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药 鉴 定 学,甘肃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学教研室2014年11月0931-8765390,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几个名词,1、药物:(Drug)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了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2、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应用经验用于治疗、预防、保健的药物。,中药,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中药材: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供加工成中药饮片用以调配处方或磨粉内服、外敷以及供药厂生产成药或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中药饮片:中药汤剂或生产成药的原
2、料。(需按中医药理论如法炮制),3、草药:一般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苗药、彝药、维吾尔药等),草药是中药的萌芽 中药是草药的发展,定义: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一)、研究内容 它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评价以及寻找新药源的实践性学科。“保质寻新,整理提高”,(一)、任务,1、考证
3、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中药品种混乱的表现形式:4点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东北:坤草,楞子棵 江苏:天芝麻 益母草 青海:千层塔 四川:血母草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翁,故以得名。”,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南沙参,石斛、升麻、大青叶,百合,阿胶等。历史品种变迁百合,阿胶等。,茺蔚子,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解决中药品种混乱的途径: 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 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 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 研究活性成
4、分,寻求药效实证。,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要解决中药材品种的混乱问题,必须通过实际调查,认真考证本草;查考地方志等资料,发掘新药源;规范中药材名称,尽量做到一药一名,互不混淆,保证中药材品种的真实性;以活性成分和药效学研究为基础,整理中药材复杂品种。只有从以上方面进行研究,才能够解决中药材的混乱品种,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新的论点:药材品种延续论;药材品种变异论(或变迁论);药材新兴品种优选论;药材品种(基源)的单一性与有限多源论;解决中药品种异物同名问题的关键在于“统一药名论”;优良品种基因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在因素论;解决药材伪劣混乱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发展“地道药材” 论; 品种相近性效相
5、似论;品种虽同,在一定条件下,性效可变论;研究中药品种,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一)、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或以它种药材(或非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中医临床用药要求,临床疗效好,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劣”是指不符合中医临床用药要求,品质低劣的中药材。 若中药材的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不仅有损中医药的信誉,更会造成一切生产、研究及临床疗效的失败,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6、。 中药材的鉴定 中药饮片的鉴定 中成药的鉴定,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因素还有:专业人员缺乏,中药材栽培、生产、采收、经营等部门误种、误收、误售、误用;人为有意掺伪作假,以假充真;正品短缺,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用其它类似品种代替等。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中药材栽培过程的质量控制,这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源头,因此国家提出并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发展战略,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另外,中药材栽培品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也十分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中药材很难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地道药材充分反映了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7、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材的采收季节、采收时间、加工方法不同,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说明采收期的重要性;同样中药材在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必然影响质量;有的中药材由于贮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也能损害药材质量;另外贮存时间对质量也有影响;人为掺入异物或混入非药用部分,严重地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有的中药材经过化学成分提取、干燥后再用,其外观性状与原药材相似,但药材的内在质量却发生了变化。 所以对中药材品种和质量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药材各生产、使用、管理、经营、检验等部门要严格把关,杜绝伪劣中药材的使用和流通。,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制定
8、和提高中成药品质鉴定标准,增强中成药质量的可控,完善中成药现代化和标准化,也是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中国药典常用中成药鉴定方法,主要有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以色谱法和光谱法为主的含量测定、必要的检查等。,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一)、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材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标准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
9、则。 研究和制定规范化的中药标准,是促进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是中药鉴定学在新形势下的工作重点。中药材的品质评价过程也是研究中药标准的过程,质量标准是判断中药材真伪优劣的依据。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就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可控性。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要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当前,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数量和水平还存在差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光谱、色谱技术的广泛应用,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评价将会得到改善。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包括新中药材、新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制定和老药再评价等内容。,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药品管理法1985.7.1、2001.2.28新药审批办法
10、1985.7.1、 1999.5中药注射剂研制指导原则1993.4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1999.5包括有关质量标准的研究内容,对研究新药质量标准应“做什么”和“如何做”均有明确要求和说明。中国药典1953-2010 九版,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包括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包括、汉语拼音、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有效期等,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一)、任务,1、考证和
11、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1)中药材资源 我国的中药材品种和资源十分丰富,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1995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中药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87%;动物药1581种,占12%;矿物药80种,占0.7%。中药材的蕴藏(产)量调查表明,320种常用大宗植物药材和29种常用动物药材野生总蕴藏量为850万吨,家种药材年产量为30万吨。其中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野生药材资源蕴藏量最丰富;四川、陕西、甘肃等省药材种
12、植面积和药材产量最大;云南、广西、贵州中药材种类最多。,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优质而高产,有地道药材之称。历史上的地道药材有: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浙八味(延胡索、浙贝母、杭菊花、玄参、杭白芍、白术、杭麦冬、山茱萸)等,充分表明了人们对中药材资源的认识。著名的药材,如五味子、麻黄、羌活、冬虫夏草等都是采自野生的药用植物;羚羊角、蟾酥、斑蝥、蝉蜕等都是来自野生的药用动物;石膏、芒硝、自然铜等都是采自天然矿石。如四川产的黄连、附子,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大黄,宁夏的枸杞,内蒙古的黄芪,吉林的人参,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
13、,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广西的蛤蚧,辽宁的细辛、五味子等都是历史悠久,全国著名的常用地道药材,有的在世界上享有盛誉。,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2)寻找和扩大新的中药材资源的途径 寻找和扩大新的中药材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发掘民间草药,从民间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中药材资源。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以中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资源。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绝大多数常用中药材的使用是根据古代本草的记载,有不少品种历代本草有记载而仍未被发掘和使用,或多来源而只应用了1种或2种,通
14、过认知系统的研究才发现,其实有很多药物资源可以利用,若能进行认真考证,逐一澄清基源,一定能发掘其用之有效的新资源种类。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等。当然,要寻找新的中药材资源,必须多学科合作,如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及有关临床学科等。,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3)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为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我国于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354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的药用植物或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有163种,一级5种,如人参、桫椤和水杉等;二级30 种,如云南黄连、金钱松、海南粗榧等;三级203种,如肉苁蓉、八角莲、黄连等。一级重
15、点保护植物是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的种类;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的种类;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濒危或稀有种类。1987年我国公布了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约有400多种。,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1987年10月30日公布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我国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分为三级:一级为濒临灭绝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二级为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三级为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药材物种。为此,我国制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共76种,其中动物18种,植物58种。在动
16、物中,属一级保护的有4种,如虎、豹、赛加羚羊、梅花鹿;二级保护的有14种,如马鹿、林麝、马麝、原麝、黑熊、棕熊、穿山甲、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银环蛇等。在植物中,属二级保护的有13种,如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剑叶龙血树等。三级保护的有45种,如川贝母、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肉苁蓉、秦艽、细辛、五味子等。,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国家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据不完全统计,在被保护的野生动物中药用动物或具有药用价值的动物有161种(类)。一级
17、67种,如野牦牛、虎等;二级94种,如五步蛇、乌梢蛇、中国林蛙(蛤士蟆)等。 保护中药材资源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规和对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与中药材有关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必须加强法制观念,认真执行有关政策和条例,逐步建立和完善药用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已达近千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后,各省、自治区都拟定了实施细则。,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六、学习中药鉴定学的方法,多观察多比较多实践,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一、古代中药鉴定知识二、近、现代中药鉴定
18、工作概况三、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第一节、古代中药鉴定知识,历代重要本草著作1、神农本草经 作者:不详 年代:秦、汉时期载药:365种 分类:上、中、下三品。内容: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特点:各药的记述以药性、功效为主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历代重要本草著作,2、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年代: 南北朝 (502-536年)载药:730种分类: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 后世药物分类的导源。内容:对药物产地、采收、形态、鉴别等有所论述, 记载了火烧试验、对光照视的鉴别方法。,历代重要本草著作,3、新修本草 (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年代:唐
19、 ( 659年)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的药物, 有外来药物,如龙涎、血竭等。特点: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 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药典,历代重要本草著作,4、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年代:唐 ( 741年)分类:按药物性能分类载药:共10卷,收载唐本草未收载药物692种。特点:各药记有性味、功效、生长环境、形态、 产地和混淆品种考证等。,历代重要本草著作,5、开宝新祥定本草(开宝本草)作者:刘翰、马志等年代:宋(973年)内容:共21卷,载药983种,新增药133种 974年重加详定为开宝重定本草,历代重要本草著作,6、图经本草作者:苏颂等年代: 宋( 1061
20、年)内容: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 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 所载药图930种及文字存于证类本草之中。 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书,历代重要本草著作,7、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年代:宋( 1108年)内容:共31卷,载药1746种, 新增药500余条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是今天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的最完备的参考书。,历代重要本草著作,8、本草蒙筌 作者:陈嘉谟年代:明( 1566年)内容:共12卷,载药742种。特点:注意地道药材, 对各药的制法记叙颇祥。,历代重要本草著作,9、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年代:明( 1596年)分类:按药物自然属性, 自立分类系统
21、,有纲、目 为自然分类的先驱,内容:共52卷,载药1892种,新增 374种,附药图1109种,附方11096种。 17世纪初传到国外,译成多国文字。,历代重要本草著作,10、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年代: 清( 1831年)内容:共10卷,载药921种 本草纲目未载药物716种 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历代重要本草著作,11、晶珠本草作者:蒂玛尔丹增嘉措年代: 清( 1835年)内容:共载青海、西藏东部、四川西部的药物2294种。叙述了每种药的来源、生境、性味和功效等。藏药文献,第二节、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1、国内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 鸦片战争前:传统方法研究中药 1840
22、年以后:国外药学传入中国 1811-1882年:李善兰编译的植物学 我国第一部现代植物学译本 1927年: 曹炳章著增订伪药条辩 鉴定中药真伪 1933年: 丁福保著中药浅说 引进化学鉴定方法 1934年: 赵燏黄,徐伯鋆著我国第一部生药学上篇 1937年: 叶三多编著了生药学下篇。,(1)中医学院的成立,1956年:成立了四所中医学院 现 今:中医高等院校26所,(2)中药鉴定学的诞生,1964年:开设“中药材鉴定学”课程 教材先后出版7次: 第一版:1977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 第二版:1980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 第三版:1986年南京任仁安主编; 第四版:1996年北京李家实主编; 第
23、五版:2003年辽宁康庭国主编。,(3)国家成立的中药机构,1954年:各省市成立了药材公司。 中医药管理机构。1955年:成立中国中医研究院。 成立中药研究所。1958年:成立中医中药研究和管理机构。 检验监督机构: 中央、地方都成立了药检所 并设有中药室。,(4)药典及配套书籍,中国药典:(53、63、77、85、90、95、2000、2005、2010); 部颁药品标准:共20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粉末显微鉴别彩色图集。,(5)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性状鉴别为主80年代:显微鉴别
24、和理化鉴别80-90年代:光谱、色谱及电子显微技术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计算机技术用于中药鉴定学,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6)有关中药鉴定学的专著,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第一集(1958)中药材鉴别手册1-3册(1959)中药志(1959-1961)药材学(1960)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1977)中药大辞典(1977)中药学中药志第二版新编中药志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国外生药学科发展概况,生药指未经加工炮制的植物药,动物药及合成药。 天然药指天然未经加工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 药,矿物药。不包括合成药。 生药学 (Pharmacognosy
25、): 是应用多学科理论和现代科技研究生药的 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 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 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科学。,2. 国外生药学科发展概况,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区别,第三节、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1、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4、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1、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药材:两个层面(1)质量控制标准: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 定性、定量分析(2)质量评价标准:对有效成分进行量效关系刻划和评价。中成药:两个层面 (1)组成药物的品质控制 (2)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
26、方法研究,1)分子生物学技术 2)HPLC、MS、NMR、IR、UV、GC、CE等及其联用技术 3)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定量;,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1)生态环境;(2)种质和繁殖材料;(3)栽培与饲养管理技术;(4)药材质量控制;(5)采收与加工;(6)包装、运输和贮藏;(7)组织培养技术。,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一、中药的产地(道地药材)二、中药的采收三、中药的加工四、中药的贮藏,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一、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二、道地药材的定义地道药材是指某个地区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适宜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形成的特殊加工方法
27、以及悠久的栽培历史,产量大、质量优的中药材。三、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环境、种质、栽培加工,地道药材: 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劳动人民精心培植,优质而高产,有地道药材之称。1)河南,四大怀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2)安徽:四大皖药:牡丹皮、木瓜、菊花、白芍。3)浙江:浙八味:白术、白芍、菊花、麦冬、浙贝母、玄参、元胡、郁金。4)云南:三七、琥珀、云木香。5)甘肃:当归、大黄、秦艽、羌活、款冬花、甘草、黄芪、红芪。 6)宁夏:枸杞子。7)辽宁:细辛、五味子、石柱参、煤珀 8)吉林:人参、鹿茸。9)黑龙江:熊胆、虎骨。 10)江苏:薄荷。11)广西:蛤蚧。 12)广东:藿香、砂仁、
28、槟榔、巴戟天。,13)贵州:杜仲、吴茱萸。 14)江西:枳实、枳壳。15)内蒙:甘草、黄芪、麻黄。 16)山西:党参。17)河北:酸枣仁。 18)山东:金银花(密县)。19)福建:泽泻。,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1、确定适宜采收期(1)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有效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槐米:槐树的花蕾,芦丁,1、确定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如:牡丹皮,丹皮酚年年人参, 6年总皂苷含量在4%左右,1、确定适宜采收期,(3)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确定: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
29、器官,1、确定适宜采收期,(4)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1)根及根茎类: 一般规律:秋、冬 特殊情况:夏季,如浙贝母、延胡索 春天,如明党参,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2)茎木:秋、冬或全年秋冬茎类:如鸡血藤、大血藤全年木类:如沉香、降香、苏木,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3)皮类:春末夏初(4)叶类:开花前 果实未成熟前,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5)花类: 在花完全盛开前 花蕾期:金银花、槐米、丁香; 花开放期:洋金花、菊花、西红花; 有的要适时而定,分批采收。 如:红花、蒲黄,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6)果实种
30、子类: 果实-果实成熟: 山楂 栀子 未成熟幼果:枳实 青皮 随熟随采:木瓜 种子-果实成熟 :牵牛子,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7)全草:茎叶茂盛时(8)藻、菌、地衣:视品种而定 茯苓:立秋 马勃:子实体成熟,2、采收的一般原则(动物),一般规律:全年采收其 它:依品种而定,2、采收的一般原则(矿物),全年可采,第三节 中药的加工,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一、加工的意义(1)保证质量:苷(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2、常见的加工方法,(1)拣选 (2)漂洗 (3)切片 (4)去壳 (5)
31、蒸、煮、烫 (6)熏硫 (7)干燥:晒干、烘干、阴干、 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8)发汗,2、常见的加工方法,发汗: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如:杜仲、玄参、厚朴、续断,第四节 中药的贮藏,影响中药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中药贮存保管中变质现象,(1)虫蛀 (2)霉变(3)变色(4)走油(5)风化(6)自燃(7)挥发性成分挥散,一、变质现象,(3)变色: 在酶或其他因素含有易氧化成分 氧化变质含有糖类物质 糠醛或其他类化合物;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 还原产生棕色物质药材在加工过程中温度过高或
32、发霉虫蛀使用杀虫剂 药材变色;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化等,一、变质现象,(4)走油: 又称泛油,药材中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一般是药材受潮或温度过高,变色、变质后泛出油样物质。(5)风化 药材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成分流失,功效减弱。主指矿物药,一、变质现象,(6)自燃: 自动燃烧,如:富含油脂药材(7)挥发性成分挥散,三、中药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1)仓库管理(2)霉变的防治(3)害虫的防治 物理方法:对抗同贮、调节温度、控制水分 化学方法:氯化苦(Chloropicrin,CCl3NO2)、磷化铝(AlP) (4)气调养护,第四章 中药鉴定,一、中药鉴定的依据二、中药鉴定的一
33、般程序 三、中药鉴定方法 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章药品管理第32条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因此中药鉴定工作的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九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共22册: 中药材部颁标准 中成药部颁标准 共20册 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药典记载中药质量标准内容,1. 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中药拉丁名2.
34、 基源: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 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加工,药典记载中药质量标准内容,3. 性状:形状、大小、表面、颜色、 质地、断面、气、味4. 鉴别:显微(组织、粉末、显微化学) 理化(一般理化、TLC),药典记载中药质量标准内容,5. 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主成分测定方法及限量7、炮制:方法及炮制品,药典记载中药质量标准内容,9、 性味归经:10、功能主治:11、用法用量:12、注 意:禁忌和副作用13、贮 藏:,中成药质量标准内容,药品名称 处方制法 性状鉴别 检查含量测定 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规格注意 贮藏,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分三步 1. 取样 2. 鉴定
35、 3. 结果,一、取样,取样原则。 有代表性 均匀性 留样保存,一、取样,(1)取样原则: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作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同批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lcm以内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
36、药材100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l0g。个体大的药材,在包件不同部位(从l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可根据具体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取样包件上标识取样证,一、取样,(2)取样方法: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对个体较小的药材,应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再如此操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作为平均样品;个体大的药材可用其他适当方法抽取平均样品。平均样品的数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鉴定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l/3则为保存留样,保存期至少1年。,按药材标准逐项检验 中药材品种(真伪)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
37、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项。中药材的质量(优劣)鉴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量、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是否达标等,即其优良度主要通过杂质检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的含量等来确定。,二、鉴定,中药材中的杂质,直接影响药材的纯度、质量。这些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检查方法可取规定量的样品,摊开,用肉眼或放大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含有可筛分的杂质,应通过适当的筛箩将杂质筛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出占样品的百分比。如药材中混存的杂质与正品相似,难以用肉眼鉴别时,应用显微、
38、理化鉴别试验,证明其为杂质后,计入杂质重量中。对个体大的药材,必要时可破开,检查有无掺假、虫蛀或霉烂等变质情况。杂质检查所用的样品,一般按药材取样法称取。,二、鉴定,鉴定记录是科技档案材料,也是写出鉴定报告书的依据,因此鉴定记录要求详细、真实和整洁。记录内容主要有:检品名称、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抽样送检单位(或人名)、鉴定目的、抽样及送检日期、送检数量、鉴定方法及结果、鉴定者、核对者等。其中鉴定目的、鉴定项目及方法、观察的现象、实验数据及结果为记录的主要部分。对于检验过程中一些现象的变化、实验数据,要详细记下全部的情况。鉴定项目、方法,可简略扼要记录,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照抄某些药品标准。在
39、检验中,若需废弃的实验记录,均应在其试验结果部分注明“本结果作废”,并写明作废原因及经验教训。当检验工作完成后,再细致地、全面地、客观地分析研究一下有关问题,作出对被检中药的评价,并综合各鉴定项目的结果作出结论。然后,应按规定的格式填写鉴定结果报告书。从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发出的鉴定结果报告书,具有法律上的意义,要求书写清楚,意思明确,不得涂改。,三、鉴定记录及结果判断,第三节 中药鉴定方法,四大鉴别方法一、来源(基源)鉴定(分类学鉴定identification of original plant )二、性状鉴定 ( 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三、显微鉴定 四
40、、理化鉴定,一、来源鉴定,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确定中药的正确学名。分三步:采集实物,观察形态核对文献,对照鉴定核对标本,确定学名,二、性状鉴定,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的方法,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也叫经验鉴定十要素:形状 大小 颜色 表面 质地断面 气 味 水试 火试,二、性状鉴定,.形状(shape、form) :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大小(size) :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颜色(color ) :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以后色为主观察药材形状 如“黄棕色”以棕色为主色,二、性状鉴定,.表面(surface character) :是药材形状特征的主
41、要部分。比如:防风的蚯蚓头等。,二、性状鉴定,.质地(texture)描述药材质地的几种方式 致密; 颗粒性;疏松; 树脂性;粉性; 纤维性;角质性;质轻;质硬;质重;质软;,二、性状鉴定,a.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如:南沙参。b.粉性: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c.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如当归。d.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谓之“角质”,如郁金。,大黄横切面“星点”,防风的凤眼,二、性状鉴定,、断面(fracture) :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平坦、显纤维性、颗粒性、胶丝、裂隙、断面的特征如:大黄的星点;防风的凤眼;,二、性状鉴定
42、,.气(odour) :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味(taste) :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物的气味。如:乌梅黄连、黄柏、甘草、党参,二、性状鉴定,9、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秦皮:水浸后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西红花:水泡后柱头呈喇叭状,水染成橙黄色。,二、性状鉴定,10、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通过火烧产生的特征和现象鉴别。,.定义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鉴定药材品种和质量包括两种:组织鉴定粉末鉴定,三、显微鉴别,三、显微鉴别,.组织鉴定:通过观察药材的切片鉴别其组织构造特
43、征,适合:完整药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属药材的鉴别.粉末鉴定:通过观察药材的粉末制片鉴别其细胞分子及内含物的特征。适合:破碎、粉末状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一)组织构造与细胞形态鉴别制片类型、横切片和纵切片目的:观察组织构造。常用横切片,三、显微鉴别,三、显微鉴别,切片方法:A、石蜡切片法:保存时间长,制作时间长。 先固定脱水渗蜡(浸蜡)包埋切片脱蜡染色贴片。B、滑走切片:适用于坚硬药材。C、冰冻切片:迅速将组织冰冻,不能染色。D、徒手切片。E、磨片:适用于矿物类药材。,三、显微鉴别,.解离组织片目的:观察细胞的完整形态,使组织中各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溶解,细胞分离。氢氧化钾法:样品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群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