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摘 要自然、历史、资本投资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程度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呈现梯度发展格局,显现出不同地形阶梯水平。随着人力资源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布局的调整,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分配已成为经济布局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措施。关键词:人力资源;区域经济;相互制约导入语:经济布局是特定地区国民经济整体分布的总称。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因而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经济布局是经济地理学
2、和区域经济学的共同研究领域。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三大经济地带。具体来说,经济布局指生产力布局、科技布局和流通布局的总和。也就是指生产力、商品流通、科技发展在空间的配置。经济布局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力布局,实际上,经济布局就是指社会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形式。一、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状况的相关概述(一)人力资源的理论含义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的人们的总和。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对人力资源的定义不难看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
3、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二)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分布状况从人力资源,尤其是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与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的发展规律来看,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发展模式是一致的。具体表现为:大学毕业后,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呈现出在东部及东部沿海地区比较集中,中部次之,2西部最少的趋势。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在东部 12 个省(自治区) ,区位商大于 1 的有 9 个,占 95;从各省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布情况来看,9 个中部省份的区位商数(自治区地区)的区位商大于 1,占33;五个西部九省(自治区)的区位商大于 1,占 56。事实上,东
4、部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41.2,超过总人口的 1/3,东部地区在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由此可见,高品质的人力资源在我国的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二、 经济布局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知识概述(一)对我国经济布局的划分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地形阶梯和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可以大致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区。依据“七五规划纲要”的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安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江西、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广西、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
5、宁夏、新疆。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广西属于东部地区,内蒙古属于中部地区,但是这两个省、自治区在 1998 年大规模的发展战略规划过程中,在对西北地区重新划分过程中划分到了西部地区。我国现有的东部沿海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布局发展模式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外汇收益高、技术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产业和产品,充分利用更多的国外资金资源,并寻求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好的效率;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依据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国家支持其进行总体规划,这些地方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步伐向外界开放,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发展产业和产
6、品,满足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了整体经济发展。最后,国家采取了有效的政策,支持老、小、边疆、贫困地区经济布局的大力发展。(二)我国经济布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经济规划布局,发展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应该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布局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区盲目地追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致使一些地区在许多领域不能发挥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导致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的降低。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不平衡的进展影响下,经济布局难以成功扩大到比较优势3的领域和高科技工业部门,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各自优势难以充分发挥,甚至导致资源地区和加工行业
7、地区的冲突和摩擦。此外,地区间的贸易壁垒的建立,也影响到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三)形成此种经济布局以及经济布局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1、自然因素对经济布局的影响是主要因素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转移。20 世纪 80 年代这种趋势已变得非常明显,可以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好机会。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具备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来迎接这个机会,并且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条件和区位优势也能够顺应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发展趋势。然而,在这方面中西部地区是明显逊色于东部的,中西部地区在这些领域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等限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明显的成效。2、资本
8、因素对经济布局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资本要素是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资金分配格局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主要变量。1979 年至2000 年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相对减小,这也是造成在内源性方面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的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财政能力方面相对弱化和落后的主要原因。同时,工人在该地区的质量也是一个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经济布局过程中,资本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历史文化因素对经济布局的影响起到了加速推动作用东部沿海地区早期就受到西方市场经济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具备了传统的工业和商业
9、传统。东部沿海地区曾经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二战前期,东北、华北工业开始回升,但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地区仍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的产业超过 7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虽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投资是在内地进行的,但沿海地区投资的重点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总投资规模。到 1979年之前,在向大陆投资的前提下,作为国家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增长速度是不低的。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其他省份的城市,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高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因此,1979 年以后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基于上述因素,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阶梯形式,这也直接导致在
10、我国经济布局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随着经济的高4速发展,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虽然在政策方面国家对偏远落后的地区实施了优惠政策,但仍无法缩小三者之间的差距。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布局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可见,人力资源在经济布局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加速推动作用,人力资源和相关区域经济布局的发展形成了必要的制约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制约关系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三、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一)人力资源对经济布局发展的推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果来看,借助地区人力资源的优势可以使该地区获得更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凭借区域人力资源优势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从而在
11、总的结构状况方面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外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区域人力资源之间的差距将直接导致区域人力资源的数量下降,并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因此,建立区域人力资源和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是未来经济布局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其技术变革和创新的途径主要有:具备发明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以及其他具备发明和创新扩散的直接通道;区域经济布局发展的间接渠道是动态收集的经济和城市化带来的溢出效应。此外,通过资本集中、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力资本,可以和企业家形成正向反馈。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的发展为经济布局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奠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
12、基础。(二)经济布局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如所述,高品质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可以在东部沿海地区分布的过程中形成分析聚集效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形成了尖端科学技术和知识为本的经济体系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产生了区域经济布局发展的人力资源的聚集效应,使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聚集发展和人力资源相得益彰。(三)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发展互为因果关系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结合的关系。人力资源的积累反过来可以促进经济布局发展,经济布局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数量,并改善不同区域间和区域内的质量。人力资源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最低,但其产出
13、弹性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比较高。因此,应该在西部地区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提高人力资本水平,5同时制定出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流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西部省份的人力资本和其对经济增长特点的影响,各地应适应当地条件选择适当的人力资本积累(四)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条件对经济布局的影响21 世界拼的是 “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个人在经济布局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被生活所迫在这个世界上生活,那么你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我可以去帮别人看下门、洗下车、或者我帮别人挑东西来维持生活,而由于你的这种“主动” 式的定位,你对经济的影
14、响就是帮其他人空出了时间,这些时间被那些人广泛用于他们所处的工作性质上面,而这些人因为有更多的时间处在自己的工作性质上面或者其他事情上面,他们所在这些事情上面所做的事情就是“经济布局” 的一个方面。既使一个人一无是处都可以在经济布局上面产生影响,更别说你是个精英。既使你是普通的人,你一切平平,但是不管你在哪个领域,你都占用着这个领域所需人才的一个份额,你都被布置在这个大经济环境的框架中。四、 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的相关措施(一)加强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事实已经证明,只有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发展的完美结合,通过互相协调才能促进人力资源发显著性能的发挥。但是,在结合
15、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到力资源和区域部门以及各行业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的双向对接问题。任何的对接中断最终都会影响到经济布局的水平和区域经济市场的程度。(二)政府在实行经济政策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有所倾斜在加快形成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合理的制约关系方面,政府应当尽快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应该出台改变向沿海特别是向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尽快为全国各个地区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三) 、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通过国家的努力在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力度方面会逐渐加大,这势必将有力地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域辽阔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显示出了自然条件、交通位置、社会和经
16、济等方面的显著特点,因此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未来发展将有一定的差距。可以预见的是,一些中部和西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成渝地区,陇海铁路地区凭借位置和竞争优势将逐渐进入快速增长的经济布局轨道。据此,在中部和西部的一些优势地区,国家应给予适当6政策支持,让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在这样的硬件条件下,必然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就自然而然会吸引到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四) 、依据经济布局的发展要求吸引高素质人力资源投身建设在“十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总方针,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调控作用,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工、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快中西
17、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进沿海地区现代化的进程。这一思路将更加有利于展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魅力,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投身区域经济建设。五、结束语当前一段时间内,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主要任务在于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指导方针是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基于以上方针的指导和主要任务的要求,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措施应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布局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优势;大力发展地区间、企业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参考文献1、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32、 张金锁、康凯,区域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3、 胡永平,张宗益,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分析,当代财经,20044、 魏后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总体战略,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5、 徐斌、马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人口学刊,20006、 谷书堂、唐杰,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政策选择,南开经济研究,1994致 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