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指导策略 一、 课题的提出 (一)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 “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 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国民上网阅读率年均增长 107%, 2005 年达到 27.8%,但总体阅读率在下降, 2005 年降到了50%以下。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书籍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文化,继承文明, 是民族的文明见证。 古今中外,人们熟知书对人的成长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从国家而言,它可以提高民族品位,提高民族素质,营造和谐社会,可以说哪一个民族热爱书籍,哪一个民族就会兴旺,哪一个民族热爱 阅读,哪一个国家就会昌盛。 (二)个体人生发展的需要 1
2、、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而是为了培养能够领悟祖国文化魅力、建设个人语言文化家园、与时代文化交互共鸣的语文爱好者。要想完成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接触一些当代的优秀作品,从而贮存一定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2、基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3、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一部分必须靠语文学习、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习得的。 阅读仅 仅是课堂上的阅读和对课本的阅读是很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做好 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兴趣、特长都得到发展。修订版 语文课程标 准 对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语 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主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
4、,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式下,重视并大力提倡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 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 读面”“增加阅读量”“有 丰富的积累”,不 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 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 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 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基于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 生活节奏的加快,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 学生的家长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忙于应酬多数家长很少有时间去潜心阅读,甚至连一些消遣性的杂志也懒得去翻阅;少数家长有
5、空闲的时间,忙于看电视 , 可以说,家庭文化的缺失,无论是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还是阅读积极性的调动,都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网络、电子游戏等“快餐文化”大量挤占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因为网络、电子游 戏等具有声、色、多变等特点,在吸引小学生兴趣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再加上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辨别能力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就很可能成为网络、电子游戏的俘虏。自然,就没有时间,也没有更大的欲望进行较为抽象的文字阅读。 鉴于此,我们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才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
6、达能力,才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改理念: 在 新课程标准 中,课外阅读是作 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50万字。 ” 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 。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 “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 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2、建构主义理论。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 “ 活动 体验 ” 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
7、法。因此,我们以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 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 3、教育学理论 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 ,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
8、需要。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及阅读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确定阅读范围以便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 方位的研究,主张 “ 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 。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深入探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课堂课型和教学模式。 3、测评法: 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定期对
9、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科学验证和提炼,概括有关阅读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四、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 氛围,创建书香校园。 2、指导学生利用科学、灵活、多样的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全面提升素养。 3、探索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小学生心理特点,语言、思维特点等的调查; 2、小学生阅读状况(方法、习惯、阅读量)及阅读兴趣的调查。 3、阅读内容选择,方法指导; 4、学校及家庭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指导上的配合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
10、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 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在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方面,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四条措施: 1、 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 班级 要求做到四个 “ 一 ” :教室里有一个读书角, 除了学校里的书,还鼓励学生 从家里 带来, 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
11、,推荐给 同学 ,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做到经常有新书读;每周保证有一节阅读指导课;每周背一首古诗,两则名言警句;四周举行一次交流读书汇报课。 另外,鼓励孩子一有空就捧起书阅读的良好习惯。 2、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扎实有效的读书活动,能够有效地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的建设。如 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课前三分钟美文朗诵、 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等。 3、 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老说:教是为了不用教。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
12、意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其次,要增强学生 交流信息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积累有益信息,并学会与他人交流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第三 ,要 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认真做好 小精灵读书卡 。如果是自己的书,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 ,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出自己
13、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 第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读书 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学生来说 ,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基础和不同的阅读感知方式,因此所得信息的质和量就必然不尽相同。阅 读到什么程度,教师进行指导时应由学生自行决定 ,让学生充分发挥才智,发展个性。 七、课题组成员 顾问: 负责人: 成员: 八、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调查分析 搜集资料 形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课题方案反思调整再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鉴定 九、课题报告方式 1、案例。 2、总结。 3、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