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专题一第 1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测试要求】 了解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灌溉工具; 了解 古代中国 土地制度; 理解 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 【知识梳理】 一、农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社会: 耕作方式为“刀(石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进入“耜(耒耜)耕”或“石器锄耕” 阶段。 2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因比较昂贵,农业上是很少使用 3 从春秋战国到封建社会:铁犁牛耕 ( 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2)推广:西汉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东汉时 期:出现一牛挽犁,取代过去的二牛抬杠。 ( 3)隋唐时 期:出
2、现了 ,便于调节犁铧深浅,铁犁牛耕技术基本定型。 二、农业灌溉工具 农业灌溉 工具:三国时期的翻车(人力做动力)、唐朝的筒车(人力做动力)、宋朝的高转筒车(水力做动力)和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 三、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性质 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奴隶社会: ( 1)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和人口 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享用,无权转让与买卖,需要向国家缴纳贡赋。 ( 2)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周天子所有。 ( 3)瓦解: 时期 原因: 的使用, 大量出现。 标志:公元前 594 年鲁国的“初
3、税亩”改革。战国时期各国先后进行变法,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3 封建社会: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 1)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和屯田制 ( 2)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 3) 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占有少量土地,男 耕女织,自给自足 四、古代中国小农经济 1.产生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实质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局限性:分散、落后、脆弱、具有封闭性。 2 4.评价: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
4、式,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严重阻碍着生产力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易错晚混点: 小农经 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繁荣的基础,因此,历朝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措施保护小农经济。 【课堂检测】 1.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
5、闭性 B分散性 C连 续性 D脆弱性 2.耒耜经记载: “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 这一农具 应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3.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耧车 B.筒车 C.犁耕法 D.翻 车 4.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
6、,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5.宋 人 诗云:“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诗中反映了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6.东汉王充论衡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
7、.铁犁牛耕 D.土地私有 7.黄梅戏天仙配唱词中有“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8.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乙记载 :“一农之事 ,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 ,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井田制已经瓦解 B.铁犁牛耕尚未普及 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 9.有 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确立 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社会政局动荡 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0.在四川, 逢年过节时 仍然保留着人们 喜闻乐见的 “牛儿灯 ”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 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