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才培育会议-教学平台.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32733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5.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人才培育会议-教学平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全国人才培育会议-教学平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全国人才培育会议-教学平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全国人才培育会议-教学平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全国人才培育会议-教学平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國人才培育會議,育才留才攬才,1,主辦單位:行政院,99年1月23、24日,凝聚政府與社會各界對人才培育之共識,據以研訂人才培育方案,進而達成下列目標:,2,目 標,報告人: 教育部 林次長聰明,99年1月23日,引 言,一、前言二、背景分析三、問題分析四、願景及目標五、推動策略六、結語,4,大 綱,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營運總部,Taiwan,前 言,人才培育,知識及創新經濟時代,優質的人力資源為提升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關鍵,台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有限,人力資源是國家經濟立基,人才培育是政府提升國家競爭力三大主軸之核心: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營運總部,人力資源/人才培育,

2、產業依賴出口,易受國際環境影響少子女化、高齡化等人口結構的轉變高等教育數量大幅擴增各階段所提出的人才培育策略均為 因應國家及產業發展所需,外在環境,金融風暴,人力資源為經濟發展最關鍵的資產,世界各國政府積極規劃更具前瞻性的人才培育方案,內在環境,背景 - 外在及內在環境,背景 - 外在環境,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最關鍵知經濟時代強調研發與創新腦力與創意密集逐漸成為帶動經濟成長及競爭力的核心,知識經濟及創新經濟時代來臨,背景 - 外在環境,地球村時代來臨,國際人才大流動社會結構改變,生育率降低及人口老化地球暖化、能源危機等環境變遷,嚴重影響人類生活型態及經濟發展,全球化人口結構轉變地球暖化能源危機,

3、背景 - 外在環境,2008年的全球經濟景氣衰退,英、美、德、日、韓及中國等國,紛紛提出振興經濟計畫,金融海嘯衝擊世界各國,各國人才培育改革方案:加拿大長期經濟計畫中創造知識優勢策略美國提升競爭力法案中對高等教育之重視德國大學協進及創新卓越計畫法國、瑞典等相關改革方案,背景 - 外在環境,世界各國均積極規劃前瞻性人才培育方案,各國人才培育改革重點:重視技職教育以及教育與產業的連結重視科技人才之培育擴大高等教育的就學機會強化教育的國際化提升學生素質高等教育的卓越發展延攬外籍優秀的人才,背景 - 外在環境,世界各國均積極規劃前瞻性人才培育方案,我國產業出口導向,易受國際景氣波動影響,風險過度集中我

4、國產業結構以服務業所佔GDP比重最高,就業吸納不足,製造業創造價值能力不彰,結構亟需調整,背景 內在環境,產業及經濟發展,東協加三實施零關稅,考驗台灣產業競爭力科技產業出口導向,過度集中,金融風暴造成出口萎縮,產業亟須轉型,背景 內在環境,產業及經濟發展,總生育率逐年下降,遠低於人口替代水準,出生人口數急遽下降高等教育學齡人口預估20年後將減少近4成。,背景 內在環境,少子女化高齡化人口結構,總生育率逐年下降,遠低於人口替代水準,出生人口數急遽下降,背景 內在環境,少子女化高齡化人口結構,65歲以上人口比率預估將由97年10.4%,至107年增為14.7%,之後快速上升,至145年達37.5%

5、。(以中推估計),背景 內在環境,少子女化高齡化人口結構,資料來源: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臺灣97年至145年人口推估,97年8月,大學數量:89學年127所至98學年度增至149所(不含專科、軍警及空大),背景 內在環境,高等教育數量大幅擴增,專科以上在學學生人數10年增加約24萬人,98學年度達133萬6千人,背景 內在環境,高等教育大幅擴增,近10年大學生總數成長近1倍,碩士生成長逾2倍,博士生成長也超過2倍,背景 內在環境,高等教育大幅擴增,過去五十年各階段所提出的人才培育策略均為因應國家及產業發展所需,:,民國67年:加強培育及延攬高級科技人才方案,民國80年代 :加強運用高

6、級科技人才方案,民國91年:科技人才培訓及運用方案,民國94年:重點人才整體培育及運用規劃方案,民國95年:產業人力套案,背景 內在環境,人才培育策略與國家產業發展,培育的人力競爭力不足缺乏因應少子女化及人口結構改變後的教育策略及配合機制公共事務人力素質的問題 產學脫節國際化程度不足及國際視野的欠缺人才流失的危機,問題分析,大學課程規劃偏重技術層面的術科學習。大學教師注入發展學生就業力的教學設計不足。考試制度影響學習及求知的意願。,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問題分析(1/6): 培育的人力競爭力不足,課程內容欠缺工作態度、穩定度與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學習意願與可塑性、團隊合作能力、發覺及解決問題等

7、未來就業所需軟實力訓練,欠缺軟實力的培養,問題分析(1/6): 培育的人力競爭力不足,創新整合能力、國際視野及跨領域能力為競爭優勢 知識半衰期縮短,須快速轉變以因應職場所需專業技術或能力終身學習機制亟待建立,欠缺未來產業人才需求能力的培養機制,問題分析(1/6): 培育的人力競爭力不足,大學生源不足終生學習機制待建立重整各級教育資源提昇國家人口素質並有效發揮人力資源,人口結構轉變待因應問題,問題分析(2/6):缺乏因應人口結構改變的教育策略,缺乏系統的培訓制度獎優汰劣激勵機制不足專業能力未能因應社會變遷政府效能受到考驗,公務員,問題分析(3/6): 政府公共事務人力素質待提升,師資多元管道缺乏

8、配套教師熱誠不足、權利待遇爭議偏遠地區師資質量不足,中小學教師,問題分析(3/6): 政府公共事務人力素質待提升,人力資源網羅、管理未臻完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合作機制待建立,非政府組織人力,問題分析(3/6): 政府公共事務人力素質待提升,學生就業力的教學設計不足未重視學生生涯輔導核心能力的培養不足大學以上學歷的失業率超越平均失業率的水準,並持續升高,學用落差,問題分析(4/6):產學落差,產業界面臨創新研發缺口大學缺乏應用性研究產業界少挹注資源於大學人才培育及研發,大學研究與產業需求脫節,問題分析(4/6):產學落差,大學教師前往產業任職及產業人士至大學任教的風氣及比率均不高,交流不足,大學與

9、產業人力交流不足,問題分析(4/6):產學落差,大學生普遍外語能力不佳缺乏國際交流經驗及國際視野對國際事務了解與關心不足出國留學人數減少,影響國際人才供給及知識與技術的提升,外語能力及國際經驗不足,問題分析(5/6): 國際化程度不足及欠缺國際視野,國人英語溝通運用能力偏低國際服務力網絡不足法令規定限制,國際友善環境待 改善,國際化軟、硬體設施不足,問題分析(5/6): 國際化程度不足及欠缺國際視野,中國大陸十一五規劃新加坡提供所得稅率優惠,各國積極延攬人才,問題分析(6/6):人才流失的危機,國際化不足法規面的限制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大學人事及教師薪資制度缺乏彈性,我國缺乏誘因吸引優秀人才,問

10、題分析(6/6):人才流失的危機,願景與目標,重點人才旗艦啟航,產學連結、共創雙贏,在地生根全球佈局,發展台灣成為培育量足質精優質人力基地,全面提升公共事務人力素質,促進國家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優秀人才聚集中心,規劃全面性育才、留才、攬才的人才培育政策,量足質精多元卓越,培育新興及重點產業人才,一、教育體系對於不同層級與類別人力需求之調整與因應,二、打造優質跨領域人才、加值就業競爭力,三、大專校院追求卓越,四、終身學習平台能力銜接轉換,持續加值人力,五、因應人口結構變化,調整人才培育及各級教育的策略,量足質精多元卓越,推動策略(1/3),六、六大新興產業及科技產業人

11、才培育,七、精進公共事務部門人力,八、建立產官學人才培育整合平台,九、強化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合作,十、建置教考訓用人才培育制度,重點人才旗艦啟航,產學聯結共創雙贏,推動策略(2/3),十一、培養具備全球移動能力之人才,十二、延攬國際人才,在地生根全球佈局,推動策略(3/3),為擴大社會參與,凝聚全民共識,蒐集各方意見,爰召開全國會議未來人才培育方案經核定後,將由相關部會擬訂具體行動方案及核心指標予以落實推動,結 語,謝謝您的聆聽,會議中心議題,42,中心議題5,中心議題3,中心議題4,中心議題2,中心議題1,培育量足質精的優質人力,新興及重點產業人才培訓,精進公共事務人力,強化教育與產業的聯結,

12、佈局全球人才,提昇國家競爭力,教育體系對於不同層別與類別人力需求之調整與因應,打造優質跨領域人才、加值就業競爭力,大專校院追求卓越,透過終身學習平台能力銜接轉換,持續加值能力,因應人口結構變化,調整人才培育及各級教育的策略,分項議題1-5,分項議題1-4,分項議題1-3,主辦機關:教育部協辦機關:行政院經建會、國科會、青輔會、文建會、勞委會、 經濟部、內政部報 告 人:教育部 林政務次長聰明,中心議題一培育量足質精的優質人力,43,分項議題1-2,分項議題1-1,大 綱,一、現況二、問題分析三、改革方向,44,45,現況近10年大專校院持續增加(1/9),註:統計對象不含9所軍警校院及2所空中

13、大學,89學年度計有大學127所,專科23所,總計150所;至98學年度大學增至149所,專科減為15所,總計164所。,45,現況近10年高等教育容量大幅擴充(2/9),89學年度98學年度學士 383,737 499,618碩士 64,038 148,634博士 13,188 30,965,學士、碩士及博士班學生數皆呈現成長趨勢,其中增加速度最快者為碩士班學生,46,現況近10年高等教育容量大幅擴充(3/9),89學年度98學年度副學士 444,182 108,555學士 180,322 511,267碩士 6,001 34,767博士 634 2,786,修讀副學士學位學生數則大幅減少,

14、減少75.56%,47,現況修讀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生數(4/9),98學年 一般大學 技專校院人文 152,959 79,484社會 235,148 241,581科技 291,110 336,310,一般大學學生修讀人文、社會及科技等3類科比例接近,且近10年修讀人數皆呈現穩定而緩慢的成長,48,現況修讀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生數(5/9),技專校院學生修讀類科則集中於科技類,惟其與修讀人數最少的人文類差異,已從89學年度的7.3倍下降至98學年度的4.5倍,49,現況高等教育淨在學率逐年提高(6/9),98學年度淨在學率:65.17%註:98學年度 18-21歲人口數以內政部目前最新統計1

15、1月底人口數計算,高等教育淨在學率,由89學年度的38.7%,上升至98學年度的65.17%,顯示我國高等教育已由大眾教育邁向普及教育階段,50,(註:淨在學率係指18-21歲就讀大學校院人數 全國18至21歲人口數之比率。),高等教育粗在學率之國際比較表,我國高等教育粗在學率從91年的67.56提升至97年的83.18。在國際上僅低於南韓的95,高於美國的82及歐洲各國。,註1:* 表示資料為估計數*表示資料時間為2001-2002年註2:粗在學率各該級教育學生人數各該相當學齡人口數 100,現況高等教育粗在學率高於各國(7/9),現況大學以上學歷者失業率攀高(8/9),97年大學以上學歷者

16、失業率為4.78%,高於專科的3.44%;高中的4.36%,52,現況重大高教政策及現行人才培育機制(9/9),大學評鑑,教學卓越,5年500億,高等教育,追求卓越,系所調整,終身教育,產學合作,國家需求,競爭性經費,大學自我定位,人才培育,53,問題分析量的趨勢:少子女化人口推估(1/4),臺灣未來高、中及低推計之出生數,54,依中推計,出生數至145年將減為13.2萬人,約目前的64.3%,較97年減少7.3萬,問題分析量的趨勢:大學招生缺額衝擊(2/4),55,高中職畢業生推估在106年將大幅減為24.45萬人,之後短暫回升後,將急轉往下;而大學招生名額即使以每年調減2%來推估,也將在1

17、11年與高中職畢業人數首次交叉(21.33萬人),問題分析質的瓶頸:學校端(3/4),專業人才培育不易研究所教育定位待釐清,未積極發展學士後的專業教育,且國際性人才各國競相爭取,終身學習機制須轉型被動職訓及補充式訓練缺乏積極主動,且未建立合宜的職能連繫網絡,無法提供隨時轉換職場所需的教育訓練,跨領域觀念待加強受限系所本位觀念與架構,無法有效進行校際整合,或開設跨領域學程,大學蛻變腳步宜加快多數大學未能順利依辦學目標及特色自我定位,導致所有大學均在同一標準下排序,56,問題分析質的瓶頸:學生端(4/4),軟實力亟待提升適應社會所需的基礎核心能力及就業力須加強,且青年公共參與意識及實踐機會仍待提昇

18、,缺乏學生基本能力的國際比較指標 中小學教育紮根階段,未能定期檢視學生學習成效並與國際比較,升學鉗制閱讀習慣養成 據調查,臺灣閱讀最少的族群是1318歲的青少年,顯示升學壓力讓學生少關心課本之外的閱讀,漸漸缺乏主動學習動機,後期中等教育過早分流 升學導向取代務實致用,絕大部分高中、職畢業生均會繼續升學,建立人才供需調節機制,培育專業、國際移動人才,改革方向一:,2,1,58,3,供需評估與調節,專業學院,國際合作辦學,強化跨領域知能,型塑適應社會之軟實力,改革方向二:,2,1,59,跨領域合作,通識基礎,形塑軟實力,引導大學分類,共同追求卓越,改革方向三:,2,大學分類,校際合作,產學研發基地

19、,1,3,60,建立職能學習平臺,重塑終身教育價值,改革方向四:,終身學習平台系統,Demand Side,互動性職能平台,共通性職能內容,滾動式產業職能基準,連貫式職能設計,整合型學習組織,以人為本職能學習,分層式職能學習,回流式職能學習,互動式職能提升,永績性職能學習,國家職能標準,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系統,訓練單位垂直整合及水平分工,職涯發展為核心之職能訓練內涵,建立全國各類產業職能共通標準,產官學研的合作,I-A-GPartner,InteractingLearning,CollaborationMechanism,平台溝通的機制,職能導向的設計,職涯發展的核心,EmployeeFocu

20、s,61,階段性調整各級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品質,改革方向五:,1,2,3,人力資源運用,調整資源配置,退場機制,62,63,簡報結束敬請指正,主辦機關: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協辦機關:行政院國科會、衛生署、文建會、農委會、勞委會、科技 顧問組、新聞局、經濟部、交通部、教育部、內政部 報告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單副主任委員驥,中心議題二新興及重點產業人才培育,64,分項議題2-1,六大新興產業及重點服務業人才培育,分項議題2-2,科技產業人才培育,大 綱,一、現況二、問題分析三、改革方向,65,發揮台灣電資通、光電深厚實力,促進多角化 多元經營從硬體到軟體,從硬實力到軟實力維繫產業國際競爭力

21、,要產值也要創造附加價值, 要賺錢也要兼顧國民生活品質,調整產業結構繁榮台灣經濟易投資、調結構與增就業製造與服務雙引擎,現況:源起及發展核心價值,六大新興產業,七項重點服務業,新興科技化服務業,66,目 標,做 法,67,現況:探討範疇(1/2),六大新興產業,生物科技產業(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綠色能源產業-含智慧電動車(經濟部)精緻農業-含樂活農業(農委會)觀光旅遊產業(交通部)醫療照護產業(衛生署)文化創意產業(文建會、新聞局),七項重點服務業,物流服務業(經濟部、交通部)電信服務業(國家資通訊發展推動小組)技術服務業(經濟部、工程會),雲端運算(經濟部)專利與發明產業(經濟部)智慧綠建築(

22、內政部、經濟部),新興科技化服務業(based on ICT),68,生物科技產業綠色能源產業精緻農業 -含樂活農業觀光旅遊產業醫療照護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物流服務業電信服務業技術服務業,雲端運算專利與發明產業智慧綠建築,智財服務業智財使用業智財行銷業國際稱為國際商業法律專業服務,包括五類:1.創新與科技2.人力資源3.資產交易4.採購市場行銷5.資本金融,智慧建築發展創新應用開發基礎環境發展,新興生技產業製藥產業醫療器材產業,1. 太陽光電產業2. LED照明光電產業3. 風力發電產業4. 生質燃料產業5. 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6. 能源資通訊產業7. 電動車輛產業,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文化展

23、演設施工藝電影廣播電視出版廣告設計數位休閒娛樂設計品牌時尚建築設計創意生活,現況:探討範疇(2/2),69,新增1兆1,756億元產值,新創 36萬人就業機會,2008年,2012年,產值,就業人數,產值,就業人數,醫療照護產業,9,826億元,64萬人,綠色能源產業,1,603億元,1.6萬人,4,752億元,4.75萬人,觀光旅遊產業,3,713億元,36.6萬人,5,500億元,40.7萬人,生物科技產業,1,506億元,4.2萬人,精 緻 農 業,934億元,N.A.,文化創意產業,6,095億元,N.A,1,349億元,N.A.,9,734億元,N.A.,2,600億元,5萬人,8,

24、154億元,36萬人,2兆2,005億元,3兆3,761億元,六大新興產業,現況:產業盤點與目標設定(1/2),70,2007年,2012年,產值,就業人數,產值,就業人數,電信服務業,3,997億元,2.96萬人,4,800 億元,4.17萬人,3,708億元,3.92萬人,3,900 億元,4.1萬人,9,103億元,20.7萬人,1兆1,618億元,22.2萬人,重點服務業,新增產值 3,510億元產值,新創 2.89萬人就業機會,技術服務業 (IC設計),1兆6,808億元,2兆318億元,27.58萬人,30.47萬人,現況:產業盤點與目標設定(2/2),物流服務業(倉儲),1.生物

25、科技產業,國際觀及產經管理、行銷能力臨床實驗設計人才專利分析、技術評估醫學、工程、電子生物領域等跨領域人才,2.精緻農業產業,3.綠色能源產業,光電材料、製程、設備技術能力系統整合、系統設計、軟體設計能力感測元件、通訊元件能力,專員及督導照顧管理能力個案評估能力、整合及連結長照資源能力個案照護知能及獨立提供服務能力,4.觀光旅遊產業,5.醫療照護產業,問題分析一:需要怎樣的人才(1/3)?,6. 文化創意產業,文創產業化能力文創產業化中介能力,國際觀光產業經營管理能力,農業科技與經營管理、旅遊結合等 跨領域能力,71,72,7.物流服務業,11.國際商業與法律服務業(專利與發明產業),9. 技

26、術服務業,創新與科技服務能力、人力資源服務能力資產交易服務能力、採購、市場行銷服務 能力、資本金融服務能力,問題分析一:需要怎樣的人才(2/3)?,8.電信服務業,10.雲端運算科技服務業,12. 智慧綠建築科技服務業,供應鏈管理能力國際物流管理實務能力物流作業與管理實務能力,通訊系統設計、寬頻網路能力、 多媒體通訊、無線電波技術應用 等跨領域專業人才管理、金融、科技法律、行銷人才,整合創新人才超大型系統O.S.、網路與管理人才,跨領域系統整合能力生活需求轉化為技術與服務能力規劃與整合能力,技術管理、高階技術、支援服務 能力專案管理、業務行銷能力,新興與重點產業五大共通人才需求類型,73,1.

27、生物科技產業,4.觀光旅遊產業,2.精緻農業產業,3.綠色能源產業,5.醫療照護產業,6.文化創意產業,7.物流服務業,8.電信服務業,9. 技術服務業,10.雲端運算科技服務業,11.國際商業與法律服務業,12. 智慧綠建築科技服務業,核心人才,國際化人才,問題分析一:需要怎樣的人才(3/3)?,74,98年政府投入6.77億元,培訓總班數1618班,培訓總人數約6萬人,綠色能源產業主要由經濟部與國科會執行,投入培育經費58.9百萬元;文化創意產業主要由文建會、新聞局與經濟部執行,投入培育經費1.477億元;生物科技產業主要由國科會、衛生署與經濟部執行,投入培育經費36.9百萬元;醫療照護產

28、業主要由衛生署與勞委會執行,投入經費1.95億元;精緻農業主要由農委會執行,投入經費45.3百萬元;觀光旅遊產業主要由交通部執行,投入經費1.74億元;,97學年度相關科系及畢業生統計,在學生總計272,715人(博士5,640、碩士28,020、學士239,055),畢業生總計55,719人(博士435、碩士7,290、學士47,994),產業碩士專班計畫20.3百萬元,招生203人,產學攜手合作計畫6百萬元,招生510人,備註:科顧組於98年3月26日發函相關部會(科技發字第0980100162),本表整理自各部會提供的資料。,問題分析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問題分析三:人才培育面臨關鍵挑

29、戰,75,4.企業運籌全球加速人才國際移動,導致各國人才競逐亦愈趨激烈,3. 知識經濟提升對高等教育人才供給依賴,但產業結構與社會急遽變化,高等教育發 展越不易與產業需求配合,1. 現階段入學機制不利於培養跨領域人才,亦缺乏相關課程規劃 1.1 創新與整合能力的培育環境不佳:目前亟需跨資通訊、人文社科、設 計、工程科 技、健康照護等領域人才共同投入 1.2 創意與創新能力的培育師資不足:目前培育計畫以科技為重點,宜增加新的推動策略,以達成培育創意與創新人才目標,2.全球化市場與異業產業結合趨勢,產生國際化人才與跨領域團隊合作人才等新興需 求,惟新興科技服務與智慧生活領域尚無專屬之跨領域課程或學

30、程規劃,難以建立 應用整合創新能力,76,均衡發展產業人才核心能力並與國際接軌,培育具創新與整合能力之跨領域國際化人才,加強產學合作培育新興及重點產業所需人才,改革方向(1/2),一,二,三,進一步提高學系所師資基準加速整併系所、推動學士後專業學院(例如:醫學院、商學院、法律學院、建築學院 ),並以現有大學相關科系為基礎,透過新興與重點產業學程規劃培育在校學生養成所需跨領域能力。另結合回流教育及推廣教育提供已畢業社會青年回校修習各該類學程管道。,產業主管部會結合產、學、研及公協會,輔導成立新興產業人才供需訊息發佈與對話平台。,新興與重點產業主管部會提列經費專款專用挹注大學校院培育相關科系人才或

31、協助其轉型為各業別人才育成中心;企業稅負抵減納入實習(各主管部會提撥基金或編列預算、勞委會業管就業保險基金、 產創條例抵稅範疇放寬),1,2,3,4,有條件鬆綁引進海外白領外籍人士須於海外工作滿2年之規定,導入新興產業發展初期所需國際經營管理人才。,5,改革方向(2/2),6,配合新興與重點產業間異業交流結合趨勢,推動任務導向ICT與新興及重點產業之大學校院系所合作計畫,搭建跨領域團隊人才合作平台,鼓勵大學推動數位學習、擴大實習制度、延攬業界師資、派送教師至業界觀摩改進教學內容,縮小產學落差。,77,78,簡報結束敬請指正,主辦機關: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協辦機關:教育部、青輔會、考選部、保訓會、銓

32、敘部、研考會、文建會、外交部、內政部報告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朱副局長永隆,中心議題三精進公共事務人力,80,報告大綱,壹、前言貳、3-1公務人力之培訓 一、現況 二、問題分析 三、改革方向 叁、3-2 中小學師資之培訓 一、現況 二、問題分析 三、改革方向 肆、3-3非政府組織人力之培訓 一、現況 二、問題分析 三、改革方向,80,壹、前言,公共事務人力,通常是指公務人員、公營事業人員、教育人員及軍人等4類人員。其中公營事業人員多採用私部門營利組織之人事管理制度;軍職工作性質特殊,其考選與任用培訓制度與一般公務人員有別,爰不列入議題範圍。至於非營利組織,自1980年代以來,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

33、,其地位日趨重要,乃納入併予討論。本中心議題有關精進公共事務人力之研討,係以當前公務人力、中小學師資、非政府組織人力等之培訓事項為主要範圍,並分別就其現況、問題分析及改革方向提出簡要報告。,81,3-1公務人力之培訓現況,依據瑞士國際管理學院2009年5月公布世界競爭力評比,我國整體排名由2008年的13名,降至23名,其中政府效能由2008年的16名,降至18名。故相較於民間部門之世界競爭力,政府效能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間。公務人力素質良窳,直接影響到政府部門的效能。近年來我國公務人力素質整體上雖有明顯的提升,但實際展現的效能,卻未能充分適應環境的變遷與需求 ,因而如何通盤檢討公務人員之培訓,以

34、強化公務人力素質,提升政府的競爭優勢,並因應全球化時代來臨的種種挑戰,實為當前公務人力發展的重要課題。現行中央與地方公務人力之培訓,主要依據公務人員考試法、公務人員任用法、公務人員陞遷法及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等,並分別由各權責機關辦理。依民國97年全國公務人員訓練進修統計資料,培訓人數計約25萬人,平均每人訓練時數85小時,進修時數7小時。,82,貳、,83,陞遷歷練,考選任用,考核獎懲,3-1公務人力之培訓問題分析,4.缺乏有系統的高階文官與主管培訓體系,5.考績未與績效管理緊密結合、獎優汰劣功能不彰,3.培訓投入不足,陞遷歷練未能與訓練進修有效結合,1.公私交流欠缺法源依據,不利人才交流,訓

35、練進修,貳、二,84,1. 活化管理體系,建構公私人才交流機制 建立交流機制,培養公部門跨域人才延攬及培養跨域、國際優秀人才,2. 精進考選功能,為國舉才改進高考一級考試,羅致優秀高階文官配合國家政策及社會需求,精進考選功能,3-1公務人力之培訓改革方向,3. 擴大培訓能量,建構陞遷歷練與訓練進修有效結合之體制 提高中高階文官培訓能量加強擔任關鍵性主管職位前之培訓建構儲備接班人才庫,並求訓用合一實施多元化方式培訓,貳、三,85,4.健全培訓體制,強化高階文官知能 統整協調各部會公務人員出國培訓計畫及資源 加強中、高階文官基本知能及外語能力 強化中、高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訓練 高階文官培訓課程

36、應兼顧通識及專業知能,5. 強化獎優汰劣機制 推動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興革,包括獎勵特別優秀人 員、明定考績等次人數比例、合理淘汰機制、實施面 談及建立團體績效評比機制等,3-1 公務人力之培訓改革方向,貳、三,3-2 中小學師資之培訓現況,自開放師資多元培育後,目前儲備師資約有55,282人,為調節師資供需失衡,師資培育大學從94年的75所至今已減至54所,培育數從93年之21,805人降為9,123人。受少子女化人口影響,97年公立學校教師甄選報考人數計38,413人,錄取2,857人,總錄取率為8.96%。基於員額限制,偏遠地區國中小無法聘齊各領域專長教師,導致學生無法完整接受九年一貫課程

37、之薰陶,且教師留任意願低落。為達成教師專業本位發展,提升教師素質,辦理8萬2,673場次之教師研習課程,且98年有15校開設教師在職進修碩士班,計93班,共2270人。為讓教師可以藉由評鑑檢視教學,自95年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辦計畫,參與學校共計614所,教師人數約有15,600人。,叁、,87,師資生遴選輔導,公費生培育制度,實習檢定,供需失衡,【儲備教師】,【教師需求】,師資培育多元化,3-2 中小學師資之培訓職前師資培育問題分析,1.師資培育多元儲備,教師缺額人數陡降,師資供需失衡。,2.公費生培育品質淘汰機制待強化,3.適任教師性向檢測機制需再強化,4.實習無津貼 、先於

38、檢定影響實習成效、檢定未考專門科目,叁、二,88,教師待遇福利退撫,偏遠教師素質,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進修,教師專業,支持,支持,3-2中小學師資之培訓在職教師問題分析,2.進修無法源規範、課程體系尚未建立,未能符合教師需求,3.教師待遇未法制化、為符法制,教育部業已擬具教師待遇條例草案報院,1.偏遠學校交通、資源不足及員額限制等因素,部分領域、科目缺乏師資。,4.教職員平均退休年齡逐年下降,易形成資源浪費。另公校退撫制度亟須檢討修正,叁、二,89,1.精進師資培育課程,強化教師專業及服務精神,2.強化師資生教育實習及公費生淘汰機制,3.建立重點師資培育大學,彰顯師資培育及教師專業特色,4.

39、研訂教師在職進修辦法,系統規劃教師進修課程及方式,6.儘速完成教師待遇條例立法程序,保障教師待遇及福利,3-2中小學師資之培訓改革方向,7.完備教師退撫相關法制層面,健全教師退休撫卹機制,5.推動偏遠地區共聘、巡迴教師制度,改善交通及網路設 備以穩定師資,8.建立處理不適任教師法制化,維護學生受教權利,叁、三,近年來台灣非營利組織(NPO)蓬勃發展,鑑於政府資源有限,民間力量無窮,若能透過有效的連結合作,不僅能發揮更大之公益績效,並可促進非營利部門之成長與發展。政府部會致力於非營利組織的能力建構,藉由政府所推動的各項計畫,成為非營利組織間相互合作的平台及促進非營利組織更多資源整合的機會。,90

40、,3-3非政府組織人力之培訓現況,肆、,3-3非政府組織人力之培訓問題分析,91,1.政府培訓政策整體規劃:目前政府部門對非營利組織人才之培訓,係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相關培訓業務的辦理,缺乏培訓統籌規劃的專責主政機關,3.部門資源連結方面:非營利組織缺乏專責主政機關予以支持,故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互動,除現行勞務採購關係外,可再強化彼此夥伴合作關係,2.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員工流動率過高導致經驗傳承困難、財力資源不足無法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制度;志願服務是非營利組織長久以來遂行組織使命的重要資源之一,如何有效開發、管理亦是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管理,培訓,資源連結,肆、二,3-3非政府組

41、織人力之培訓改革方向,92,1.建立常態性培訓機制整合相關部會資源,建立常態性培訓機制,辦理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人才的訓練,充實教材與教案的編印,培育非營利組織優質的人力資源。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新趨勢及新觀念提出專題報告,提昇非營利組織高階層人力視野與能力。,2.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引導引導培力人力進入非營利組織內服務,同時透過做中學的青年實習計畫,提供年輕人工作實習與參與非營利組織的機會。並鼓勵退休公務人員投入非營利組織內服務。針對非營利組織之志工,提升其專業服務知能,使成為補充性人力資源來源管道之一。,肆、三,3-3非政府組織人力之培訓改革方向,93,3.部門資源網絡連結建立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間

42、的夥伴關係,促進非營利組織更多資源整合與合作的機會。政府在業務執行上應落實簡政便民的目標,並從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需求去思考彼此合作的可能模式 。,肆、三,94,簡報結束敬請指正,95,分項議題4-2,建立產官學人才培訓整合平台,強化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合作,建置教考訓用人才培育制度,分項議題4-1,分項議題4-3,主辦機關: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協辦機關:經濟部、教育部、國科會、經建會、農委會、內政部、財政部 交通部、人事行政局、金管會、青輔會、勞委會、工程會、 考選部、銓敘部報 告 人: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萬執行秘書其超,中心議題四強化教育與產業的聯結,大 綱,一、現況二、問題分析三、改革方向,96,現

43、況,台灣人口2300萬人,缺乏天然資源,能創造經濟奇蹟,主要靠的就是人力資源。產業歷經資本密集的科技工業發展,進入智慧台灣、全球創新中心發展願景,育才效益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本議題強化教育與產業的聯結,目標為促進全國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分項議題聚焦於連結讓產業走進學校及讓學校走入產業的緊密合作關係,以建置我國務實致用多元菁英人才的培育機制。,97,現況:環境分析,台灣產業經濟將朝智慧台 灣、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以及台商營運總部 發展,人才培育需3Q並重IQ、EQ、AQ,培養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應變能力、與世界接軌的競爭力。高等教育由菁英教育轉型為普及教育,而技職教育近來發展偏

44、向學術化,也漸與業界脫節。面對少子化、大專生高失業率、企業取才不足等窘境,我們正面臨後教改時代的種種現實挑戰。,輕工業,科學園區十大建設,資本/技術密集工業,智慧密集產業科技整合產業,手作人力資源,卓越工程師/專技能力/多元跨域菁英,全球運籌人才,40萬,18歲青年人口數,高等教育擴充,民國 67年 80年 90年 97年,36萬,36萬,33萬,31萬,(招生),28.4萬,23.9萬,108年,8.3萬,17萬,30萬,98,產業發展軌跡與人才,(註冊),問題分析一: 搶救量縮質降的青年人才,嚴重落差,【學校培育】,【產業取才】,大學文憑不等於就業能力,企業取才抱怨新鮮人學科基礎不扎實、思

45、考能力差、國際觀薄弱。技專校院系科教學內容與企業取才需求關係脆弱,導致實習制度推動困難。,少子化趨勢,加以青年受教育年限延長,企業從畢業生取才,要求人才品質已緩不濟急。,師資缺少實務經驗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務實致用人才培育品質提升,挑戰學校對外聯結的能力。,大學生素質從菁英素質到一般素質都有,畢業生(產品)要有國際競爭力,如何教?考驗系科生存價值。,99,問題分析二: 博士人才學用出路受限,嚴重落差,【學校培育】,【產業取才】,前瞻創新研發集中學研單位,博士人才學用出路受限。,企業研發創新以解決問題、產品創新為主,博士人才很難用。,100,近十年博士教育擴充:(1) 一般大學(博士生) 89學

46、年度 :13,188人, 98學年度:30,965人 (2) 技專院校 89學年度 :634人, 98學年度:2,786人博士人才養成過於重學術理論取向。大學系科因招生不足退場後,博士人才生涯問題亦將浮現。,問題分析三: 橋接研發成果,產學鴻溝難以跨越,大專校院研發任務,面對台灣產業經濟朝智慧台灣、全球創新中心發展趨勢,要扮演角色為何?產學合作如何納入校務發展的一環?人財兩得(較具實務概念的人才與前瞻研發成果智財)才是企業進行產學合作最大誘因。,101,學界與業界研發經費投入研發類型互異,學界研究成果橋接業界創新加值應用,仍存在難以銜接的鴻溝。學校對智財營運意識以及專業能力薄弱。,改革方向:主軸與願景,讓產業走進學校拔尖 -儲才於校、蘊藏下世代技術於校讓學校走入產業扎實 -向外尋求務實致用學分、建立學用合一專業證照法制化,台灣高教三部曲,100年代(百年樹人)大計,80-90年代,60-70年代,學校,產業,CreativeAcademic,InnovativePractical,102,【產學攜手共創人財雙贏人才、智財】,103,7.落實教考訓用合一之人才培育,1.推動MIT的MIT誘導計畫,建置全方位產學聯盟,4.推行企業創新誘導機制(例如Innovation Vouchers) ,讓中小企業當家做產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