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老汉依法强制儿子尽孝作文3篇.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439942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聂老汉依法强制儿子尽孝作文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聂老汉依法强制儿子尽孝作文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聂老汉依法强制儿子尽孝作文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聂老汉依法强制儿子尽孝作文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聂老汉依法强制儿子尽孝作文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作文原题】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 聂, 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 汉到法院申请强制 执行。 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 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 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 讨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角度:(1) “小聂”的角度:“不支付赡养费”不尽孝道;知错能改,遵守法律;(2) “聂老汉”的角度:懂得用法

2、律保障自己的权益;(3) “法院”的角度:法律大于天,法律是人们权益(维护孝道)的保障;法律缘于人情,尽孝是否一定要诉诸法律;法律是否真的能成为维护孝道的利器?孝道是否一定要靠法律维持;(4).“社会”的角度: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1.坚守孝,方为善(60 分)子女因各种借口拖欠对老人赡养费的支付如今已屡见不鲜。今日,小聂一案的判处却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自身亦拮据的情况下,能放弃对父母的赡养吗?法院的判决已给出明确答案:坚守孝,方为善。(在引述材料内容后,迅速推出文章观点, 这是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可 见,作者深谙此道。)从最浅层的方面看,小聂交付赡养费,本就是对法律规定义务的遵守与履行。

3、这一点不论孝顺与否,作为公民便应当做到。由此看来,法院的判决不仅必须,而且正确。(以退为进笔法。先从“义务”切入,指出法院判决的正确。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铺垫。)但交付赡养费仅仅是单纯的义务履行吗?答案是否的。这种行为的背后,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与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试问一个连赡养父母的责任都拒绝担负的人,如何让他负起工作上的责任?一个连按时交付赡养费都无法做到的人,该让人如何相信他的信用?且不论父子间的恩情,但从父亲为他提供从小长大的物质保障而言,在父 亲年迈之时对其进行赡养,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推脱的,而小聂的失信行为换来工作、生活的阻碍,只能说是法院对

4、其失责失信行为的正当告诫。(全段紧扣“信用”问题展开,语言晓畅,行文自如。)交付赡养费,从本源上看,是一个人孝顺的体现,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而且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各种保障,孝顺父母便成一种必然。孝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需时时铭记在心。这是对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最好的报答。然而如今,孝字却在小聂心中缺失,这便是法院对其进行惩罚的根本原因。(全段围绕“孝顺”展开论述,题文照应。)或许有人会认为,小聂本就经济困难,支付赡养费还需借钱,这一判处太不近人情。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小聂的警醒,更是对全社会的告诫。人情不应体现在对恶劣行为的从轻判决,而应体 现在对孝顺的最好履行。而

5、且, 讨论 是否应赡养父母,本就是一种错误行为。社会何时已形成了为不孝找借口的风气?孝顺是我们本应坚守的理念,如今却成为人们讨价还价的谈资,这是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的。(全段宕开一笔,从“ 疑问”切入,使文章内容得以深化。)孝顺不仅体现在对父母的赡养,更体现在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牵挂与关怀。坚 守孝,令自己安心从容,令父母安享天年,这是小善;坚守孝,令社会洋溢孝顺之风,这是大善。唯有坚守心中的孝,方能成为至善。(独句成段,再次点题,突出中心,又明确论点,这种处理,很符合考场作文的扣题要求。作者的考场作文意识,可见极强。)总评:本文卷面整洁,得了高分,亮点有:一是论

6、点明确。在这个开放空间较大的作文题中,作者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加以展开论述,做到中心突出,首尾点题,很好。二是行文逻辑较为严密。考场作文的思路或逻辑往往不是依赖读者的推理来获得的,而更依赖段落语句来获得的,本文的写作则体现了这一点,上下文之间,连贯合理。三是语言朴实流畅。一般而言,精彩有表现力的语言,更容易征服读者。本文的语言回归平淡,风格质朴,没有华丽辞藻,连引用也少之又少。这种文风在清晰的卷面中还是有优势的。但还可以加强语言的文采。2.法律维系的亲情是何等悲哀(60 分)(观点明确新颖,感叹中强化悲凉感)1 孝道,凝聚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祖祖辈辈治国齐家的核心理念。古人甚至卧病求鲤,当今却

7、有人连赡养费都不愿支付,且不说违法,作为 人应有的道德都丧尽。生之父母,授之父母,最终怎能忘记父母?(散发文言气息,节奏感强,一个反问,问出了究竟。)2 孝顺父母,是每人应尽的职责。聂老汉年逾古稀却要亲诉儿子,无法享受天伦之乐,这何尝不是天底下一大悲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本来关爱老幼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却连亲生父亲都不愿赡养。陈情表中李密放弃仕途只为照顾祖母,古代官员丁忧时要守丧两年,无丝竹之欢,无酒肉之乐。在道德上,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在法律上,孝顺父母是公民义务。一个人对父母的态度便可得知此人品质优劣,行为是否得当,是衡量人的一大标准。(拓展适度,延伸合理,把“

8、孝顺父母”一事置于人品的环境下反思,可见,作者收敛自如。)3 是本分,更是责任!(单独成段,真醒目,显重要,对前段的概括。这是考场作文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宝。)4 靠法律维持的亲情是何等悲哀!自幼便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应当深谙父母之伟大。出自感恩,出自深爱,我们都应善待父母。而儿子小聂知错悔改,只因自己被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基本生活受影响。法律的存在着实保证了老人的生活水平和应有的赡养费,但又反映出无人负责、子女弃养的悲哀现实。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社会更 应加强道德教育,深化“孝道”的重要性,使每个人都尊重、爱惜自己的父母。切勿失去父母才悟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令人诧异的是

9、,引用的形式多样,这种修饰性引用值得效仿。)5 同时,社会与政府也应有完善的扶持制度。消息称,小聂需借钱支付赡养费,或许小聂自身经济亦出现困难。但无论如何,主次有序,小聂的行 为都应遭舆论的谴责,理受法律的惩罚。生活再困难也不应忘父母当初抚养的恩情和付出。(客观地指出小聂的经济困难,反映作者议论较为全面,体现辩证思维。不过,一个“无论如何”,将再次强调自己观点的重要性和正确性。)6 对个人而言,孝既是本分,更是责任;对国家而言,孝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若人人不得善终, 则社会会大乱,又何谈国富民强。我们是父母所生,父母花尽一切心血将我们抚养成人,我们上学、毕业、工作、生子,重复着当年父母走过

10、的路,切勿只顾向前奔跑,记得回头看看那弯曲的脊背与缓慢的步伐,像多年前一般他们照料我们那么仔细去照顾年迈的父母。(语句有点诗意,但句子过长,语意有点啰嗦。考场作文不应冗长,应以短句为主。这是考场作文获胜的“一大秘诀”。)总评: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获得高分,实属“货真价实” 。全文立意非凡,思路清晰,语言有味道。文章中心明确,立意别致,善于挖掘材料的要义,提炼出新颖深刻的观点,避免了凡俗的令人疲倦的观点。全文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释孝顺父母是责任,第二部分提出如何解决孝道困境,只是这部分的阐释不够到位,欠深度。文章引用多处,且形式多样,反问句增强语势。3 百善“孝”为先(44 分)儿

11、子小 聂外出打工,把年逾古稀的聂老汉独自一人留在家中,生活困难,竟 还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直到遭到惩罚后才愿意支付有关赡养费。作为子女,我们就应该赡养并孝敬父母。(文章开篇,简洁地引用材料,作者用此写作方法紧紧地着眼于材料去思考文章的中心,是写作扣题的好方法。)“孝 ”一个字,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它不仅是个字,它后面所代表的是一种含意,一种为人最基本的道德。父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缤纷多姿的世界,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激他们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赡养并孝敬父母吗?而小聂不应该置年逾古稀、生活困难的老父亲不顾,而应尽自己赡养老父亲的义务。(作者从“我们”出发在段末用两个反问句强调“我们”

12、应该感激、赡养、孝敬父母,点明了孝道的重要性。古时 ,孝乃是大德,不孝乃是大罪。孝敬父母的人会受到他人的称赞与尊重,不孝的人却会受到他人的唾弃与鄙视。即使在现代,时代已变,科技发达,人们的思想已开放,但但为人应尽孝道的美德却没有变。宋朝 时,张景宪,甚有孝道,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 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用了本卷古文中张景宪的例子,这样的引用存在一定的争议,若有其他例子可用,一般不建议用本卷中现代文或古文中出现的例子);感动中国人物中的王仲才,母亲年迈无法行动,自己走到哪便把母亲背到哪,每天晚上都会用绳子把自己和母亲绑在一起,母亲晚上要方便时,便会拉 动绳子将他唤醒。这些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最

13、为传统的道德思想“孝”。 (本段若能结合材料生发议论则举例和材料的结合度更好,在段末补上这样一句,效果顿现:古贤与当代的德士给小聂树立了一个个真实的榜样,值得小聂思考和学习。)孝敬 赡养父母,他人会称赞你,你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后代会学习你的行为。当你老去时,你的后代也能传承你的思想道德,赡养你并孝敬你。孝敬父母不仅是回报父母,也是为了你自己。(本段深化了孝敬父母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孝敬父母的人会受到众人的批评,他人的鄙视,你的同事、朋友、上司,与你打交道的每一个人都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人,并与你保持距离。因为你是一个不孝的人,一个连做人基本道德都没有的人。你不孝的行为会标记着你的一生。(本段从反面

14、深化了不孝敬父母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上两段的不足是未能联系到小聂的行为来议论,若能结合小聂的行为来生发议论,则对中心的分析更鲜明和深刻。)小聂 把年逾古稀的老人扔在家中无人照看(这句文字有主观臆测之感,题目中无写及聂老汉在家中无人照看,所以想象多了需谨慎。),这本就不孝,或因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这也许能够体谅,但竟然半年不支付赡养费,与法官沟通后仍不支付,直到受到惩罚才肯认错并支付赡养费。这 是天大的不孝他的“认错”也许是被迫,但他不孝的行为却会影响他的一生。(紧扣材料,结合材料来议论,符合考场作文的特性,值得点赞。)百行 “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作为人,更是作为中华子女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道德。(

15、文末以“百行孝为先”呼应题目和全文中心句,深化中心,使文中收束有力。)总评:本文是一篇中等作文,写作上瑕瑜并存。从优点来看,本文审题能从“小聂”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小聂“不支付赡养费”是“不尽孝道”的行为,审题正确。其次,本文结构较为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简洁引用材料,提出全文中心:作为子女,我们就应该赡养并孝敬父母。作者观点明确;再从孝与不孝的对比中写出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最后回扣材料小聂的事件,突出作为子女,我们就应该赡养并孝敬父母。文章结构清晰,整体性好,阅读流畅。不足之处,一是第 2、3、4 段的段尾没有结合材料生发议论,使所用事例与材料的结合度低;二是某些用词句的程度语气过重,如“遗臭万年”“天大的不孝”等显得刻意夸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