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 2350MW 供热机组工程铁路专用线工程施工(B 标段)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编 制: 复 核: 审 批: 中铁七局集团京能十堰热电铁路专用线 B 标项目经理部2016 年 3 月2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三、 强夯工程设计参数 .3四、工期、劳动力、机械安排 .4五、施工准备 .4六、施工工艺流程 .5七、施工方法及工艺 .5八施工注意事项 .8九、质量保证措施 .9十、安全保证措施 .11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14十二、附图 .153一、编制依据1、京能十堰热电 2350MW 供热机组工程铁路专用线工程施工 B 标段招标文件、施工图、工程量清单、答疑书
2、等。2、国家、交通部、铁路总公司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3、国家、交通部、铁路总公司现行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规范等。4、我方自行踏勘本标段现场及调查周边环境所获得的资料。5、我方拥有的科学技术成果、机械设备装备情况、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来在铁路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科研及管理经验。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路线起止里程 DK4+000电厂站(含电厂站),正线长 4.233 铺轨公里,站线长 5.923 铺轨公里。本合同段 DK8+100-DK8+165、 DK8+270-DK8+580 段路基基底进行强夯加固。3、强夯工程设计参数(1)夯击能量:点夯
3、 2000-5000KN.m,满夯 1000-1500KN.m。(2)施工机具:夯锤直径不小于 2m,排气孔直径不小于250mm。(3)夯击方法及遍数:点夯采用跳夯法,一般分三至四遍进行,最后满夯二遍。(4)夯点布置及间距:夯点采用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4遍夯点间距取夯锤直径的 2.5 倍,第二、三、四遍夯点位于第一遍夯点之间,锤印搭接。(5)夯点的夯击次数:点夯次数根据试夯确定,满夯为 1 次。(6)间隔时间: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由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确定,对于粘性土不小于 21-28 天,对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四、工期、劳动力、机械安排本标段计划 2016 年 4 月 1
4、 日至 2016 年 5 月 31 日完成 2 处地基基底强夯加固处理。本标段计划投入 1 个路基强夯施工队进行施工,配备 15 名工人。本标段强夯施工拟投入 1 台强夯机、1 台挖掘机、1 台装载机、1 台推土机、4 辆自卸汽车等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五、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施工前按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
5、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5性试夯试验。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六、施工工艺流程强夯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七、施工方法及工艺1.确定施工参数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 25t 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夯锤以钢板为壳,内填砂或浇灌混凝土,夯锤重不小于 15t,其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准备试验性施工 测试确定施工参数夯击计划夯击 测试夯击面管理质量检验加固效果评价强夯设计施工记录6底面积为 3-6,对于淤泥及淤
6、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 6。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单击夯击能小于 4000KNm 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单击夯击能大于 4000KNm 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100mm。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 34 遍,根据地基土的湿陷性和湿陷系数确定,以试验结果为准。一般夯击三遍,也可两遍。第遍隔 1 点跳夯,第遍补第遍空隙,第遍补、遍空隙,夯完后达到锤印彼此搭接。夯击次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一
7、般为 5-15 次),并同时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当单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形或正7方形布置。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 2.5 倍。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等土层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地基稳定后再夯下一遍。黄土夯击间隔时间不少于 7 天,对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少于 34 周,具体由试夯确定。施工时首先保证
8、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2.强夯施工工艺(1)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2)测量夯前锤顶高程。(3)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处理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4)重复上述步骤(3),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5)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1)至(4),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6)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并测量场地高程。3.低能量满夯8根
9、据上述强夯施工顺序,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满夯可以采用小夯锤夯击,并适当增加满夯的夯击次数,以提高表层土的夯实效果,最后测量夯后场地高程。八施工注意事项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2、为避免强夯施工中夯点放线错误,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3、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4、由于强夯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中采用的各项参数和施工步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结束后往往很难进行检查,所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施工情
10、况进行详细记录。5、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或精密仪器设备等,当强夯振动有可能对其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6、强夯夯点的夯击次数,要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得到,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 50mm,当单击夯击能较大时不宜大于 1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9(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7、在桥台及涵洞附近地基进行强夯加固时应优化施工组织,优先安排强夯施工。8、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九、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保证体系图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项目经理部以贯彻ISO9000 标准为主线,以保证和提
11、高工程质量为目标,以强化责任和管理、施工过程控制为手段,建立一个从设计源头开始到工程计划、质量、安全环保、综合协调、物资设备采购,再到工程试验、项目施工保证的质量保证系统,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职能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见附图。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附图。3、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控制为保证地基加固效果,在设计范围外每边各大出影响深度的一半布置一圈夯击点。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特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10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
12、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都须记录。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构筑物时。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填料量记录。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监测,每遍夯点的加固效果检测;为避免时效影响,最有效的是检验干密度,其次为静力触探,以及时了解加固深度。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记录最后 2 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值。2)检验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检验数量:全部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