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1.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89434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的: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把握一些诗歌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写作背景。2把握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3诗歌鉴赏题回答的表述技巧。第一讲 诠释考纲教学目标:w.w.w.k.s.5.u.c.o.m1、掌握考纲考点 2、掌握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真题引路【例】(2007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 分)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

2、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 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祜五年(1060 年) 出使辽国前所作。此 时他尚未拜相 变法。诗中表现了“怆情” 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案】颔联:(I)“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 “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 草草杯盘”“昏昏灯火” 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 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属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I)“自怜”与“又作” 贯

3、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 “尘沙” 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 艰险 的辽国, 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 言时间之长, “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就王安石示长安君中间两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怆情”这种情感的。所谓“怆情” 就是悲怆之情。通观全诗,此处主要指兄妹相见之难、离别之苦。解答这道题,先找切入点,再作具体分析。切入点有两处,一是哪些地方能表达“怆情”,是“ 如何”表达的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颔联写兄妹久别重逢相聚,谈笑风生,

4、“草草杯盘”“ 昏昏灯火” 自有一番悲痛在心头。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过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万里尘沙远离,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整体把握了诗句的情感,再结合具体词语不难作出分析。先说颔联:“草草杯盘 ”“昏昏灯火” 用叠词来渲染离别的凄惨情景;“ 供笑语”“话平生”写相见之乐,千言万语道不完,可惜分别在即,悲从心来,此处以乐事写悲情。再说颈联:“自怜”与“ 又作”强调内心的不舍和长久分离的无奈;“湖海 ”写阻隔, “尘沙”写路途艰险; “三年”说时间之长, “万里” 说距离之远。字字蕴含“ 怆情”。作答时宜分联逐句赏析。应特别

5、注意湖南卷诗歌题摒弃诗歌仿写、续写赏析的题型,开放性比较大,2008 年仿写、续写赏析的题型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三、考点诠释: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高考选材特点(1 )从诗歌的时间上来看,唐宋诗词和元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2 )从诗歌的体裁上来看,以近体诗为主(律诗和绝句)(二)高考命题趋势(1 )考查的形式以主观题为主。(2 )古诗鉴赏题在命题及答案上呈开放型。考试中古诗词鉴赏的开放性,即命题角度的不确定性,学生思维的多面性,答案表述的自由性。但“ 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是完全开放式的,我们在平时训练时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6、四、典例探究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 鹃啼。殷勤自与行人 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 寻味。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山色,如何逊仰 赠从兄兴宁寘南:“ 高山郁翠微 ”; 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与客携壶上翠微”。此处指青山, 说在靠着青山的十

7、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 啼叫。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 行人”很有情感,不惜 “殷勤”相告,比 诸黄莺 的随意飞动, 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取次,犹随意,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 “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那么, 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 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词 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 “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过片后三句写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 卖弄它的叫声, “

8、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 不如归去”。前面路上初 闻鹃啼,感到“殷勤” ;听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 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 语行, 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 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答案:(6 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9、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 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 的感慨。失误及矫正学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易犯的就是粗心大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致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的。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显信息和潜信息,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条理清楚。 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读: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0、。 理:整理内容,鉴赏诗歌。 审:审清题干,对号入座。 写:拟定答案,锤炼语言。五、巧题精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 “孤月” 、 “落日” 、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鉴赏要求:对杜甫的生平思想我们比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论诗”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年老多病。杜甫

11、一生忧国忧民,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希图能为国建功立业,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但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志。此诗既有自我的评价(或者说是自嘲) ,如“乾坤一腐儒” ;有心志的抒发,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抓住几个典型的意象,如“片云” “孤月” “落日” “秋风” ,意象中有实有虚,有的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有喻义。就此可以推断此诗为一首即景伤怀之作。审题。第一题,对诗歌“意象” “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答案为:“第二联中的 片云 孤月 既为实景,也有喻义。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 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

12、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 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必须有理有据,必须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 同意第一种 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 马”等,从中可以 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 腐儒”“片云”“ 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 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赏析: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落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窘艰。此 诗以首

13、句头两字“ 江汉”为题 ,正暗示流离漂泊。尽管如此,诗人匡世济国之心未已,忠君 爱国之心不改。“江汉”句,叙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 “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乾坤”代指天地。 “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 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 乾坤”二字。 “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沉郁。他由远浮天边 的片云,孤 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一样孤远。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 为一片。诗人表面

14、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 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止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 “落日乃借喻暮齿”, 是咏怀而非写景。落日相当于“ 日薄西山”的意思。 “ 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就律诗格式 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 “落日”与“秋风” 相对, 但“ 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 “秋风”句是写实。 “苏”有康复意。诗人流落江汉,面 对飒飒 秋风,不但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 。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15、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 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 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 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曰:“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 “孤月此心明”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 ”二句,再一次表 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 “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 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 得道”。 “ 老马”是诗人自比, “长途

16、”代指驱驰之力。诗人写道,古人存养老 马,并非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 腐儒”,但心犹壮,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其中的言外之意是: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 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和报 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失误及矫正 评价题型常见的失误主要有:判断失误造成全题失分,阐明理由不得要领。但前者失误是最主要的。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读理解诗词,想当然回答,一念之差判断失误,造成无为的丢分。在阐明理由时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

17、而没深入分析。回答时应注意: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 或“不同意”。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全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再把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一般而言,对题干中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总之,第一问回答要把握准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高屋建瓴,空洞说教。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直入分析,更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每一问都有赋分值,一般说来,第一问给 1-2 分,若只回答第一问而没展开阐述,一般不给分;第二问给 4-5 分。因此回答既要紧扣原文,又要照应题干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