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间隔穿刺 一、概述正常情况下经皮途径导管不能顺行直接到达左心房。虽然可以逆行通过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两个转弯进入左心房,但导管操作上很麻烦。穿刺房间隔可使导管经右心房到左心房进行左心系统检查操作变为可能和简化。1959 年,Ross 和 Cope 几乎同时报道了房间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此后 Brockenbrough 和 Mullins 等在此基础上对穿刺针和鞘管以及穿刺技术加以改良。早年的房间隔穿刺术主要用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进行左心导管检查。近 20 年,随着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开展,特别是经皮二尖瓣成形术和射频消融术,尤其是房颤射频消融术的蓬勃发展,房间隔穿刺术这项技术开始日益被电
2、生理医生所重视。该技术已成为电生理医生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二、相关解剖内容房间隔位于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在右心房后部偏左,与额面和矢状面均呈约 45o 夹角(图 13-1) 。房间隔呈长方形,厚约 2mm,高约为宽的 2 倍,中下 13 处为卵圆窝,卵圆窝直径为 2cm,边缘隆起,前缘和上缘明显,中心窝底部很薄,厚约 lmm,此位置是房间隔穿刺进入左心房的理想部位。卵圆窝为胚胎时期卵圆孔的所在,约 20-30%正常的心脏,在出生后虽在生理上闭合,但仍在窝底部上方残留已潜在性的解剖通道,正常情况下无血液分流现象,在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时或作心导管插管时无需穿刺可经此通道进入左心房。卵圆窝大小不一
3、,其右侧面凹成窝状,左侧面则轻度凸出于左心房腔内。卵圆窝前上方和膜性室间隔间的膨隆区域,为主动脉隆凸,其左侧比邻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窦。卵圆窝的前下方为冠状窦和三尖瓣环隔侧,后缘为右心房后侧游离壁(图 13-2) 。二尖瓣病变时,左心房增大,特别是向下、向后和向右扩大,房间隔也随之移位,卵圆窝从正常时凹向右房变成凸向右房。这时,卵圆窝从正常在房间隔的中下部向下移位,在严重病变时,卵圆窝上缘移至下13,同时随着左房压的升高,房间隔也可膨出,使其与主动脉根部的交界更为向前,与右心房交界更为向后,形成沟状,这样干扰导管在右心房内的转动,并使导管更难接近卵圆窝。这时在正位影像下不易判断穿刺方向,需要加用
4、其他方法协助确定穿刺方向。在主动脉瓣病变时,扩大的主动脉牵拉卵圆窝向上向前,使卵圆窝的上缘可移至房间隔的上 12 处,房间隔变得更加垂直;并且由于主动脉扩张,房间隔的穿刺范围变小。因此对于疑难病例,可能需要进行主动脉造影确定主动脉扩张和伸展的程度。与存在二尖瓣病变时穿刺点应更向下和向后不同,在主动脉病变时穿刺点应向上和稍向前。三、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房颤导管消融术;3)起源于左心系统其他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术;4)左心房-股动脉循环支持;5)经皮左心耳堵闭术;6)经皮经导管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放置术等;7)动物实验研究。2禁忌证绝对禁忌证为位于房间隔部位的血栓和因房间隔缺
5、损而接受了金属伞堵闭的术后患者。相对禁忌证为导致房间隔穿刺困难,风险增大的情况,如:处在华法林有效抗凝治疗中的患者、巨大的右心房、心脏大动脉的畸形和主动脉根部显著扩张。四、方法及过程(一)房间隔穿刺的经典方法房间隔穿刺的经典方法是由 Ross 创立的,其要领是在后前位透视下将穿刺导管沿导丝送入上腔静脉,再将穿刺针送至穿刺导管顶端距开口约 1cm 处,这时穿刺导管和穿刺针指向前方,在从上腔静脉向下缓慢回撤到右心房的同时顺时针旋转指向左后下方,从下至上看为时钟 4-5 点的位置(图 13-3) 。继续向下缓慢回撤时,顶端越过主动脉根部的隆凸向右移动(患者的左侧)而与脊柱影重叠,再向下回撤时顶端滑进
6、卵圆窝,透视下可见跳跃征,推送穿刺针即可刺入左房内。所以穿刺导管在回撤过程中共发生三次跳跃征象,自上腔静脉回撤至右心房为第一次跳跃,再回撤越过主动脉隆凸出现第二次跳跃,最后回撤滑进卵圆窝的底部时产生最为明显的第三次跳跃(图 13-4) 。房间隔穿刺点一般约在右心房的中间部分,左心房轻度增大时房间隔的穿刺点在脊柱中右 13 交界线心脏投影的较高位置,随着左心房的继续扩大,穿刺点偏向下方和脊柱右缘,穿刺针指向也更为向后。(二)房间隔穿刺方法的改良在 Ross 法的基础上,先后出现许多改良方法以增加成功率,减少并发症。Keefe 等建议在后前位的基础上加用倒位透视以观察穿刺方向。Croft 等建议右
7、前斜位透视下根据主动脉根部造影对穿刺点前后位置进行判断。Inoue 等提出进行右、心房造影法进行房间隔穿刺点的定位,国内有学者提出左房-脊柱定位法进行房间隔穿刺。此外,还有主动脉瓣定位法、希氏束电图定位法、电生理方法定位、右心导管定位法、经食管超声定位法、经心内超声定位法等。(三)右前斜位 45o 透视指引下房间隔穿刺术以上这些房间隔穿刺方法有些不易掌握,有些要增加操作和成本,这使房间隔穿刺需要较多的经验积累,对于术者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经过改进的右前斜位 45o 透视指引下房间隔穿刺术是一种比较简单、可靠且易于掌握的穿刺方法。1 确定穿刺点高度(图 13-5A)后前位透视下沿脊柱中线左心房影下
8、缘上 0.5-1.5 个椎体高度;左心房影下缘不清楚者,可行肺动脉造影顺向显示左心房影以定位左心房下缘;有冠状窦电极者,以冠状窦电极与脊柱中线交界点代表左心房下缘。2 确定穿刺点前后位置(图 13-5B)右前斜位 45o 透视下穿刺点位于心影后缘前 1 个椎体高度至心影后缘与房室沟影的中点之间。3 确定穿刺方向穿刺针及鞘管在右前斜位 45o 透视下远段弧度消失呈直线状或接近直线状(图 13-5B) ,这说明鞘管头端指向左后 45o 方向,即垂直于房间隔,并且在房间隔中央,此时鞘管尖的位置即是穿刺点的准确位置,沿该方向穿刺可避免穿刺点过于偏前(主动脉根部,图 13-5C)和过于偏后(右心房后壁,
9、图 13-5D)而导致穿入主动脉或心脏穿孔。后前位透视下认为理想的穿刺点在右前斜位45o 透视下可能明显偏离房间隔,因此右前斜 45o 是房间隔穿刺点定位不可替代的体位。(四)房间隔穿刺步骤常规采用经股静脉途径完成。1术前准备术前拍摄心脏三位相,以观察心房的形态、升主动脉的大小和走行方向、胸部及脊柱有无畸形。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主动脉及心脏的大小、房间隔的形态,除外左房血栓。2器械 0.032 英寸 145cm 长指引导丝,房间隔穿刺鞘管,房间隔穿刺针。术前应检查穿刺针角度和鞘管是否匹配。如不匹配可进行适当调整。3穿刺过程首先将长的指引导丝送入上腔静脉,沿导丝送入房间隔穿刺鞘管,退出指引钢丝
10、,经导管插入房间隔穿刺针,注意房间隔穿刺针的方向要同穿刺鞘管同轴,在透视下将穿刺针送至穿刺导管顶端距开口约 1cm 处。撤出房间隔穿刺针内的保护钢丝,连接已抽取造影剂的 10ml 注射器,注入造影剂以验证导管通畅。然后边顺钟向旋转穿刺针和鞘管,从下至上看为时钟 4-5 点的位置,边同步回撤,同样注意穿刺导管回撤过程中的三次跳跃征象(图 13-4) ,撤到卵圆窝时影像上跳跃感最明显,这就是初步定位的穿刺点,并且在后前位透视下适当调整穿刺点的高度(头足方向) 。在初步确定穿刺点位置的基础上,在右前斜位 45o 透视下适当旋转穿刺外鞘,使穿刺针及鞘管头端影像弧度消失呈直线状或接近直线状,此时鞘管尖的
11、位置即是穿刺点的准确位置。如果位置满意,将外轻轻向前推送,即可刺破卵圆窝进入左心房。在穿刺针进入左房后,用力推注造影剂,可以见到造影剂呈细线状到达左房壁后散开(图 13-6A) 。此外,可在左前斜位下见造影剂喷向脊柱方向。如穿刺针尾部接有压力监测,穿刺鞘管自上腔静脉回撤至右心房出现低幅压力波形,继续回撤中贴在房间隔上时,压力波形成一直线,当穿刺针出鞘穿刺时压力骤然升高,过间隔进入左心房,可见左心房的压力波形出现(图 13-6B) 。穿刺过程中的压力监测显示,穿刺针穿入左心房后,边注射造影剂边同步短距离推送穿刺针和内外鞘管,然后固定穿刺外,边注射造影剂边同步短距离推送内外鞘管。最后固定内鞘管,边
12、注射造影剂边推送外鞘管。对房间隔较厚或穿刺点未在膜部者,穿刺针通过房间隔后鞘管通过会遇较大阻力,此时应避免盲目用力推送,即使用力推送也应避免鞘管通过后惯性前进。4注意事项 房间隔穿刺技术上要求较严格,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经验丰富的术者,房间隔穿刺相对是安全的,很少发生并发症。对初学者或正处在学习曲线阶段者,要充分掌握和熟悉心脏影像解剖以及房间隔穿刺术基本要领,一般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顺利完成。需要注意的是:(1)至少两个透视位证实穿刺针尖方向正确; ( 2)注意穿刺导管回撤过程中的三次跳跃;(3 )操作轻柔,控制好穿刺针力度,避免穿刺后惯性力量; (4)在推进鞘前,注射造影剂确认进入左心房;
13、(5)如果一旦穿刺失败,首先可以微调穿刺点,将穿刺外撤至鞘管内,在右前斜位 45o,透视确保前段伸直前提下,适当旋转鞘管,调整穿刺点位置并再次穿刺,仍失败者需重新将长导丝放回鞘管内,送至上腔静脉按原方法定位穿刺;(6 )撤出内鞘后应用肝素。 通过鞘管在左房内操作导管时也应注意,每次更换电生理导管时要先回抽鞘管内血液并用盐水冲鞘管,从鞘管内撤换电生理导管时不宜速度过快,以免负压进气。经鞘管送入电生理导管导管时要尽早透视,以免穿破左心房,因经鞘管送导管时力量易传导至头端,尤其是进入左心耳时更易穿出。五、并发症及处理房间隔穿刺的并发症同术者的经验有关,多数并发症发生在初期。经验较少的术者并发症率高,
14、而经验丰富的术者和单位很少发生。房间隔穿刺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心脏压塞。在房间隔穿刺点过于偏向前方时,有可能损伤三尖瓣和冠状窦,造成心脏压塞。也有可能穿入主动脉,如果只是穿刺针穿入主动脉,立即退出,多数不会引起症状。如果已经将鞘管送入主动脉则需要外科手术。在房间隔穿刺点过于偏向后方时,可能穿透右房后壁引起心脏压塞。尽管心脏压塞属于严重的并发症,但如果诊断及时,处理得当,可无严重不良后果。心脏压塞的主要表现为患者烦躁、淡漠,也可突然意识丧失。体征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症状出现的轻重同出血速度密切相关,有时少量的出血即可造成严重症状。左前斜位下可见心影扩大,搏动消失,有时可见积液影。在明确已发生心脏压
15、塞的情况下,首先要穿刺引流。采用 X 线透视与造影剂指示下的心包穿刺引流。具体方法是普通 18 号长穿刺针连接抽有造影剂的10ml 注射器,从左剑肋角进针,指向患者的左侧后下方,与水平面夹角 30o-45o,矢状面夹角 15o。透视下进针到达隔肌下后缓慢进针,针尖通过隔肌,刺入心包后有突破感,回抽血液,注射 5ml 造影剂,可证实针尖所在的位置,如在心包腔内造影剂会滞留在心包腔内,如在心脏内则随血流流出心脏。证实在心包内后,送入 145cm 长导丝,沿导丝送入鞘管,再送入 6F 的猪尾导管至心脏的后基底部。心包积血排空后观察 30 分钟,如无新的心包积血和填塞出现,则可回病房观察 6-12 小
16、时后拔出导管。如果引流后仍然出血不止,则应外科治疗。总之,房间隔穿刺术是电生理医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出现心脏压塞并发症要会及时判断和心包引流处理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图 13-1 前后位下房间隔与左、右心房之间的关系。房间隔位于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在右心房后部偏左,与额面和矢状面均呈约 45o夹角。心脏的右侧缘黄色部分为右心房,心底后部红色隐现部分为左心房,前方为主动脉和肺动脉。A B图 13-2 卵圆窝右心房(A)、左心房(B)面观 卵圆窝( FO)前上方和膜性室间隔间的膨隆区域,为主动脉隆凸,其左侧比邻主动脉根部(AO)的主动脉窦;前下方为冠状窦(CS)和三尖瓣环( TV)隔侧,后缘为右心房
17、后侧游离壁。图 13-3 穿刺针方向示意图 穿刺针方向指向时针 4-5 点,IAS 为房间隔,RA 右心房,LA 左心房。A BC D图 13-4 穿刺导管在回撤过程中的三次跳跃征象 A 前后位下左、右心房的全景;B 腔内观第一次跳跃,穿刺导管自上腔静脉回撤落至右心房;C 腔内观第二次跳跃,穿刺导管回撤越过主动脉隆凸出现;C 腔内观第三次跳跃,穿刺导管最后回撤滑进卵圆窝的底部时产生,最为明显。图中蓝色细长管为穿刺导管。图 13-5 房间隔穿刺术示意图 A 确定穿刺点高度,后前位透视下左心房影下缘上约 1 个椎体高度,范围 0.5-1.5 个椎体,左心房影下缘可用冠状窦电极估计或肺动脉造影显示;
18、B 确定穿刺点前后位置和穿刺方向,右前斜位 45o 透视下穿刺点位于心影后缘前 1 个椎体高度至心影后缘与房室沟影的中点之间,且穿刺针及鞘管远段弧度消失呈直线状或接近直线状。C 穿刺方向偏前,易穿入主动脉根部;D 穿刺方向偏后,易穿入右心房后壁。A B图 13-6 右前斜位 45o 透视指引下房间隔穿刺 A 右前斜位 45o 透视下穿刺针及鞘管头端影像弧度消失,成直线,此时穿刺位置理想,穿刺针进入左心房后,用力推注造影剂,可见造影剂呈细线状到达左房壁后散开;B 穿刺过程中的压力监测显示,穿刺鞘管自上腔静脉回撤至右心房出现低幅压力波形,继续回撤中压力波形成一直线,说明穿刺鞘管贴在房间隔上,当穿刺针出鞘穿刺时压力骤然升高,过间隔进入左心房,可见左心房的压力波形。压力刻度 050 mm Hg,每格梯度为 5 mm 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