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单位名称) 安全 生产专项整治 检查表 ( 船舶修造企业 ) 序号 检查 要素 检查 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1 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 1、组织建立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确保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3.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4.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6.每年组织的安全专题会议不少于 4 次,且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2 安全机构 设置 1.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 或领导小组; 2.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
2、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4.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监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3 安全职责 建立 1.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2.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基层单位安全职责; 3.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 企业应建立以下规章制度并发放到有关岗位: 1.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 2.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3.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4.危险作业管理制度;5.劳动防护用品(具)配备和管理制度; 6.安全生
3、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7.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8.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使用管理制度; 9.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0.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 1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制度; 12.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13.密闭舱室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5 规章制度 规章 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6 安全操作规程制订 1.建立健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7 安全生产 投入 1.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定提取标准; 2.建立安全费用台帐; 3.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4.依法参加工伤社
4、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2 8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应由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对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合格后,并由培训机构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2.对从业人员进行基 本功训练和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复审; 4.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厂、车间、班组安全培训教育; 5.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其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专门培训。有关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6.对转岗、下岗再
5、就业、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应进行厂、车间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7.对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 。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 9 安全设施建设 管理 1.安全设施建设应满足国家“三同时”规定; 2.安全设施建设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3.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4.制订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5.建立生产设施台帐; 6.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
6、护保养并落实到人。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 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 7.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8.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定期检验,证件齐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9.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 10. 对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必须登记建档、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对危险源要采取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对事故隐患,采取整改措施,并记录。
7、 10 关键装置 、设备及重点部位 1.制定关键装置(设备)、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2.关键装置(设备)、重点部位使用符合规范; 3.建立关键装置(设备)、重点部位档案及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或巡检; 4.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11 作业证 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实施作业许可证管理,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3 12 警示标志 1.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的适当位置张贴警示标志和告知牌; 2.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在醒目位置设置 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
8、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4.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 13 现场作业 环节 1.船 体修造:脚手架、上落梯必须牢固可靠且符合安全要求;临时栏杆(高于 1050 毫米)、人孔盖必须齐全且牢固可靠符合要求,做到有洞必有盖、有边必有栏;艏艉脚手架下面应拉设安全网;工人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必须固牢;吊重钢丝绳要定期检查、保养,加强保管,严禁超负荷吊重;分段翻身时要有专人检查合格后起吊(包括吊码、焊接、结构质量),要制定起吊工艺,统
9、一指挥、协调一致。 2.涂装作业:作业场所有隔离措施,防火间距、地面符合要求。涂装禁区严禁吸烟。涂装禁区上下左右前后四周不准进行焊割和 热工作业;作业前确保舱内清洁干净;铁质脚手架和扶梯应固定牢,并在铁件接触处垫橡皮或不会产生火花的材料,防止金属之间产生冲击、摩擦出现火花;严禁穿有钉鞋进入涂装场所,应使用铜质材料工具;电器设施达到防爆要求;作业场所具有良好通风;喷涂缸设备、泵体、调漆缸等应可靠连接,并有可靠接地和泄漏静电措施;作业场所涂料存量符合要求;消防设施完备、安全标志醒目。 3.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破土作业、施工作业、高温作业等直接作业环节进行
10、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 配备、使用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监护人员; 4.对承包商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制订和履行严格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安全管理制度及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作业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14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 如存在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接受其监督。 以适当、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4 1.采取规定的职业危 害管理措施; 2. 确保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将有
11、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3. 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定期检查和记录; 4. 建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5.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6员工定期体检。 15 劳动防护 用品 1.根据接触危害的种类、强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 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2.各种防护器具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12、每次校验后应记录或铅封,主管人员应经常检查; 3.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帐,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 16 事故救援 和报告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2.明确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 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7 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1.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2.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 3.定期评审应急救援预案,尤其在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 4
13、.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 5.建立应急通讯网络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 6.为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18 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 1.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综合 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并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检查频次。 2.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并与责任制挂钩。 1.对各种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2.对事故隐患,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做到“四定”; 3.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隶属的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4.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5.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应将检查出的隐患和整改情况报告上一级 主管部门,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应由安全技术部门汇总并存档。 5 检查 意见 被检查单位 意见 主要 负责人: 年 月 日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说明: 检查同时 应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正确填发相关 法律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