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及对策.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4353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及对策姓名:辛东之 学号:20106943学院:农学与植保学院 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 1001 班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对于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面对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以及伴随着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形势的不断加剧,节水工作也不断加深,中国的水资源能否支撑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节水农业不断发展深化,本文针对当前节水农业灌溉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策问题从不同层面上分析了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的历史背景、节水农业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喷灌、滴灌、微灌技术的实施前景等多种问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节水农业的内涵,对其相关问题加以讨论。关键

2、字:节水农业 灌溉 中国的水资源 对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很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地下水漏斗区扩大、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尽管中国农业缺水与用水效率不高并存,但是从以往经验分析,农业节水仍具有较大潜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必由之路。节水农业的内涵1、节水农业的兴起背景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从古至今都对农田水利建设十分重视。据史籍记载,我国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兴建灌溉工程以利农业,其后经过秦汉时期、隋唐至北宋时期、明清时

3、期以及 20 世纪初期几个迅速发展的阶段,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灌溉面积约占当时耕地面积的 16%。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灌溉面积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一个更为快速的时期。经过 30 多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我国的灌溉面积具有了世界第一的规模,对于保障粮食生产、满足迅速增加的人口粮食需求及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灌溉面积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利用,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这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相关问题的根本出路,这成为了专家以及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我国水资源的供

4、给形势及农业用水的现状,一些专家呼吁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并很快得到了普遍的响应,取得了认识上的高度一致,认为在我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不仅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只有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平衡与高效利用,满足农业、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不断增加的需求。从而保证农业及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对节水农业的几种认识 对于节水农业的内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认识。栗宗松先生根据 20 世纪 7080 年代出现的世界性水资源紧缺状况,认为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在文章中指出“照搬国外一般性的节月用水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审时度势,实

5、施节水灌溉,并上升到以之导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灌溉农业的高度,定为国策。 ”栗先生的论述重点强调了过量的用水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认为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关于节水农业,贾大林先生给出如下的定义, “所谓节水农业,是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益的农业,也可以说是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的结合,因为没有不用水的农业,灌溉只是人工补充降水对农作物个生育期需水的不足。节水灌溉农业是从灌水技术、灌溉制度和灌溉管理上力求节水。旱地农业是充分利用降水的农业,也可以称之为雨养农业。它是利用

6、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生长措施力求增产的农业,两者结合起来形成节水农业的整体,通过节水灌溉措施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用节水农业的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刘昌明先生指出,节水农业并不是一种与灌溉农业或旱地农业相脱离的全新的农业类型,而是它们在节水要求下的发展形势,其主要的任务应是提高灌溉用水或天然降水的有效性,因此认为“节水农业是以节水为中心的农业类型,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采取农业和水利措施,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农业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通过治水改土、调整农业上产结构,改革耕作制度与种植制度,发展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以上三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节水农业的

7、概念和内含进行了阐述。都有其特有的理论根据和合理性。农田节水发展状况现状:(1)2007 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 3.52 亿亩,占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 40.7%。在全部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渠道防渗控制灌溉面积15087 万亩,占 42.8%,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 8361 万亩,占 23.7%,喷、微灌面积 5780 万亩,占 16.4%,其他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6006 万亩,占 17.1%。(2)2007 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1594.5 万亩,其中:渠道防渗控制灌溉面积 696 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 465 万亩,喷微灌面积 412.5 万亩,其它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8、21 万亩。据不完全统计,2007 年全国用于节水灌溉的总投资约 130 亿元,其中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 70 多亿元,其余为贷款、灌区、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存在问题:(1 )缺乏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投入严重不足。田间节水工程投入不足,没有稳定的投入渠道,中央对田间节水灌溉投资规模小,地方和农户的筹资能力不足,田间节水灌溉发展滞后,面积增长缓慢。(2)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管理主体缺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兴修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由于所有体制与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没有解决,维护管理责任很难落实,造成节水灌溉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损坏严重。(3)用水户参与管理发展不平衡。近几

9、年,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势头良好,对推动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组建与运行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的配套政策;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工程配套程度低,运行成本高,协会经费来源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4)节水灌溉监督制度不完善。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很多社会、生态问题,。目前,不少地方没有节约灌溉用水的政策机制,对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漏斗逐年扩大等水资源恶化问题,缺乏有效的监测、控制

10、手段。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检测、销售环节监控薄弱,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工程不能良性运行。(5)节水相关政策不配套。节水政策不完善,缺乏对农民节水和用水户节水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影响节水灌溉系统效益的发挥。对策及措施:(1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丰富项目建设和示范内涵。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结合起来。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促进农村生产能力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农民素质的提高、村容整洁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结合,开展试点示范工作,赋与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更丰富的内容。(2)调整布局、突出重点、减少项目数量,扩大示范规模。调整示范项

11、目的布局,突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用水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为重点,减少项目数量,扩大国家投资数额,丰富项目建设内容,以建设能完整覆盖若干个村的节水灌溉工程为规模,扩大其整体示范效应。以便进一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发挥示范工程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规模效益。(3)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示范项目投入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并持续加大对示范项目的投入。建立促进配套资金到位的政策与有效措施,合理调整地方配套资金所占比例,对贫困地区的配套比例应适当降低,加强对配套资金落实的检查监督和完善管理办法。另外,积极探索

12、和建立农业用水的水权有偿转让机制,完善水市场,使通过节水后的水权转让筹集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4)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项目工程的可持续性。为保障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确选择建设地点和建设方案,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工程管理改革的步伐,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用水计量设施,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针对项目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和效益观测,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的力度。总结:发展节水农业是一项带有明显公益性质的事业,要明确个人在节水农业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力,是节水农业发展所需的投入得到充分保障。参考文献:1段爱旺、黄修桥等 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业高效用水研究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9.11 出版2栗宗嵩 节水灌溉的水调度理论基础初探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3水利部水资源公报编辑部 2000 年水资源公报20014路明副部长在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现场会议上的讲话,19995山仑,康绍忠,吴普特 中国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指导老师:石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