集中开发的原则,将 206、309 国道和下小路两侧作为发展苗木生产的重点区域,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优先照顾,鼓励其 积极发展,形成规模。目前沿国道、省道的苗木面积有 4 万多亩,占全市苗木总面积的 40%以上。这种沿交通干线集中发展的模式,既有景观效果、生态效益和规模效应,又便于统一管理和调运,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明显。虽然昌邑市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

7、现在:(一)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 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三)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

8、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四)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 远 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乡镇林业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五)管理体制不顺,机构多变,职工队伍不稳定。过去几年,由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深入开展,各地纷纷出现“撤乡并镇”的现象,有些地方政府对林业站工作不够重视, 对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没有把林业放在国

9、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去认识,从而对基层林业站的地位、职能、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摆到应有的位置,甚至把林业站的工作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造成林业站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其机构和管理体制受到很大冲击。在一些机构改革的试点县,撤销或合并林业站机构,对林业站实行脱钩断奶,下放管理体制,拍卖林业站资产, 专业 技术人员被分流或下岗的现象时有发生,严 重影响了基层林业站机构和队伍的稳定,削弱了基层林业管理力量,动摇了林业发展的基础,导致此后有关林业的各项基础工作无人过问、无人负责,各项林业任务不能落实到位,延缓了生态建设的步伐。(六)资金投人不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

10、林业站建设各项经费主要还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政府配套为辅,但实际地方配套资金往往不能到位,建设资 金的严重不足常常让林业站处于“ 无米下锅” 的困境。林业站建设与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相比,投资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国家取消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后,林业站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相应减少,加上地方财政困难等因素经常导致林业站建设资金短缺,致使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再加之物价上涨等原因,建设成本逐年提高,有限的资金不能满足林业站建设的需求。影响了林业站的工作开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大多数乡镇林业站缺乏交通、通讯等工具,一旦发生火灾或毁林案件时,工作人员只能骑自行车或步行赶往事发地,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11、。有的地方财政对林业站工作人员只能拨付基础工资部分,其津贴、福利、劳保、保险、办公 经费等均由林业站自行解决,严重影响了林业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七)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主动管理意识不强。林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林业工作者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多数在生产第一线的林农、林业工人和基层林业从业人员,对林业科学知识和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等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造成有些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对林业资源管理缺乏主动意识。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距更大,致使部分林业干部和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慢,不能及时了

12、解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新的林业科技发展动态。基层林业人员科学素质水平低下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之一。另一方面,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进行,虽然有部分乡镇林业站进行了人员下岗分流,但整体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有的林业站人员严重超编。另外,有个别乡镇林业站机构改革后,由于乡镇关系复杂,造成人员配置不合理,有的乡镇林业站有的技术骨干多,有的却没有,个别乡镇林业站人员来源复杂,很多为非林业专业人员,造成人员技术水平大打折扣。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建议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13、。(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 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 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 产权清晰、主体落实、 责任明确、保障 严格、流转规 范、监督到位” 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

14、增收。在推 进 改革的同时, 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荣乌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 板

15、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 ”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 中国北方 绿化苗木博 览会” 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 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 千村绿化百村示范” 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 上,重点做好 30 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 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

16、化、效益化的目标。(六)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让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 绿化家园、推 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七)加大改革力度,理顺管理体制,保持林业站机构和队伍稳定。针对目前乡镇林业站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明确林业站建设目标“ 进一步深化林业站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将林业站作为县级林业主

17、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强化其执法监管的地位和作用”。理顺乡镇林业站的管理体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将基层林业站收归林业主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既有政策又有要求, 时机也已成熟。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引入竞争机制加快林业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样,要加快林业的发展,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就是对站长实行竞争上岗,对站员实行双向选择;对人员的考核实行末位淘汰,让能人脱颖而出,让庸人淘汰出局,在林业系统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另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应给予充分保障,对于因机构改革撤销的乡镇林业站要尽快恢复,现有乡镇林业站要按标准化建站的要求尽快完善。(八)加大对林业

18、站建设的资金投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员待遇。乡镇林业站工作量大,工作千头万绪,从退耕还林到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从森林防火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如果这些工作经费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势必将会造成工作失误,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各级政府部门要对林业站建设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人员待遇,将林业站的基本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轨道,省级财政应保证每年安排一定的建设补助经费,同时建立有效的多渠道林业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林业站建设专项资金要独立设户, 统一管理,做到 专 款专用,减少政府截流,保证资金使用,切实改善林业站工作环境。因此,把林业 站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应是大

19、势所趋,也是保持基层林业队伍稳定的关键所在。(九)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基层林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的服务能力。随着各项林业事业改革的进行和不断发展,基层林业站人员素质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和建设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加大基层林业站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强对现有基层林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采取“ 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各地经验,在坚持 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抓好新品种引进、林业生产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把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基层林业队伍中来,特别是要建立林业站进人招考制度,以提高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增强林业人员的服务能力。不断强化为广大林农提供造林调查设计、 优质种苗、营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系列化服务,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增强 人民群众科技兴林与依法治林意识。在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林业站还要积极参与林业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施工作业,进行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要主动在政府与农户之间架起“沟通 ”的桥梁,及时了解和反映农民在林业建设活动中的需求和团难,制订出台林业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