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近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一)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突出的是君权、父权、夫权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5.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史称“康乾盛世”6.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
2、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7.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8.世界历史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9.英国 1688 年终于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1776 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国 1789 年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10
3、.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1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勒索巨额赔款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操纵
4、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宗教的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言“种族优劣论” 12.1840 年,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中英江宁条约 (即南京条约 ) 、五口通商章程 、 虎门条约 ;与美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3.1856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于英、法、美、饿签订了天津条约 。与俄国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两国缔结中法新约 。1894 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
5、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而结束14.通过一系列的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1895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与澎湖列岛给日本。1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6.1901 年,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共计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年息 4厘,共 9.82 亿两。17.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 12 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皇家园林中的“万园之园” 。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空前践踏.18.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援例进行,对华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6、。19.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20.在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中华民族同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社会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21.为什么说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鸦片战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2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
7、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23.中国近代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发生的变动:伴随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动。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占人口的大多
8、数,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受剥削压迫严重,生活状况极度恶化,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是中国农民由于是小生产者,具有保守、散漫和狭隘等阶级观念局限性,不可能单单凭自身的力量求的解放,更不可能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引向胜利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在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24.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
9、产物25.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革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26.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它主要是由破产的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
10、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27.在半殖民地本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11、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战线上,28.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了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2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
12、武装斗争是 1841 年 5 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0.1841 年 2 月,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 年 6 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 月副都统海龄在镇江战死疆场。31.1885 年 3 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在镇南关取得关键性胜利,完全扭转了整个中发战局,史称镇南关大捷。32.1898 年,德国强租胶州湾;1899 年,法国强租广州湾;1898 年 2 月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 1898 年,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1889 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33.19 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
13、实现,其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34.1840 年1919 年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的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35.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 年他组织翻译了地理大全 ,编成了四洲志 ;1843 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篡了海国图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6.1895 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他翻译了1898 年出版的天演论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
14、着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37.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创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 14 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 18 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鸦片战争带来的恶果,使得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普遍激化了。3.1851 年 3 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
15、王,石达开为翼王。1853 年3 月,太平天国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5.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 1853 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 9 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提出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不过,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
16、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6.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是最早接受洪秀全信仰的少数人之一。1859 年,洪仁玕回到天京,被封为“干王” ,参与朝政,提出资政新篇7.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2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8.资政新篇主要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 ,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 ,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
17、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 ,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的性质: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9.1859 年 9 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10.天京事变是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英王陈
18、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一批年轻的将领,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11.1864 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12.天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洪秀全还设立“删书衙” 。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13.1861 年,清政府公然宣布“借师助剿”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
19、一起镇压太平天国14.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15.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16.洋务运动是在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主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17.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18.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
20、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19.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0.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21.到 19 世纪 90 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一直由李鸿章管辖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23.洋务运
21、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 “一闻修建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24.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2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26.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通过以下行动宣布变法维新主张:向皇帝上书(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介绍外国的变法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27.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 、 孔子改制考、 人类公理 ;梁启超写了变法通义 、谭嗣同
22、写了仁学 、严复翻译进化与伦理 ,汉译名天演论28.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 、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29.1898 年 3 月,洋务派官僚、湖广总督张之洞写了劝学篇 ,书中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这本书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30.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意义: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31.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
23、下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 103 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百日维新” 。3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如何评价:这些新政的内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3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维新
24、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34.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35.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36.19 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37.戊戌变法以悲剧
25、性的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第三章 辛亥革命1.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并同改良派展开论战,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揭开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篇章3.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资产阶
26、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4.1904 年至 1905 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 ,结果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取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权益“转让”日本5.清末“新政”涉及面很宽: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6.1906 年废除科举考试7.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8.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
27、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9.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 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1904 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10.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地传播开来。其中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28、、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 、 猛回头11.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重要的有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以及科学补习所、岳王会等。12.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3.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905 年 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9、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确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
30、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14.1905 年至 1907 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15.这场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意义: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16.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
31、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革命派未能人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操作性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17.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318.1911 年 4 月 27 日,在黄兴的带领下,120多革命志士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遇难者被葬于广州红花岗,史称黄花
32、岗起义19.1911 年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1911 年 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措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 ,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南、湖北、广州、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权益的保路运动就这样兴起了,四川省尤其强烈。一开始各省立宪派倡导文明保路,但遭清政府镇压。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向请愿群众开枪,当场打死 30 多人,造成成都血案。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20.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21.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
33、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22.各省独立的政权出现了复杂的情况:革命党人主动把权力让给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政权被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篡夺在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有的地方虽然是革命党人掌权,但这些人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23.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以 1912 年为中华民国元年24.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下,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25.191
34、2 年 3 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26.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所借的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名国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27.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
35、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8.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农民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29.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30.北洋军阀是近代中国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政
36、治集团,从 1912 年袁世凯掌权到 1927 年张作霖逃出北京,控制中央政权达十五六年之久31.北洋军阀的统治: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一方面,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大力扩充军队另一方面,袁世凯毁弃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苦心缔造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32.1913 年 3 月,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热衷于政党政治的宋教仁。33.1915 年 5 月,为取得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袁世凯竟然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袁世凯公然进行
37、复辟活动。3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发动“二次革命” (1913 年,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 ,又称“二次革命” )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年 7 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发动护国战争(1915 年 12 月 25 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 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19 年 10 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 年 9 月,孙中山平定广西,统一两广。1922 年 6 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的驻地,孙中山登上永丰舰,指挥反击。8 月 9 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在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38、,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35.1916 年 3 月 22 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6 月 6 日,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1919 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2.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9年 3 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3.新文化运动的应运而生的背景: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
39、。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4.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 ,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7 年 1 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1917年初,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工作并成为主要撰稿人。因此,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化、主张文学革命。6.1918 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
40、一篇白话文小说。7.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它大力宣传了民主与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的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8.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
41、化,是错误的。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位置,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9.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的旗帜。他的作品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 庶民的胜利 、 Bolshevism 的胜利10.1919 年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扩大起来新文化运动掀起的
42、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11.五四运动的直线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2.五四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从 5 月 4 日到六三大逮捕是第一阶段,运动的主体是青年学生。5 月 4 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 余人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游行示威。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军阀的严厉镇压。6 月 3 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两天内逮捕千余名学生六三大逮捕后是第二阶段,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体从学生转移到工人。6 月 5 日上海工人 2 余万人开始罢工,揭开了工人罢工的序幕。特点:五四运动越出了知识分子这一狭小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工人为
43、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主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13.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外争国权、内除国贼。14.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开端。15.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
44、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16.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三类人: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17.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18.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
45、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19.为什么说共产党的诞生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斗争水平的提高,充分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急切需要找到实现本阶级意志的精神武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也迫切需要从工人运动中找到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诞生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20.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成立的。1920 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陈独
46、秀忍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21.1920 年 10 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熹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22.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23.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三次论战: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强调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指出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护劳动者的利
47、益,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24.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25.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举行。由于受到法国租界巡捕的干扰,最后一次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26.中共一大的内容:大会通过了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4人运动
48、,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熹、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7.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2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即社会主义的前途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29.1922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30.党的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挡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