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權力平衡,權力與平衡,威脅平衡與利益平衡,第五週 第六週現實主義:權力與權力平衡Realism: Power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華茲: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 117.,究竟什麼是權力平衡?,國際政治中如果有任何理論,那就是權力平衡理論。,權力平衡限制了國家權力的使用,促使體系穩定。兩極比多極體系穩定的論點,就是因為兩極體系較易於形成權力平衡。,一般性的描述 指令與指導原則 制度和體系 意識形態與信念 理論的概念,權力平衡的幾種意涵,聯合在新領土中爭執各方中較弱小者來壓制較強者。,權力平衡是對國家權力的限制。
2、,傳統淵源Tradition,http:/www.stnn.cc:82/reveal/200909/W020090907416082934890.jpg,http:/museum.mnd.gov.tw/UserFiles/Image/afm/photo_A1_03.jp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b/Map-AustroPrussianWar-annexed.svg/300px-Map-AustroPrussianWar-annexed.svg.png,http:/ of Power,除了“of”以外,什麼都不
3、清楚,加入?如此兩極體系中何來權力平衡?,加入相對較弱的一方!,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外部平衡:加入較弱的一方內部平衡:發展經濟與加強軍備,權力概念究竟是指什麼?,對結果的控制,物質資源,概念該如何定義重點不是詞彙的意義而在理論的建立,大戰之間的美國對國際事務漠不關心,因此不是個強權?,國家所採取的行動(涉入國際事務)同時是原因又是結果?!,同意反覆 (Tautology),物質資源,總和觀點: 分項觀點:,經濟的,軍事的,與其他的能力如人口、領土、天然資源等,不能個別區分而後各自衡量。,日本在經濟上是個強權,蘇聯只是個軍事上的強權,中國、印度在人口上早已是個強權。,國際政治中最終的手段,唯一應
4、有的專業,不夠,內部平衡:發展經濟與加強軍備?,國家一定追求較富裕的經濟,但未必追求最多的軍備,投入更多經濟資源發展軍備,,但總和觀點下,軍事力量同時是原因又是結果?!,內部平衡:發展經濟與加強軍備!,能力分配狀態與該狀態所導致結果的混淆,有強大軍備才算強權.,.擴大軍備為內部平衡,義大利或日本沒有核武,不發展核武,不是強權,義大利或日本不是強權,美蘇之所以是兩極,是因為只有美蘇才擁有相當的軍力,因為美蘇是兩極體系,所以美國得回應蘇聯的軍力擴張,具備相當的軍力,同意反覆 (Tautology),地理 Geography天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工業能力 Industrial
5、 Capacity軍備 Military Preparedness人口 Population民族性 National Character士氣 National Morale外交品質 The Quality of Diplomacy政府效能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國家權力的要素Elements of National Power,計算問題,國家有很多不同的能力組成,因而很難衡量並比較,有時也難免出錯。我們只需要概略地判定。計算一個時代中有幾個強權可能就像計算一個寡占經濟部門中有幾個主要公司是一樣的困難,或說是一樣的容易。這是一個經驗的問題,常識就足以回答。,Theo
6、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 131.,華茲:,華茲所認定各個時代的極,常識大概是像這樣,各時代各極的相對經濟能力,但常識究竟不是知識,其實等於是只以軍力為準,但大戰前美國為何不大力發展軍力?,在多極體系中可以推諉,同意反覆!,但為何說體系是多極的?,因為美國沒有大力發展軍力!,極用來敘述體系中一個特別強大的權力匯集的中心,國際體系因為極的數量而可區分為單級、兩極、多極。權力極(power “polarity”)是指一國所擁有的權力是否多到可算得上一個極。極的單位是國家。極亦指際體系中聯盟承諾的程度,也就是體系中有聯盟承諾國家的比例。極化(“polariza
7、tion”)是指聯盟的緊密程度。從最極端的,每個國家都加入某一集團,而集團的成員間互不重疊,到各國都不加入某一集團。極化的單位是集團。,極與極化的混淆 Confusion between Polarity and Polarization,常識中所謂美蘇的兩極體系本是指兩極化,是以及團為單位但這卻也被說成是以國家為單位的兩極,體系的範圍呢,?,?,常識究竟不是知識,華茲理論的問題在冷戰結束以前並未被嚴重挑戰,理論只是一個暫時可接受的方案:,解決實證上的迷惑,美蘇兩大集團軍隊人數對比是1.06:1,國防經費對比則是1.14:1美蘇兩大集團國民生產總值上的對比是2.93:1,人口上則是1.95:1
8、,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e/NATO_vs_Warsaw_(1949-1990).png,怎麼加入較強的一邊?,盟國易於叛離?Allies Prone to Desert?援助塑造盟友?Foreign Aids Create Friends?意識型態決定同盟?Alliance by Ideology?,理論是實用的工具,所以美國要努力爭取盟友?,威脅平衡理論,華特Stephen M. Walt, 1955,國家確實傾向平衡,但國家不是聯合對抗權力最強大的國家,而是聯合對抗威脅最大的國家,Stephen M. Walt,
9、The Origins of Allianc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蘇聯是最大的威脅,所以各國加入美國對抗蘇聯,http:/ Central Treaty Organization,選擇平衡:87.5至93,盟國不易於叛離援助不易塑造盟友意識型態不決定同盟,所以美國不必那麼努力爭取盟友!,華特的一些貢獻:概念的澄清,權力是總合的 但軍力應在其定義之外 (原因與結果才算是徹底分開)極(權力結構)是原因, 以國家為單位,指標是經濟力極化(聯盟選擇)是結果, 以集團為單位,指標是軍力,問題仍不少.,經濟(權)力分配,軍事(權)力平衡,聯
10、盟中平衡或依附取決於:,聯盟或中立取決於威脅:,總體權力(aggregate power)地理鄰接性(geography proximity)攻擊能力(offensive capability )認知到的意圖(perceived intentions),實力的強弱(strong versus weak state)盟友的可得性(the availability of allies)戰和的時機(peace and war),華特:聯盟是對威脅的反應,威脅愈強,聯盟就愈多且緊密,果,果,因,因,複雜,因果邏輯不甚明確,威脅增加促使國家形成平衡的聯盟,因,果,概念問題:平衡是相對於什麼?,依附(ba
11、ndwagon)平衡(balance),加入相對較弱的一方,聯盟的兩種選擇,加入相對較強的一方,任一方都不加入呢?,中立,若中立也算是一種依附,那麼本沒有國家不聯盟,於是無論威脅程度如何,國家始終都可說是保持在聯盟的狀態,那麼威脅程度根本與聯盟與否無關。,何謂威脅 ?,總體權力(aggregate power)地理鄰接性(geography proximity)攻擊能力(offensive capability)認知到的意圖(perceived intentions),一切都以認知到的意圖為準,對德國擴張不加平衡的鐵證?,平衡真的是普遍的現象嗎?,慕尼黑會議1938,德蘇互不侵犯條約1939,
12、未遭到嚴重質疑,反倒是去爭論.,起自對華茲理論的誤解,所謂平衡是無政府狀態下自助生存的必然邏輯,僅是指權力平衡 終究會形成。在權力平衡最終形成之前,依附當然可能發生,但那只是過程。兩極或多極的不同權力結構影響了這平衡最終成形的過程。多極體系下有推諉與串聯兩種平衡前的病態,推諉是平衡不足,也就是中立與依附,串聯則是平衡過度。華茲的理論是國際政治理論,在權力平衡最終形成之前,國家究竟會推諉或串聯,不在其理論解釋的範圍內。,問題與解答失焦,國家究竟傾向平衡或依附?,國家在什麼情況下會選擇依附?,相同體系中的不變:傾向平衡,相同體系中的不同國家的不同選擇,從國際政治理論走向外交政策理論,華特的理論比較
13、像是國際政治理論.,利益平衡理論,施維勒Randall L. Schweller,平衡與依附是達到不同目的的手段,而非都是為了回應威脅,Randall L. Schweller, Bandwagoning for Profit: Bringing the Revisionist State Back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9, No.1 (Summer 1994), pp. 72-107,平衡的目的是保持,意在避免損失依附的目的則是擴張,意在獲取利益,國家的聯盟選擇並非取決於權力或威脅,,滿足現狀的國家 會加入維持現狀聯盟 無論此聯盟的強弱,不滿現
14、狀的國家 會加入改變現狀聯盟 無論此聯盟的強弱,此乃利益平衡理論,而是政治目標是否相容。,獅Lions願意付出很大代價維持現狀,而只願付出很小代價改變現狀,羊Lambs只願意付出較小代價維持現狀,是獵物而非掠食者,胡狼Jackals願意付出代價改變現況,但為機會主義者,狼Wolves願付出巨大的代價改變現況,不顧一切的擴張。,爪牙式依附(Jackal Bandwagon)依附興起的擴張國家或集團,意在推翻現狀,使體系不穩定堆疊式依附(Piling-on Bandwagon)依附較強大的維持現狀聯盟,意在維持現狀,使體系穩定。,維持現狀諸國與改變現狀諸國間的相對強度,決定了體系的穩定,維持現狀諸
15、國較強大,體系穩定。,改變現狀諸國較強大,體系不穩定。,評價,沒有內容的理論:原因何在? 為何國家要改變或維持現狀?目的與手段的混淆:國家偏好生存,維持或改變現狀只是方法,無論是個別行為或集體結果,單元的行動抉擇就是理論所欲解釋的對象,只是描述,沒有解釋,理論發展的倒退!,不可用行為去界定國家的類型以解釋國家的行為:同意反覆,現實主義的外交政策理論:,體系層級,不同類型的國家,行為不同,獅、羊、胡狼、狼等行為典型來源為何?,內政因素,例如行會型或民主型國家,權力的位置,四種動物、四種權力位階,跨層次的結合,只有四種動物嗎?,單元層級,Randall L. Schweller, Unanswer
16、ed Threats: A Neoclassical Realist Theory of Underbalancing,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9, No.2 (Fall 2004), pp. 159-201.Randall L. Schweller, Unanswered Threats: Political Constraints on the Balance of Pow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2006),平衡不足理論Theory of Underbalancing,國家能否有效進行平衡取
17、決於內部的團結,不同國家在相似體系壓力下反應不同,菁英共識Elite Consensus菁英團結Elite Cohesion社會團結Social Cohesion政府/政權脆弱性Government/Regime Vulnerability,意願 Willingness,能力 Ability,國內因素Domestic Factors,外在威脅興起Rise of an external threat 社會分裂Social fragmentation 政府或政權脆弱Government or regime vulnerability 菁英分歧Elite fragmentation 菁英對如何回應威
18、脅沒有共識,或達成不平衡的共識Elite disagreement about how to respond to the threat or elite consensus not to balance 平衡不足Underbalancing,理論因果邏輯Causal Logic,一般權力平衡模型 Normal Balance of Power Model相對權力變動 菁英對威脅的共識與團結的程度 政權的脆弱性和社會團結的問題導致動員困難的程度 政策持續或改變(平衡、依附、綏靖、折衷政策)。附加模型 Additive Model外在威脅興起 社會分裂(團結) 政府或政權脆弱(安定) 菁英分裂(
19、團結) 菁英缺乏(達成)共識 出現平衡不足(平衡)行為。極度不團結國家模型 Extremely Incoherent States Model外部威脅興起 社會分裂 政府或政權脆弱 菁英分裂 精英對如何回應威脅沒有共識或達成不平衡的共識平衡不足,國家極有可能進一步分裂(內戰或革命)。極化民主模型Polarized Democratic Model外部威脅興起既存的高度社會分裂和政府不安定 菁英共識:認為外部環境危險,國家必須採取平衡政策 但精英和社會產生分裂 政府更加不安定 平衡不足(折衷政策、不一致的大戰略)。一廂情願的平衡不足 Underbalancing Through Wishful
20、Thinking相對權力變動 菁英達成共識 政權脆弱、社會分裂導致動員困難 一廂情願的思維而低估了威脅 平衡不足或是不作為。,化簡為繁概念定義不明衡量與歸類的困難適用範圍小、解釋力不大,仍是理論的倒退Still Degenerative,外在威脅興起Rise of an external threat 社會分裂Social fragmentation,有必要這麼費事嗎?,多極體系下的推諉英法的行為反應不同英法面臨的壓力相同嗎 ?,從其案例研究中即可看出Revealed in Its Case Study,楊仕樂(2009),重建威脅平衡理論與台灣大陸政策的案例研究19932008,亞太研究通訊
21、,7,103-128。,重建威脅平衡理論Rebuilding the Balance of Threat Theory,理論是可以累積進步的,簡化、邏輯,聯盟中平衡或依附取決於:,聯盟或中立取決於威脅:,總體權力(aggregate power)地理鄰接性(geography proximity)攻擊能力(offensive capability) 認知到的意圖(perceived intentions),實力的強弱(strong versus weak state)盟友的可得性(the availability of allies)戰和的時機(peace and war),華特:聯盟是對威脅
22、的反應,威脅愈強,聯盟就愈多且緊密,因,果,果,果,因,因,抗衡或不抗衡取決於,果,趨向抗衡與趨向不抗衡 Toward Balancing or Unbalancing,http:/hesperia.gsfc.nasa.gov/jma/thesis/online/figures/make_figures/spectrum.jpeg,抗衡,不抗衡,中國崛起,在東亞的台灣如何回應?,中國作為威脅來源從時間上劃分,攻擊能力有顯著的變化。東亞各國在地理位置與國力強弱上,均有顯著的差異。,案例選擇合乎理論需要Case Selection: On Demand,變數充分變異,時間脈絡劃分攻擊能力的等級,東
23、亞各國依其所在地理位置與相對強弱劃分等級,填入3x3x3表格導出各國的行為偏好,推論出台灣的政策選擇。,攻擊能力:短程彈道飛彈數量Threatening Capability: SRBM,地理位置,1,1,1,2,2,2,2,3,3,3,3,3,3,3,相對最弱:欠開發、小國緬甸、北韓、寮國、高棉、汶萊相對較弱:其他南韓、台灣、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相對較強:已開發、大國日本,以購買力計價的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RC 7,903,235M,力量對比Relative Power,Sou
24、th Korea 1,358,037M,Thailand 519,049M,Vietnam 240,093M,Hong Kong 306,487M,Laos 13,246M,ROC 711,418M,2004以前台灣可以獨自採取抗衡行為2004以後,與台灣有相同行為偏好的國家,只有南韓、越南、泰國、與寮國。台灣與這另外四國加起來,國內生產總值大約只有中國的42%,不足以形成抗衡的聯盟。台灣的政策在2004年以前是趨向抗衡,而2004年以後則趨向不抗衡。,得證:台灣的政策19932008 Taiwans Policy 19932008,http:/ Domestic Explanations,未
25、知的匿名人士,外在威脅在變動,沒有對照案例,理論太複雜,解釋力太小,不能一味堅持與理論的簡潔與邏輯一貫,或是操作上的測量問題,華特加入認知因素,畢竟使理論的解釋力大增。,匿名審查人,質疑(2):解釋力才是評價理論的最終標準Explanatory Power is the Ultimate Criteria,增加變數是最後手段,不增加變數也能提高解釋力,不簡潔、不一貫、不能測量,根本不能導出解釋,飛彈只是眾多軍力的一種,而且飛彈可以移動發射,不可只以國境為距離起算的基準。,質疑(3):攻擊能力不能只以飛彈為準Threat Too Narrowly Defined,簡化是理論的本質,匿名審查人,政策應該是政府的行為,為何將民間與在野黨等的一切舉措也納入?,質疑(4):政策的界定太概略Policy Too Briefly Defined,簡化是理論的本質,匿名審查人,延伸思考.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