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味道.docx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3296678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味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味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味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味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味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文学名家评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论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味道姓 名:屈子豪学 号:2013010759学科专业:能源化学工程 13-1 班指导教师:张金环论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味道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不仅影响着乡土人情,更与人的文化息息相关。作家的作品中往往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的作品与北京文化紧密衔接着。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散文,都普遍地浸透着北京独有的文化特质。老舍堪称是京味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代言人。对北京文化习俗的出色描写, 是老舍作品中独具艺术魅力的部分 , 能够充分展现旧时代北京特有的风土民情、突出作品的民族风格、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北京人的人

2、物形象。老舍笔下, 老北京风俗、胡同、茶馆、四合院,以及往日的节令习俗一一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这些北京风俗的描绘彰显出了老舍对北京的热爱与熟稔。本篇文章中,从老舍作品中对北京味不同方面的描写来展开探讨。关键词:北京文化、乡土人情、老舍作品一、老舍与北京老舍可谓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他从事创作的四十一年里大部分时光都在北京,即便是不在北京的时候,无论在伦敦、济南、青岛、重庆,还是何处他仍然在写北京。北京是他成长的地方, 是他创作的源泉。老舍曾经说过:“在抗战前, 我已写过八部长篇和几十个短篇, 虽然我在天津、济南、青岛和南洋都住过相当的时期,可是这一百几十万字中十之八九是描写北平。我生在北平,那

3、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买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写他。 ”这些话语充分表达了老舍对于北京文化熟记于心,他对北京文化的念念不忘。正是老舍对于北京文化有着深刻的见解,所以才能在文章中以文字抒发出那浓浓的北京味。而这北京味,也是老舍作品吸引了众多人的原因之一。北京文化在老舍的笔下得到深远的传播,而老舍也因对北京文化特殊的厚爱而深受北京人的喜爱和他人的追捧。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中明显透露出北京地方文化的一些特色,反映出他对北京风土人情、建筑、人物掌故、北京话等各方面都非常熟悉,他把这些地方文化与文学艺术巧妙结合,

4、形成了老舍式北京文学。下面,让我们从老舍作品中对北京文化不同部分的描写来展开探讨:二、作品中北京的特色建筑文化老舍熟悉北京,对北京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里,有着许多对北京的风土人情、胡同、茶馆、四合院的描写, 处处流露出乡土之情。在北京,它不仅有秀美的山光水色与富丽堂皇的宫殿,而且有着独特的城市建筑与风格。首先来说,北京的街道就独具特色。在诸多大街之外,还有许多被称为“胡同”小巷狭道。这些巷子狭窄细长,颇有特色。往往去一个地方,走的最多的不是这大道,而是错综交缠的“胡同” 。老舍出生在北京,并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非常了解北京的布局风格、建筑特点和街道小巷。如此,他把个人实际

5、生活中的体验通过艺术化手段带进了他的作品中: “老舍用其在北京的生活经验来描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 ”在老舍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北京的典型建筑四合院以及四通八达的胡同,有几户人家合住在一起的大杂院,也有一户人家祖孙几代十几口、二十多口共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这是北京当地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在老舍小说中描述的事情往往是在这种情境里发生的。在四世同堂有描写了一个大户人家祁家在战争年代的生活。他们一家祖孙四代共同生活在一个

6、院子里。小说中对祁家生活的周边环境刻画细致入微,特别是从不同方面对家庭住房进行了描述,字里行间显示出北京城的建筑特色,客观地展示了京味的建筑风貌。小说还通过详尽地描写北京城特有的职业生活来展现北京的风土人情,使北京城以外的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京味”文化领域内特有的市民生活方式。老舍对北京生活方式的熟悉被其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平常人的北京生活”写入书中。详尽细致的描写,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甚至能够体味到文字间所描写的北京生活中的酸甜苦乐。虽然只是对平常人家的写照,但是通过他对胡同,四合院风情、特点、与不同住户之间生活的逼真描绘,让我们看到了在北京生活民众的日常情形以及北京生活的特点。不仅如此,老舍

7、在作品中,还记载了很多有特色的地方。老北京的天桥、茶馆、冷摊等等。他不光是对表面简单的介绍,更写出内部的格局构造及各种特有的规矩。比如在正红旗下里就写道:“在北京做买卖都得有规矩, 不准野调无腔。 ”“客人进了烟铺, 把烟壶儿递出去, 店伙必先把一小撮鼻烟倒在柜台上 , 以使客人一边闻着, 一边等着往烟壶里装烟。这叫作规矩。 ”而“在古时候, 店中的伙计并不懂先敬 烟, 后装烟这个规矩, 叫客人无事可做,等到不大耐烦一来二去, 就创造了, 并且巩固下来那条敬 烟的规矩。 ”再以茶馆为例。在解放前, 北京的茶馆遍布于大街小巷 , 可谓名目繁多, 特点各异, 诸如荤茶馆、素茶馆、大茶馆、小茶馆、清

8、茶馆、书茶馆、棚茶馆、野茶馆等等, 不一而足。那时,茶馆是老百姓聊天、休息、听书的必去之处。老舍对于京城的茶馆也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交友甚广,有的朋友就是茶馆众人。正因为对茶馆的熟悉,所以在作品之中自然不乏对于茶馆的描写。其中,最被人熟知的自然是话剧茶馆 。这部话剧所写的裕泰茶馆, 是个典型的喝茶、说书、代卖“烂肉面” ,后来又兼开学生公寓的荤茶馆, 是北京茶馆文化中的典型代表。茶馆中人员错杂,包括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一个大茶馆实际上映射的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通过对裕泰茶馆由盛而衰和掌柜王利发的变化,描绘了那个时期的北京社会生活风俗画, 同时也写出了近代北京茶馆的变迁。这些老北京茶馆、酒

9、楼等地独有的特色被老舍系数写进文章之中,让阅读之人体味道北京一些地方独有的规矩,对北京有了更深的理解。三、作品中的北京节令习俗在北京长时间的生活,让老舍也融入了北京的过节特色之中,理所当然,在作品中少不了对北京节令习俗的描写。在四世同堂中, 出色地追忆了北京的节日特点。作品中写道, 北京人过端阳节时,“ 家家必须用粽子、桑葚、樱桃, 供佛” 。较殷实人家还要吃“五毒饼” 。因此, “在往年, 到了五月初一和初五, 从天亮, 门外就有喊:黑白桑葚大樱桃 的,一个接着一个, 一直到快吃午饭的时候, 喊声不断。再有, 到处是卖粽子的。 “人们只有照着自己的文化方式像端阳节必须吃粽子、樱桃与桑葚生活着

10、才有乐趣。 ”老舍在写这部反映北平沦陷后市民生活的作品里, 用了很多篇幅回忆北京的风情民俗,是因为,在这里面倾注了流亡异地的老舍对故乡北京深切的思念。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举国上下都要庆贺 ,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民族和习惯不同, 过春节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然有自己的习惯。而这些的习俗在老舍的作品中也有所涉及。在正红旗下里老舍写到:“在初二,他到财神庙借了元宝在白云观, 他用铜钱打了桥洞里坐着的老道 , 并且用小棍敲了敲放生的老猪的脊背, 看它会叫唤不会。在厂甸 , 他买了风筝与大串的山里红。在大钟寺, 他喝了豆汁 , 还参加了没白没票的抓彩, 得回手

11、指甲大小的芝麻糖。 ”春节期间,北京举办的厂甸、庙会等活动, 充满了北京文化所特有的味道。老舍在他的作品中曾多次描写厂甸、庙会的热闹, 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北京民间文化的喜爱。而这些文章被广为流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北京过节的习俗与喜庆。四、作品中的北京人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的核心是刻画人。 “京味”文学作品的主角自然是北京人,刻画北京人的形象,并通过北京人体现出北京文化。身为一个北京人,老舍所写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北京各色文化的描写,自然也有着对北京人物形象的刻画。那时的老北京人,大多好“面儿” 。在 小说四世同堂里的祁老太爷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了,侵略者已到了街上,北京市民马上就要

12、成为亡国奴了,他还在考虑如何过一个体面的大寿,叫嚷着: “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决不能忘了礼节! ”眼看着战争就要在眼前爆发,而他自己还要体面的过大寿,可看出在那个时代,门面的重要性。而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则代表当时北京的中下阶层的劳苦大众,肯吃苦耐劳、善良,但却难以实现自己小小的理想。 黑白李中的哥哥黑李在恋爱问题上也让着弟弟, 他把作出牺牲当作安慰 , 最后竟然替弟弟白李去受难。 二马里的老马先生也有类似的观念, 他宁可自己吃亏花钱而让别人高兴。这都体现了当时北京人的谦让、义气。老舍刻画的诸多北京人物形象,让人们了解了北京人有着怎样的特点。从文字的之间,让人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北京人的大气、善良等优点,也有着极为好面儿、墨守成规的缺点。五、结语北京这里有着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和不同类型的职业群体, 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积淀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老舍用自己的笔向读者全面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北京文化,把个人对“京味”文化的理解通过文学手段传播给了大家,表现了对北京文化的热爱之情,开辟了“京味”文学的新天地。他在作品中抒发了自己对北京文化的见解,让北京文化被细腻的表达,在文学界中树立了北京文化的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