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与建议摘要:以三明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期把污染源调查工作做得更符合实际、更全面、更有效,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为“十三五”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政府的重要决策提供更有效的基础数据。 关键词:污染源普查;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X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5802 1 引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
2、据,国务院于 20072009 年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查清了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情况。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已过去多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污染源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普查结果已无法满足现行的环保管理要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势在必行,也可为“十三五”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计划、环境统计以及为政府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提供切合实际的基础数据。 2 三明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简况 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07 年 12 月 31 日, 时期为2007 年度。普查对象是全市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3、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内容包括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数量、污染治理情况等。按照国家和省级的统一部署,并经过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任务,并编制了技术报告。普查共安排普查员 1177 人,普查指导员 174 人,数据录入员 140,以及其它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 488 人,经普查全市污染源普查对象总数 18371个。包括:工业源 5227 个,农业源 9200 个,生活源 3913 个(含机动车调查)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31 个。 3 普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调查体制不够健全。 第一次污染源普查
4、主要是通过基层普查人员入户发放调查表,然后再通过监测数据、产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等方法计算各污染源的排放量。虽然方法上比较统一,建立了比较细致、规范的调查方案,但是方法的传递上基本沿用了国家、省、市、县、镇、村逐层下推的思路,不但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而且基层部门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难免出现意图把握不清,思路领会不准的现象,导致未能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完成规范的数据录入及数据更新工作。 3.2 对污染源普查目的理解不够,造成部分调查数据偏差 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主要是为了全面摸清家底,全面掌握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后续的环境统计和污染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但是很多人理解3为污染源普查主要是为“十二五”减
5、排服务,因此在调查的过程主要是侧重于国家总量减排控制的四个指标,对而于重金属、烟粉尘、固体废物等指标数据把关不严,造成很多数据的逻辑错误,无法真实掌握区域污染状况,使“十二五”重金属减排、烟粉尘控制等工作产生较大压力。也有部分地方以为通过加大污染源普查的基础数据可为今后的减排工作预留空间,因此随意扩大产能或排污量,使部分企业的数据偏离实际。 3.3 部分产排污系数不适用 根据国家下发的工业企业产排污系数,很多行业系数企业实际的生产运营不一致,造成产排污系数不适用。比如 0912 铅锌矿采选行业产排污系数,很多选矿企业没有自己配套的矿山,同样很多开采企业也没有配套的选矿企业,因此该类调查时在选取
6、数据时将产生困难;比如 2011锯材加工业产排污系数,该系数仅提供粉尘的产排污系数,对于有处理设施的系数也未提供废气产生量,而于对普查软件仅填报该数据,则系统无法通过,因此造成每个企业为了使软件通过而随意填报废气量,造成有些排放浓度超标严重。 3.4 普查表的设计,普查软件的录入、汇总不完善 本次普查电子版的录入、汇总软件版本在不断升级,为避免软件审核出错,造成人为修改2。比如第一次录入时,水泥行业燃烧过程产生的氟化物,普查表中只能填在工艺过程,录入时工艺过程如果录入氟化物,软件审核时又必须填报工艺过程废气产生量,造成汇总时重复计算。4以至普查表、录入数据反复修改。汇总查询软件使用不方便,审核
7、查询方式复杂,不易掌握。 3.5 部门配合协调不够 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由“地方分级负责” 。对此,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亲自督导行为减弱,多是在办公室内下达命令,由乡镇普查办工作人员去执行,但因普查的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在普查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提供准确、完整的普查数据,普查的实效性也由此降低3。很多地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表现出了“分工有余、协作不足” ,各自为政的状态。 4 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建议 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全国污染源普查每 10 年进行 1 次,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将于 20172019 年开展。针对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存在的问题,现对第二次
8、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落实提出以下建议。4.1 健全普查体制 对于污染源调查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作为指导,以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健全普查体制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肩负起责任,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原有调查体制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的调查现状加以完善,从而使调查工作的开展有据可循4。我国在污染源普查体制的建立上,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深地开展调查工作,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染源普查体制,为减少污染存在贡献力量。 54.2 加大环境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强化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基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了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普查活动开展之前
9、,相关部门要安排人员对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的意义进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普查工作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各级政府在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当中,要切实地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作用,通过走访基层,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实地演习普查的方法及污染的危害等,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配合污染源普查小组工作,为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展和产生不利影响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对于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记录情况,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动态的表格,实现信息的及时登录以及统计,为后续污染源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计算机技术在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当中的应用可有效保证数据登录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同时也可实现数据
10、的长期存储,为使数据长久地发挥效用创造条件。因普查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所以,在普查内容的记录上,要设置相应的明细,如污染源头、地区、影响范围、未来的扩散趋势等。因普查工作开展的时间较长,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可分区域安排专人进行普查内容登记,以保证数据记录的及时和准确。为了解决普查人员问题,环保部门或当地政府可委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开展,环保部门进行抽查、考核,设置奖惩措施,一方面解决环保部内部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第三方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没有利益或监管关系,所填报的数据相对会比较客观、符合实际。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等环保专业人员较多,可提高普查填报数据的质量。 64.3 进一步完善产排污系
11、数 针对工业企业产排污系数不统一的问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根据产业发展情况确定产排污系数,为调查数据的选择规定范围。在产排污系数的制定上,需要全面地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源。根据各污染源的排污系数指标,确定企业的排污量,从而减少企业生产污染的出现。如选矿行业应考虑南方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将采、选分开并按不同规模进行系数制定。 4.4 完善普查软件功能,强化数据自动审核功能 在普查表的设计上,要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减少相关数据录入和计算错误,同时也可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在输入软件上增加自动逻辑检验程序,可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6。另外,对于产排污系数的
12、计算,需要考虑产品的全部流程,结合企业生产情况,确定产排污系数。计算时,只要将相关的数据输入到相应的使用范围内就可自动选用。 5 结语 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需要认真总结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二次普查工作效果,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林骏,颜海波.关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35(2):3133. 72 蔡佑振.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一些思考J.环境科学导刊,2012,28(3):98101. 3 徐富春,黄明祥,张波,等.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重点污染源空间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5):96100. 4 陈顺宏,何诚成,许英志,等.浅谈高淳经济开发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6(3):116116. 5 赵欣华.兴城市污染源普查现状分析及污染控制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7(12):146147. 6 周旭.从完善技术规范和改进数据处理方法上提高污染源普查工作效率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6(1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