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教学创设情境案例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作为新时期下的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发展教育,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对于知识的掌握会得心应手。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应首先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求知欲,增强对历史的亲切感,在此基础上才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探索因果关系的能力。由于初中学生的特定心理,只有情境化了的东西才最容易使他们感染,从而产生共鸣。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
2、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多掌握相关知识,把课本中的原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讲出来,巧设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对于如何有效的创设情景,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创设以下几个情境来进行教学。第一情感情境:如在讲“九一八”事变之前,播放松花江上 ;在讲抗日民主运动兴起和高涨时,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在讲“七七事变”时,可播放怒吼吧,黄河 ,以此来升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家卫国的主题。这些歌曲资料在撼动人心、渲染气氛,再现历史情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播放紧扣主题的歌曲,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情景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满怀期待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 图像情境又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再讲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这一段时,引用书本上的图片圆明园残迹 ,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想像,一方面,虽然只是残砖断瓦,但仍然可以想像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此处可联系法国大文豪雨果于 1861 年对圆明园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 。另一方面,它也是西方
4、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会挨打”的证明。第三、 故事情境: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适当引用一些谜语、对联或者典故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另外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文学欣赏水平。例如:讲授勃兴的中华文化(二)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战国末年楚国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政治活动,感悟其爱国精神,我讲了湖南汨罗江玉笥山上屈子祠的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组。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湘汉人。”显然屈原把爱国报复寄托在离骚当中,而离骚又开创了一代楚辞体诗风,
5、其爱国精神激励着“汉湘”民众。第四、文学作品情境:文学作品也具有史料价值,历史教师在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时候,注重创设历史情境和丰富情感体验,深入挖掘能够涵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作品素材,就一定能够对他们的思想情感起着强烈的熏陶、感染和内化作用。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之血肉筑长城一目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作家光未然的黄河颂 ,来展现抗战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壮丽的山河和英勇的战士使诗人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第五、 角色扮演情境:历史学科由于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距离感,因为距离感而产生陌生感和枯燥感,由此而生厌,一旦这种情绪一滋生,便会使其对学习
6、产生致命的阻碍。但同时历史学科又有其学科优势,例如,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规律性,如何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来弥补劣势呢?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可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教师可通过教学媒体来创设情境,打破时空界限,缩小时代距离,使历史“真实”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绪,使教学更富有吸引力。例如,七年级上册变革与争霸一课中讲到齐桓公如何称霸中时,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情境,问学生:“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这样设问无形中把学生带到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齐桓公去体验历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相信好的方法还有更多,总之,我们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该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创设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七年历史教学创设情境案例依安农场学校孙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