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体验 Visual Basic 编程【教材分析】 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第四章第一节,第四章是第三章的延续,与第三章一起构成信息加工、表达的整体,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本节主要介绍的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信息的处理,本节共分三课时。【教学内容】知识点:1、认识程序中的基本组成元素2、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利用 VB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及程序的基本组成元素和编制过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而对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
2、本方法有所了解【教学目标】1、感受程序设计的思想,逐步掌握使用 VB 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2、知道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特点,了解什么是对象、属性、事件。 3、在对任务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和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分析简单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学情分析】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经过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处理的能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对比引入新课学生活动:回顾计算机工作原理(略)学生
3、活动:用 Qbasic 编写计算两数加法的程序教师小结:一般程序的构成:输入、处理、输出教师讲解:VB 中实现的方法:二、学习新知环节一:教师演示在 VB 中如何完成两数的加法运算。界面设计:输入处理输出Qbasicinput a,bs=a+bprint sVisual Basictext 对象事件响应(按钮)label 对象教师讲解对象、属性、事件之间的关系教师:对象-在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属性-对象所具备的特征事件-程序具备的功能教师:讲解事件代码的编写教师提问:用数学的方法解如下问题过程是怎样的?甲、乙两家商店以 200 元的相同单价购进同一种商品,甲店以 30%的利润加价出售,乙店以20%
4、的利润加价出售,结果乙店销售的件数是甲店的 2 倍,且总利润比甲店多 8000 元。问甲、乙两店各出售多少件商品?学生回答(略)教师:给出程序设计代码,并给出对应作用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教师小结:VB 编写程序步骤:根据程序要求设计界面针对事件进行相应的代码设计教师布置任务一:模仿制作加法计算器学生活动:学生将代码复制到代码窗口中运行教师:提醒学生代码应出现的位置,并注意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知道对象、属性、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与数学知识的对比,是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环节二:在程序中加入减
5、法。教师给出任务二:在原有的求和程序中加入求 2 个数的差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界面来分析优缺点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a As Single 定义变量Dim b As Single 定义变量Dim s As Single 定义变量a = Val(Text1.Text) 转换数据类型b = Val(Text2.Text) 转换数据类型s = a + b 计算结果Label1.Caption = Str (s)输出结果End Sub一一对应教师小结:界面设计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需要掌握原则是美观清晰实用。但要注意对象和程序要一一对应教师下发一个界面如图所示
6、学生活动:分析计算按钮实现的功能有哪些?分别于哪个对象对应?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仿加法来完成减法的功能,程序是事先下发的,所以弱化了编写代码的环节,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先分析问题确定需求,然后如何解决问题环节三:为你的程序添加乘法功能教师给出任务:在程序中加入求 2 个数积的功能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学生活动:阅读书 P77 页上关于保存和生成 exe 文件的相关内容,将自己完成的计算器生成以机位为文件名的 exe 文件,通过教学系统提交。设计意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无到有加入乘法运算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呢个对VB 编程的认识三、拓展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计算器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完成自己独特的计算器。学生:自主完成独特计算器的设计。设计意图:采用主动式任务驱动法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理解程度,为下一课时作准备课堂小结1、什么是对象、属性、事件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2、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用 VB 编程的一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