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科护理名词解释1、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接扎至生后 28 天内。2、围生期:从孕期满 28 周至生后 7 天。3、婴儿期:生后满 1 周岁之前。4、幼儿期:1 周岁后之满 3 周岁之前。5、生长:一般指小儿个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改变。6、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7、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一周的长度。8、上部量:从头顶到趾骨联合上缘。9、胎儿期:从卵子与精子结合到胎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10、矮身材:是指小儿身高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两个标准差(或第三个百分位) 。11、被动免疫:指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其立即获得免疫力
2、。12、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13、菌苗:用细菌菌体或细菌多糖体制成,包括死菌苗和活军苗。14、疫苗: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中培养,经处理后形成包括灭活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与减毒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15、类毒素: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变成无毒性而仍有抗原性的制剂,如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1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食物消化、吸收及转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17、初乳:产后 4 天以内的乳汁。18、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 1 小时内体重低于 2500g 者。19、适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
3、龄平均体重的第 1090 百分位者。20、早产儿:指胎龄满 28 周不满 37 周的活产婴儿,体重一般在 2500 克以下。21、足月小样儿: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小于 2500g 的新生儿。22、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也称为生理性黄疸。23、病理性黄疸:如果是黄疸持续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同时宝宝出现精神不好、哭闹增多、体重下降等情况24、胆红素脑病: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也称之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25、适中温度:是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
4、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26、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27、假月经:有些女婴生后 5-7 天可见阴道内少量流血,持续 2-3 天,类似月经的出血,与生后雌激素影响突然中断有关。28、上皮珠:新生儿出生后,口腔上腭中线上有黄色小点,称“上皮珠”。29、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与粘膜黄染,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30、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3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
5、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32、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足:是指因缺乏热能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32、低钙惊厥(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 D 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33、肋膈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肋膈沟。34、维生素 D 中毒:35、生理性流涎:由于婴儿不能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36、胎便:新生儿于生后第一次排出的粪便程墨绿色,质粘稠,无臭味。37、鹅口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38、小儿腹
6、泻:由于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症。39、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多见于 6-24 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量多,常并发脱水,酸中毒。40、迁延性腹泻:病程在 2 周-2 个月。4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 6 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既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大便软为正常42、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4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主
7、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44、喘息性支气管炎-系指婴儿时期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支气管炎。45、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2 岁以内,尤以 2-6 个月婴儿多见。临床表现两种类型:1、喘憋性肺炎 2、毛细支气管炎。46、腺病毒肺炎:以腺病毒 3、7 两型为主要病原体,多见 6 个月-2 岁幼儿,其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 39 度以上,呈稽留热或驰张热,重症可持续2-3 周。47、葡萄球菌肺炎: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多呈弛张热,婴幼儿可呈稽留热,中毒症状明显,肺部体征出现早。48、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是症状与体征不成比例
8、。起病多较缓慢,刺激性干咳为突出表现,常有发热,热程 1-3 周,两肺体征常不明显,中毒症状也不重,部分患儿出现全身多系统的临床表现。49、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50、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由 4 种畸形组成: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51、肥胖-环氧不良综合症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及膈肌运动,造成肺换气量不足,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甚至死亡。52、差异性青紫:分流量大者,长期高压冲击造成肺动脉管壁增厚,肺动脉压力增高,可致右心室肥大和衰竭,当肺动脉压力超过动脉时
9、,即产生右向左分流,造成下半身青紫,亦称差异性青紫。53、周围血管体征:血压脉压增大40MMHG,可见甲床毛细血管搏动,触到水冲脉,可闻到股动脉枪击音等。54、缺养发作:少数患者由于脑缺氧可有头晕,头痛,严重者引起突然昏厥,抽搐,这是由于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肉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所致。55、蹲踮现象:蹲踮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从而缺氧症状暂时得以缓解。56、艾森曼格综合症: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症57、骨髓外造血:婴幼儿时期,
10、当发生各种感染成负血,骨髓受异常细胞侵犯时,肝、睥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睥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液中出现幼稚细胞。58、生理性贫血:出生后 2-3 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 3.0 ,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 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59、小儿贫血: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血红蛋白量在 6 个月-6 岁小于 110g/L,6-14 岁小于 120g/L 为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60、两次交叉:生后 4-6 天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相符(第一次交叉),以后整个婴儿期均以淋巴细胞为主,至 4-6
11、 岁时两者再次相符(第二次交叉)。61、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62、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 B12 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 DNA 合成障碍引起。其特点为:各期红细胞大于正常,红细胞比血色素减少更明显,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核右移,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等造血特点,经维生素 B12 及叶酸治疗有效。63、肾病综合症: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引起的综合症,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64、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
12、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水肿、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65、高血压脑病:血压超过脑血管代谢性收缩机制,使脑组织血液灌注急剧增多而致脑水肿。临床上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惊厥和昏迷等症状。66、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指由于肾本身或肾外因素引起的肾功能急性进行性减退,出现氮质血症等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症。67、单纯性肾病:发病年龄多为 2-7 岁,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以颜面、下肢、阴囊明显,严重者面色苍白,疲倦,厌食,可有胸水、腹水。68、肾炎性肾病:69、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70、化脓性脑膜炎:71、病毒性脑炎:72、过敏性紫癜:7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
13、:74、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 24-48h 出现,为直径 0.5-1.0mm 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开始仅见于对着下磨牙的颊黏膜上,1-2d 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75、原发性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病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包括原发综合征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76、结核菌素实验:77、原发综合症;78、惊厥: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这种暂时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多由于过量的中枢神经性冲动引起。79、惊厥持续状态:80、高热惊厥:81、心跳呼吸骤停:为儿科危重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