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T200-320-5s+k给水泵维修说明书.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3252021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PT200-320-5s+k给水泵维修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HPT200-320-5s+k给水泵维修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HPT200-320-5s+k给水泵维修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HPT200-320-5s+k给水泵维修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HPT200-320-5s+k给水泵维修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HPT200-320-5s+k给水泵维修说明书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目录1 引言 .12 维修细则 .13 维修过程 .24 大修 .75 可倾瓦块推力轴承 .146 厚壁径向轴承 .157 270F 机械密封说明 .168 给水泵芯包装拆步骤 .179 推力盘拆卸步骤( 见图 9) .1810 平衡鼓拆卸步骤(见图 10) .1811 大螺栓液压张紧装置(见图 12) .18图 1 给水泵总装图图 2 给水泵总装图明细表图 3 给水泵外形图图 4 机械密封图 5 芯包拆卸前图 6 芯包拆卸第一步图 7 芯包拆卸第二步图 8 芯包拆卸第三步图 9 推力盘拆卸步骤图 10 平衡鼓拆卸步骤图

2、11 芯包组装工具图图 12 大螺栓张紧装置装配图给水泵维修说明11 引言2 简介警告:本手册详细说明了 SULSER 芯包必需的维护程序。3 给水泵简介3.1.1 描述HPT 泵是卧式、多级筒体离心泵,具有完整的芯包设计。3.1.2 特点 筒体部件质量(kg)泵总体(无水、不包括泵座 ) 5360(六级) 、5000(五级)芯包 2200(六级) 、2150(五级)转子 380 (六级) 、360(五级)大端盖 691轴承支架(自由端) 117轴承支架盖(自由端) 82轴承支架(传动端) 48轴承支架盖(传动端) 38进口端盖 393首级内泵壳 69第二级内泵壳 91第三级内泵壳 78第四级

3、内泵壳 66第五级内泵壳 59泵轴 158首级叶轮 14.8次级叶轮(每个) 14.5导叶(每个) 27末级导叶 19.1平衡鼓 263.2 接口垫片注:标有星号(*)处表示为具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圈档圈的 O 形圈。给水泵维修说明2接口位置 材料 尺寸(mm)筒体与大端盖间 氟橡胶 内径 544.826.99筒体与进口端盖 *氟橡胶 内径 506.72 6.99 低碳钢镀铜 筒体与保持环间 氟橡胶 内径 443.366.99压缩石棉板一内泵壳 *氟橡胶 内径 443.366.99筒体与第二级内泵壳 氟橡胶 内径 532.126.99聚四氟乙烯 Garlock 密封 抛油环与泵轴 氟橡胶 内径 9

4、4.543.53第三级内泵壳 *氟橡胶 内径 486.26.99端盖与轴承支架(自由端) 氟橡胶 内径 279.46.99端盖与推力轴承室 氟橡胶 内径 4265.76.993.3 推荐的螺纹紧固件的力矩值组装泵时须用下列力矩拧紧螺栓,所有螺栓的螺纹及其头部下侧须加润滑油:螺纹紧固件 推荐力矩(Nm)轴承支架 130保持环 27筒体螺母 4780密封衬套 16密封箱体 27端盖 130内泵壳 183.4 推荐润滑油给水泵的轴承润滑油由小汽轮机(偶合器) 供油的润滑油系统供应,推荐使用 N32 透平油。4 维修过程维修时必须自始至终遵守工厂安全规程及管理条例。注:给水泵是整个泵组的一部分,因此,

5、下列说明应和前置泵及其它有关设备的说明一起来考虑。4.1 维修的准备工作。在开始任何一种维修作业之前,必须按下列步骤隔离给水泵:(1) 切断电机电源及润滑油系统电源(如汽动泵切断汽轮机系统及润滑油系统,请参见汽轮机说明书)(2) 切断所有仪表的电源;注意:隔离给水泵组时,应参见系统的操作说明和汽轮机操作说明。给水泵维修说明3(3) 检查泵组的进、出口阀和再循环的进、出口阀是否关闭;(4) 切断冷却水源;(5) 关闭中间抽头阀门;(6) 打开放水阀和排气管,放空筒体内的水;(7) 进行任何维修之前,必须保证泵壳内已无压力。注:若要拆机械密封,则须进行步骤(4)到步骤(6)。4.2 检查轴承在不拆

6、出芯包的情况下,因现场检查或更换轴承而拆卸轴承时,采用以下说明的步骤:4.2.1 传动端径向轴承(1) 断开并移开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仪表,在电线接头上做好标记并包扎好,以便装复;(2) 拆下那些影响拆卸工作的小口径管道;(3) 拆下与给水泵联接的联轴器护罩,并断开联轴器;(4) 拆下紧固传动端轴承支架盖与进口端盖的螺母、螺栓;(5) 拆下轴承支架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螺母并拆下定位销;(6) 在轴承盖上装上吊环。用起顶螺钉顶起轴承支架盖,小心地将盖吊开,起吊时应小心避免碰坏轴承支架两侧的挡油圈;(7) 拆下径向轴承压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螺母,拆下定位销,用起顶螺钉顶起轴承压盖

7、,拆下轴承压盖;(8) 拆下上半部径向轴承和挡油圈,顶起轴,将下半部轴承和挡油圈转上来并拆下;注:轴承和挡油圈的上、下两部分都不能互换,因此,为了组装时易于辨别,应将上半部和下半部明显地作上记号。(9) 检查轴承和轴颈部位有无损坏和磨损现象,并检查挡油圈是否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注:在最后组装之前,应给轴和轴承表面稍微涂上一点润滑油。(10) 绕轴转下下半部分的轴承和挡油圈到位,然后放下轴;(11) 装上上半部分的轴承和挡油圈(组装时应认清轴承和挡油圈的上、下半部标记);(12) 装上轴承压盖,安装时应保证轴承的防转定位销准确到位,装上轴承压盖上的两定位销和紧固螺母并拧紧;(13) 将轴

8、承支架盖吊装到位,确保其两端的挡油圈正确就位,然后装上紧固螺母和定位销并拧紧螺母,拆下起吊工具;(14) 装上并拧紧紧固轴承支架盖与进口端盖的螺栓和螺母;(15) 接通断开的所有小口径管道;(16) 装上并接好仪表,联上联轴器并装上联轴器护罩。4.2.2 自由端径向推力轴承(1) 断开并拆下所有仪表,在电线接头上做好标记包扎好,以便装复;(2) 拆下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小口径管道;给水泵维修说明4(3) 拆下传动端联轴器护罩,并断开联轴器;(4) 拆下端盖与自由端轴承支架间的紧固螺钉,拆下端盖,卸下 O 形圈;(5) 拆下轴承支架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螺母,并拆下定位销;(6) 拆下紧固

9、轴承支架盖与大端盖的螺栓、螺母;(7) 在轴承支架盖装上吊环,用起顶螺钉顶起轴承支架盖,装上适当的起吊工具。小心地吊开轴承支架盖,以免损坏挡油圈;(8) 拆下定位销,拆下径向轴承压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螺母,拆下轴承压盖;(9) 拆下上半部的径向轴承和挡油圈;(10) 拆下推力轴承罩上的紧固螺钉和定位销,拧入起顶螺钉,顶起推力轴承罩并拆下;(11) 顶起轴,将下半部径向轴承和挡油圈转上来并拆下;(12) 松开弹簧,从下半部轴承支架上拆下润滑油密封圈;(13) 拆下紧固端盖上挡板的内六角螺钉,拆下挡板,从端盖的凹槽内拆下润滑油密封圈和弹簧;(14) 按下述方法依次拆下整个推力轴承撑板;推

10、力轴承的电阻测温探头是插在推力瓦块内的,并固定在推力轴承撑板上,在将推力轴承撑板从轴承支架上拆下以前。应将测温探头,导线从外端子拆开,穿过密封套,将导线送出来,参见推力轴承说明。绕着轴转动整个推力轴承撑板,直至带有止动销的半个撑板能被拆下来,然后转动另半部分撑板直至取下。按同样方法拆下推力盘另一侧的推力轴承撑板。(15) 检查径向轴承、轴颈部分、推力瓦块、推力盘、对开的润滑油密封圈和挡油圈是否损坏或磨损,间隙值见“测量记录”,如有必要请更换新的部件;注意:(a)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推力瓦块上除了巴氏合金钝暗面以外,不应有其它可观察得到磨损,建议当巴氏合金钝暗面超过合金面积的一半以上时,更换新的

11、瓦块;(b) 在最后组装之前,应给轴颈推力盘和轴承、推力瓦块表面稍微涂上一层润滑油;(16) 顶起轴,绕轴转动下半部分的径向轴承和挡油圈使其正确就位于轴承支架上,装上内侧对开润滑油密封圈和上面的弹簧,放下轴;(17) 依次按下述方法安装推力轴承撑板成为一个整体;注意:电阻测温探头是插入推力瓦块并固定在推力轴承撑板上,在安装推力轴承撑板时,固定密封套之前,就应将测温探头安装正确到位,其余的导线部分应穿过轴承支架、密封圈和接线端于送回,参见推力轴承说明。推力轴承撑板的并合线与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之间成 90o,定位销位于推力轴承罩上的一个槽内。将不带定位销的半部分撑板放到轴上,使其推力瓦块合金面与

12、推力盘相接触,然后将其转入轴承支架内,放上带定位销的另半部撑板,将整个推力轴承撑板一起绕轴转动,直至定位销的位置正好顶住轴承支架。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侧的推力轴承撑板。不要在推力瓦块和推力盘间插塞尺来检查轴向间隙,这样测量不准且可能损坏轴瓦的巴氏合金表面。给水泵维修说明5(18) 将端盖用六角螺钉固定到轴承支架上,检查轴向间隙时将轴向传动端靠足,使得推力盘紧紧贴在内侧推力瓦块上,用塞尺测量外推力轴承衬垫和端盖的推力轴承室处内壁间的间隙。原始轴向间隙值(见“测量记录”)对任何可测到的变动都应找出原因,取去端盖;在安装推力轴承罩之前,必须确保测温探头导线的塞头位于下半轴承支架的槽内;(19) 装上推

13、力轴承罩,用定位销和螺钉来定位和固定;(20) 装上上半部分径向轴承;(21) 装上轴承压盖,安装时保证轴承的防转销正确就位,然后用销钉和螺母将轴承压盖定位和固定于轴承支架上;(22) 装上上部分挡油圈;(23) 装上自由端轴承支架盖,用定位销和螺栓、螺母将其固定到轴承支架和大端盖上,取下起吊工具和吊环;(24) 将对开润滑油密封圈和弹簧装到端盖的槽内,用内六角螺钉装上挡板夹住润滑油密封圈;(25) 在端盖上装上两个新的 O 形圈,在轴承支架上装上端盖,用螺钉拧紧,螺钉拧紧力矩为 130Nm;(26) 装上联轴器,并装上联轴器护罩;(27) 装上和接好仪表和小口径管道;4.3 检查机械密封除了

14、需要纠正具体缺陷外,应在检查轴承的同时检查一下机械密封。4.3.1 传动端机械密封(1) 按 3.2.1 节步骤(1)(8),取下传动端径向轴承;(2) 拆下紧固联轴器螺帽的螺钉,用专用扳手拆下联轴器螺母;(3) 用联轴器拆卸工具拆下半联轴器,取下联轴器和其上的固定螺钉;(4) 拆下轴承支架上的紧固螺栓螺母和定位销,拆下传动端轴承支架;(5) 在轴上标好抛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拆下抛油环;(6) 拆下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注:若认为必须更换新的 O 形圈时,才需拆下冷却套和密封腔体。(7) 拆下机械密封芯子,从轴上取下密封轴套的键;(8) 取下机械密封腔体与

15、进口端盖的紧固螺钉,拆下机械密封腔体和冷却套,去掉机械密封腔体和冷却套上的 O 形圈;(9) 参见机械密封说明书,按下述步骤继续进行:(a) 解体机械密封芯子;(b) 检查机械密封各元件,如有必要更换新的;(c) 组装好机械密封芯子以备安装;(10) 在冷却套的槽内装上新的 O 形圈,并将冷却套装到进口端盖上;(11) 在密封腔体的槽内装上新的 O 形圈,将密封腔体装到冷却套上;(12) 用螺钉将密封腔体和冷却套紧固到进口端盖上;给水泵维修说明6(13) 参见机械密封说明,装上密封轴套键、机械密封芯子和密封轴套螺母;(14) 在轴上套上抛油环,将其滑到拆卸时所标的位置,然后用紧固螺钉将其固定在

16、轴上;(15) 装上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16) 安装传动端轴承(a) 将传动端轴承支架装到进口端盖上,并用定位螺栓螺母拧紧;(b) 按 3.2.1 节步骤 (10)(16)装上传动端径向轴承。4.3.2 自由端机械密封(1) 按 3.2.2 节步骤(1)(16)拆下自由端的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2) 拆下自由端部轴承支架与大端盖间的紧固螺栓螺母和定位销,拆下轴承支架;(3) 弄平推力盘锁紧垫圈的舌片,用专用扳手取下推力盘螺母和锁紧垫圈;(4) 用推力盘拆卸工具将推力盘从轴上拆下,拆下推力盘键;(5) 在轴上标好抛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拆下抛油环;(6) 拆

17、下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注:若认为必须更换新的 O 形圈时,才需拆下冷却套和密封腔体。(7) 拆下机械密封芯子,从轴上取下密封轴套的键;(8) 取下机械密封腔体与进口端盖的紧固螺钉,拆下机械密封腔体和冷却套,去掉机械密封腔体和冷却套上的 O 形圈;(9) 参见机械密封说明书,按下述步骤继续进行:(a) 解体机械密封芯子;(b) 检查机械密封各元件,如有必要更换新的;(c) 组装好机械密封芯子以备安装;(10) 在冷却套的槽内装上新的 O 形圈,并将冷却套装到大端盖上;(11) 在密封腔体的槽内装上新的 O 形圈,将密封腔体装到冷却套上;(12) 用螺钉将密封腔体和冷却套紧

18、固到大端盖上;(13) 参见机械密封说明,装上密封轴套键、机械密封芯子和密封轴套螺母;(14) 在轴上套上抛油环,将其滑到拆卸时所标的位置,然后用紧固螺钉将其固定在轴上;(15) 装上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16) 安装自由端轴承(a) 在轴上装上推力盘键,加热推力盘轮毂,然后将推力盘装到轴上到位,马上拧上推力盘螺母,将其紧紧顶在推力盘上;(b) 当组件冷却后,持下推力盘螺母,放上新的锁紧垫圈,拧上推力盘螺母,用专用扳手拧紧螺母,然后用锁紧垫圈锁住;(c) 将自由端轴承支架装到大端盖上,并用定位螺栓螺母拧紧;(d) 按 3.2.2 节步骤 (16)到(27)装上自由端径向轴

19、承和推力轴承。给水泵维修说明74.4 检查轴向运转位置和推力轴承间隙应在传动端和自由端机械密封及轴承支架拆下后,进行本项工作,进行时联轴器护罩和联轴器应拆下来,并自始自终将芯包转子部分在泵的两端适当地支撑好。(1) 在传动端上必须安装冷却套和密封腔体、轴承支架和径向轴承下半部;(2) 在自由端上必须安装冷却套和密封腔体、轴承支架、径向轴承下半部、推力盘、键、推力盘螺母和锁紧垫圈及轴承端盖;(3) 按下述方法检查轴向运转位置:(a) 将转子尽可能的向泵传动端靠足,以推力盘的外侧面为基准,在自由端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画一道线;(b) 将转子尽可能的向自由端靠足,用相同的基准,在自由端轴承支架的水

20、平中分面上再画一道线,测量两线之间的距离,该值应该是约 8 mm;(c) 在轴承支架内放上内侧的推力轴承撑板、推力瓦块和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 ,将转子再向传动端尽可能的靠足,在自由端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画第三道线(以相同的基准)该线到内侧那条线之间距离应是约 4.75 mm;(4) 按下述方法检查推力轴承间隙:(a) 在轴承支架上装上外侧的推力轴承撑板、推力瓦块和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 ;不能将塞尺塞进推力盘与推力瓦块之间来检查轴向间隙,这样测量不准,而且会损坏推力瓦块的巴氏合金表面;(b) 按以上所述方法移动泵轴并仔细测量间距来检查轴向间隙,也就是说,移动泵轴使推力盘的一端紧紧地贴在一侧

21、推力瓦块上,然后在其另一端的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与推力轴承室的内壁间插入塞尺检查间隙;同样地再向另一侧移动泵轴进行检查;所有的原始轴向间隙值都列在测量记录中,对任何可测到的间隙变化都应检查其原因;(5) 若换上备用的推力轴承组件时,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查:注:所供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 )备件的厚度是放余量的,用户应进行必要的车削调整。(a) 将转子置于其轴向运转位置,在轴承支架的推力轴承室上精确测量其内壁到推力盘内侧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用同样方法精确测量外侧推力轴承室内壁到推力盘外侧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b) 拆下内侧和外侧推力轴承撑板上的衬垫( 调整垫),并精确的加工到如下所给的尺寸;内侧推力

22、轴承衬垫(调整垫)的厚度所测得的推力轴承室内壁到推力盘内侧面的距离 推力轴承组件的厚度;外侧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的厚度所测得的推力轴承室壁到推力盘外侧面的距离(推力轴承组件的厚度推力轴承轴向间隙);(c) 将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 )装到推力轴承撑板上,重复进行前面的步骤 (4)检查工作。5 大修大修作业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守设备安全规程和管理条例。下列说明适合于泵大修、拆卸并解体芯包时用。注:若有备用芯包的话,在进行芯包解体和修理磨损芯包(4.3 节到 4.5 节) 之前,应按4.6 节所述方法准备和安装上备用的芯包。给水泵维修说明85.1 大修的准备(1) 按 3.1 且节所述作泵的维修准备工

23、作;(2) 从传动端和自由端的轴承支架和轴封上拆下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仪表和小口径管;(3) 断开并拆下两根平衡室回水管道;(4) 断开并拆下轴承的润滑油进油和回油管道;(5) 检查所有起吊设备和专用工具是否良好;注:传动端的泵轴螺母是左旋螺母,而自由端的泵轴螺母都是右旋的,为了便于组装,必要时在部件上重新标上参考号。5.2 抽出芯包抽出芯包的整个步骤见第 8 节说明。5.3 泵芯包解体(参见图 1、图 2、图 11)5.3.1 解体的准备工作注:平衡鼓紧固螺母、自由端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及推力盘螺母为右旋螺母,而传动端联轴器螺母、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为左旋螺母。(1) 在芯包由行车的起吊工具吊

24、着的情况下,在维修现场布置好合适的支承搁架或工作台;(2) 将芯包水平放置在支架上,拆下上面的拆卸工具、起吊工具和吊耳;(3) 参见图 11,装上芯包夹紧板使其紧贴在进口端盖上,用 4 根两端有螺纹的拉紧螺杆穿过大端盖的孔拧入夹紧板上的螺孔内并将紧固螺母旋拧上且紧贴在夹紧板上;(4) 在拉紧螺杆的另一端套上垫圈,旋上螺母,以固定芯包组件;(5) 在大端盖上装上吊耳。注:在芯包解体时,应把芯包稳定地支撑好,最初拆卸在水平位置进行,最后阶段芯包要垂直支承。芯包的重量任何时候都不能由轴来支撑。5.3.2 拆卸传动端轴承和轴封(参见图 1)按 3.2.1 节所述步骤(4)(8) 、3.3 节所述步骤拆下轴承和密封。5.3.3 拆卸自由端径向和推力轴承和轴封(参见图 1)按 3.2.2 节所述步骤(4)(14)、3.3 节所述步骤拆下轴承及密封。5.3.4 内泵壳解体(参见图 1、图 2、图 11)(1) 用双头螺柱、螺母及加紧板将转子固定;(2) 吊起芯包至垂直位置放到支撑架上;注意:起吊时任何时候都不能让泵轴支承芯包重量。(3) 拆下拉紧螺杆与大端盖的螺母和垫圈,拆下拉紧螺杆;(4) 吊起大端盖,将其小心地吊离泵轴并吊开;注:起吊大端盖时应小心,以免损坏平衡鼓或平衡鼓衬套。(5) 弄平平衡鼓止动垫圈的止动舌,用专用扳手拆下平衡鼓螺母,拆下止动垫圈;(6) 取出平衡鼓密封压圈及密封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