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 40 周年主题征文稿两篇合集版改革开放 40 周年主题征文范文:城市蝶变 见证变迁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生活的城市 xx 省 xx 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xx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大投入促进大建设、大治理、大提升,扎实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向着“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之城发展。今年 70 多岁的颜先生,是一名老 “住建人 ”,看到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慨地说:“40 年前,xx 只有尧王路等几条马路,又灰又窄,还没有路灯,更没有绿化设施,几乎没
2、有可以散步休闲的地方。现在城市的规模扩大了,新修了很多路,又平又宽,四通八达,绿地公园也很多,几乎是出门见绿,步行 5 分钟就可以到公园散步。”党的十八大以来,xx 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推进城市道路建设作为关注民生、推动城市扩容提质的重要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市路网建设,推进老城区老旧道路的提升改造和断头路的打通,并对新建、改造提升道路同步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路灯等配套设施,路网结构日益优化。目前,全市道路长度达 620 余公里,路灯由 1987 年的 872 盏增加到 5.5 万盏,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由 1985 年的 x 万平方米增长到x
3、 万平方米,城市内在品质大幅提升。海岱路沿街商户赵先生说:“原来这里的花砖缺的缺、碎的碎,尤其下雨天,到处是水雷 ,现在政府出资进行改造提升,对我们沿街的商户来说是一种福利,更方便了老百姓出行。 ”进入新世纪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xx 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围绕环境设施补短板、服务设施增便利,重点解决路面破损、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断头、井盖缺失、沿路环境破损问题,一整一条路,一改一条街,打造精品街区、精美路段。“硬件”的提升凸显出城市“软件”短板。xx 推进城市治理机制创新、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修订完善城市燃气、供热、垃圾处理等企业和
4、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养护等城市管理要素运行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起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的长效机制。投资 2000 余万元建成数字化城市监管平台,开通 12319 城建服务热线,实现了市民投诉 24 小时专人办理的快速反应机制,使得城市人居环境更优化。改革开放 40 年,xx 大力实施供气、供热、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工程,先后建成供水管道 730 公里,城区日供水量由 1981年的 800 立方米增长到 2018 年的 4 万立方米,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达到 100%;铺设天然气管网 800 余公里,日均供气 20 万立方米,管道燃气普及率达 x%;城区供热企业 6 家,总供热能力 x 吨,供
5、暖开户面积由 1984 年的 x 万平方米增长到 2018 年 x 万平方米。2014 年,xx 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重点解决了民生关注的供热、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综合改造。截至 2018 年,市财政累计投资 x 亿元,改造小区 x 个,受益群众 x 万人,城市居民生活更舒心、更便利。40 年波澜壮阔、40 年跨越发展,一条条路、一座座桥、一个个大型项目,见证着城市变迁,诠释着社会进步,也将进一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改革开放 40 周年主题征文范文:从“背井离乡”到“新市民”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 2018 年,经过了 40 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6、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建设发展日新月异。这些变化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城乡建设者和见证者农民工。群体素质不断提升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城镇化背景下,第一批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的人。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农民工回乡,不仅需要乘坐火车,还需乘坐长途汽车或者步行。往往回乡一次,路途消耗的时间占到归家时间的一半,甚至更多。所以,很多农民工为了节省路费和时间,很多年都不回一次家乡。而每次回乡都会拎着大包小包,恨不能将城里的“稀罕物”都带回乡。东西多,乘坐交通工具就会影响其他乘客,再加上不讲究个人卫生,便会招致各种“嫌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基础设施建
7、设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长途出行方面,农民工回乡变得越来越从容。近年来,各种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的建设,形成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农民工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还改变了过去回乡“手提肩扛” 、 “大包小包”的模式。道路的畅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城里吃穿用的都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快递“包邮到家” 。如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农民工的身份不再清晰可辨,他们衣着干净,行为举止文明,与其他乘客一样,根本看不出区别。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第一要务是养活全家人,填饱肚子是主要任务,并不在意工棚男女混住、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条件。每天过着从工棚到工地的单调生活,吃着
8、稀粥、面糊、馒头就咸菜的伙食,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建筑业经过 40 年的发展,实现了从仅靠人力施工到工业化建设方式的转变,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现代化的文明施工,农民工的生活区和建设区基本已经严格分区,不仅按照农民工需求提供单身、多人宿舍,还配备卫生间、浴室、食堂、图书室、影音室,以满足他们不同的生活需求。伙食也由“吃饱”变成了“吃好” ,每餐都有专人负责营养搭配。施工区域有着严格管理制度, “不带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等规定,保障了农民工平平安安上班。另外,现代化的建设方式和施工区域严格的文明施工要求,降低了扬尘和劳动强度,尘肺、骨骼变形等职业病患病人数逐年下降。合法权益
9、越来越有保障过去,农民工工资给付没有任何保障,全凭用工企业的良心,而比起有无缴纳社会保险,大多数农民工更关心每天、每月能拿到手里的钱数,忽视了各类保险和福利的重要性。由于农民工普遍维权意识较弱,经常苦干一年,拿不到工资,投诉未果还容易引发群体性事情。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法治社会观念深入人心,农民工的维权意识逐年增强,现在不少农民工在选择务工企业的时候,不仅询问工资待遇,还会询问缴纳社会保险的各项事宜。同时,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家也建立了保障农民工工资给付的各类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保障制度。目前,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依然存在不同情况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为了坚决打击施工单位恶意拖欠工资,国家从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依法处置拖欠工资案件、改进建设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上提出 16条具体治理措施,坚决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特别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利正在惠及农民工群体。随着“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等新市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享受公租房”等政策的落地,会有更多农民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拥有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