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 本 理 论 问 题,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陶勑恒,基本理论视角 1一些需要探讨的议题 2,第一部分:基本理论视角, 心理健康的生态系统观 大心理健康教育观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3,一、心理健康的生态系统观,林林总总的心理健康标准西方心理学的重要流派观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我国学者的观点从学科归类的角度看 生理学卫生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从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角度看社会适应标准 适应与发展标准适应和协调标准 实践矛盾解决标准,4,一、心理健康的生态系统观,1、心理健康:结果还是过程?通行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局限;心理
2、健康的要义在于健康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时的静止的状态。,5,个体1)自我发展:“谐调”与“力量”;2)应对方式:“面对”与“能力”;3)内在感受:满意度与幸福感。,群体1)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封闭的状态;2)环境心理文化;3)人际心理健康;4)机构(学校)心理健康。,2、心理健康:个体与群体的统合,6,3、心理健康是一种运动着的生存状态入世而不是出世直面生存环境建设性、有效能的江湖中人、性情中人活在当下时间连续性中的进行时为自己生命负责的“纯粹”:不同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承担责任的自由,特别是内在自由意义感、价值感,7,二、大心理健康教育观,1、三个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广义
3、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层次: 思想、观念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第二层次: 原则、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是一种教育原则第三层次: 行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最后才是具体的教育行为 关于学校心理教育三个层次的思考陶勑恒(1994),8,狭义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狭义心理健康教育限定在第三层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忽视生态;不涉及学校主流教育;陪衬下的缓解,无法避免“医院和消防队”性质的模式;队伍孤立与资源缺乏;易形式化、走过场,9,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做学生工作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找方法让学生听话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基于关怀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福祉,从学校组织和环境对学生和教师健康发展的影响看学校
4、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及其处置的策略与方法。,2、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10,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归属作为“一个人”的整全、均衡发展;终生发展的准备与基础;现阶段发展任务的良好完成。,(1)基本视角; (2)主要观念,11,基本视角问题还是发展?,问题出发忧虑、不信任各类学生及家庭、学校教育中的问题案例发展出发充满希望、与时俱进、了不起社会变迁带来的成长课题多元性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冲突对功利化教育的应对:孤单的处载发展的重任自我的确立:生活感受,个性品质,社会功能从发展的视角看待学生及其成长,走近他们,支持、关怀与帮助他们走好成长之路。,12,主要观念,1)人性观以人为本的具体化;2)发展观终生
5、发展、生涯取向;3)生态观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4)教育观显性与隐性教育;5)行动观赋能(empowerment);6)科学观接纳与尊重事实。,13,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具体关注 1)自我了解与自我接纳; 2)达到适当的学业水平; 3)处理个人的情绪问题; 4)发展一些实际有效的抉择办法; 5)学习去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 6)协助学生的职业发展。 (皮杜费萨,Pietrofesa),14,5、中学生学校发展的生命意义从小学开始,学生将从这里正式走向社会和他自己的人生。1)作为一个“要完成青春期过渡”的人的健康发展;2)职业社会中作为一个首次进入正式社会组织和机构的普通成员的健康发展。,
6、15,作为一个“要完成青春期过渡”的人的健康发展,实现成人 拒绝成人 内部分化 性别觉醒 文化独立 走向回归,职业社会中作为一个首次进入正式社会组织和机构的普通成员的健康发展,生 命 线,18,小 结,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或核心,是对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初始化过程的生命关注,同时具有深层的社会价值和意义。,19,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1、一些通行的提法1)班华 主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1)发展性原则(2)非价值性评判原则(3)主体性原则(4)相容性原则(5)协同性原则(6)活动性原则(7)成功性原则,20,2)刘华山 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面向全体学
7、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21,3)郑日昌、刘视湘 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教育性原则(2)全体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主体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22,4)沈曙虹 李建军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2(1)发展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平等尊重原则(4)艺术性原则(5)启发诱导原则(6)尊重隐私原则(7)坚持性原则(8)适应个别差异原则,23,基于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基本原则1)均衡性的生态原则2)人性化的尊重、接纳、真诚性原则3)主体
8、性的赋能原则4)正向性的资源取向原则5)效能性的此时此地、体验性活动原则6)创造性的因地制宜原则7)整体性的全员化原则8)专业性的规范、伦理原则,24,1)均衡性的生态原则,(1)全面发展绝不是全部发展(2)定制与自由、多和乱中的和谐与均衡(3)度的问题拿捏,25,2)人性化的尊重、接纳、真诚性原则,(1)尊重 学生也是一个人,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有作为一个儿童少年的权利和尊严。生存与发展;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思想与感受的自主权;表达权,26,(2)接纳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在于接纳多元性和暂时性:多元性是世界存在的一个重要本质,健康心理学欣赏多元性;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不同类别的人
9、都有与他类的不同之处;“与众不同”是事实和本质,不能将其标定为“优等”和“劣等”;资源应该平等分配到各个独特个体和独特类别的人身上;人在过程之中,不会在终极目标状态。,27,(3)真诚“人”在前面,专业角色在后,做“一个人”的教师,而不是一个“教师”的人;表里一致;不说假话,不端架子;不将心理健康教育做成生活技巧游戏秀。,28,3)主体性的赋能原则,(1)赋能的含义与途径;(2)主体性及其发展和发挥;(3)学生的主体性;(4)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5)内容和过程(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29,(1)赋能的含义与途径:赋能是促进人们能更积极地掌握自己生命的可能性的过程。赋能是一个过程,个体不仅对
10、自己的生命获得控制感和精熟度,而且也能通过民主的方式,参与所属小组、班级与学校的建设。,30,赋能的途径学校生活的自主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学校生活具有控制感和影响力;通过学校生活,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拥有的这类知识和能力越大,对学校生活的影响力就越大;在机构(学校、班级、小组)中感到被信赖和尊重;能知觉到学校生活具有自我价值的意义和生活满意度。,31,4)正向性的资源取向原则,(1)学生自身具备的发展资源和力量;(2)不回避问题,而在于怎样看问题和障碍;(3)怎样看“教育”、“辅导”和“咨询”;(4)在各类教育和辅导行为中的贯彻与体现。,32,5)效能性的此时此地、体验性活动原则,(1)
11、学生和教师参与的重要性;(2)引导与杜绝灌输;(3)当下发生的是最重要的;(4)单纯的知道和与体验、感受结合是不同的。,33,6)创造性的因地制宜原则,多样性和创造性,应放在一个系列中。单纯追求多样性,易造成“花架子”,因地制宜的创造中带来的多样性,才有生命和效能。1)搬家还是建家?2)途径/渠道的创造与多样性;3)形式与方法的创造与多样性;4)参与者的创造与多样性;5)创造与多样性中的系统性。,34,7)整体性的全员化原则,1)教育者的全员性;2)“受教育者”的全员性;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转换性。,35,8)专业性的规范、伦理原则,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2)传统与专业;3)专
12、业的内涵专业正在形成;4)专业遵循与专业探索;5)怎样“摸石头”无论如何,不是随心而欲;6)有关伦理问题。,36,原则比技术更重要!,符合原则的干预,在方法和技术上有点问题,至少不会伤害关系.不符合/违反原则的高技术干预,可能会造成更深远的伤害。, 关于厌学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 关于个体咨询性工作 ,第二部分:一些需要探讨的议题,38,一、关于厌学,“结果论英雄”的困境“排名”的悖论进步的威胁,39,“厌学”不是错误成绩落后不是错误“退步”不是错误孩子需要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40,学习者的尊严和责任学习中的自尊承担学习的责任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 苦劳智慧 每个学生都聪明学生在学习中成绩
13、的起落,是一种正常的人生状态,是成长的契机!,41,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1、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和效能,42,2、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科化” “学科化”的几种表现备课仅以教材或参考资料为中心活动方案没有学生和教师自主处理的空间和时间教育内容和选材生活化不够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沿袭传统课堂教学处理学生的参与性不高重认知目标、轻情感目标,忽视学生的体验活动形式的“学科化”用即使是学科教学也需要改革的评课标准程式化倾向,43,3、需要加强的地方备课中要有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实际为基点摆正活动中的师生关系重视活动性教育重视情感目标、重视学生的体验、重视应对技能的训练贯彻随机化教育原则,不要片面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重实效,不求表面热闹,不演“教案剧“!,44,三、关于个体咨询性工作,三大要素尊重 真诚 共情(同理心)四个学会学会倾听 学会说话学会探寻 学会等待五条原则正面动机原则 负责任原则把握火候原则 系统性原则非攻击的关怀原则,45,也许我们有点理想化。不过,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没有了一点理想,我们的学生怎么会有理想?教育工作者是要有点梦的!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