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几点认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5511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几点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几点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几点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几点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几点认识【摘 要】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前中国古典舞科教研室主任黎方娇老师主持的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民族性探索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学习“雁形”导引训练法其收益不仅在形体的开发训练上,更是借鉴这个载体,打开了我的思维,用一种完全“中国传统式”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身体在空间、节奏及用力方式上的运用与变化。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41-01 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前中国古典舞科教研室主任黎方娇老师主持的,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基地建设科

2、技创新平台舞蹈人体科学开发与应用: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民族性探索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民族性探索这个课题的成立,是为完善学科教学体系建设工作,针对完善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体系开展并进行的一项历经了十年深入拓展学习实践的研究工作。而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是黎方娇老师和朱卫光老师在实践研究中经过规律总结、动作提取、方法借鉴产生的课题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程训练主要以“重心移动、重心流动、重心转换”为核心环节展开的身心合一的整体性开发2训练。 笔者从 2010 年起跟随朱卫光老师学习“雁形”导引训练法,于笔者而言,其感触与收益不仅在形体的开发训练上,更是借鉴这个载体,打开了我的思维,用

3、一种完全“中国传统式”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身体在空间、节奏及用力方式上的运用与变化。 一、布形:提供了一种认识身体运动的思维方式 下笔之前先布局,未有自己先有宇宙。武术“雁形”训练法在开课之时,以“立体田字格”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与“空间”的关系。 “田字格”是书法中用于规范汉字书写的一种模板,学生通过模板认识,掌握汉字的构成与布局方式,同时在模板的界限中,学习慎重、端正的态度。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即承袭这种思维方式,将其借鉴到形体训练中来,不仅取其规范形体、认识空间的视角意义,更取其在规范之中,修成舞者自身对动作慎重、端正的态度,以达到养浩然正气之目的。 “身体六与四黄金比例的审视标准

4、”是课堂中强调的第二个概念。课堂中,朱卫光老师一直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格局,通过一定的训练找到自己的“六四比例” ,这种“六四比例”是在气息通达、劲力通透之后形成的肢体舒展、线条优美的艺术效果,是个体依据自己的条件形成的“六四比例”及个体在空间中形成的身体张力。 二、候气:提供了一种身体运动的方法 候气,针法名,语出素问?离合真邪论 “指针刺未能得气时,停针静候以待气至。又称待气。 ”气不至,则形不动。所以, “雁形”课程3的第一堂课,基本就是在站立当中结束,因为在等“气至” ,如学生“未能得气,则候” ,候多久,以学生体悟为准。气至,则身体随“一呼一吸”出现“自然的张弛” ,即“稚展” 。接

5、下来的“雁展” 、 “鹏展”皆是如此,虽动作有大小之别,实际都是对学生进行“身心合一”的训练。在具体的教学中, “身心合一” 、 “意、气、力、形相合”这略显玄妙的道理被一一实现,成为具体的体验。而后的教学内容就是在掌握气息与身体配合的基础上去体悟重心移动、重心流动、重心转换等难度、复杂度、配合度渐渐加大的单一动作或动作套路,如:“斜飞” 、 “栖桐” 、 “托月” 、“问天”等。 通过“候气”这种宁静而等待的方式,强迫训练者内观、内省,使得训练者意念专注、心绪宁静。在专注而宁静的状态下,先扑捉那“游丝”般的气息,继而感知气息的游走与转换带来的身心变化,最后熟练地掌握与运用气息,带出形体动作。

6、这种教学思路,为学生铺垫的是一种身体运动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即何时可以动,何时小动,何时大动,何时转化,其本质是“气的运转”的训练。 三、与神俱往:提出了一种美学意境 与神俱往是训练者通过长期的训练后气息通达、劲力通透、筋骨舒展,继而达到的一种“物我两忘” 、 “天人合一”的身心状态,同时它也是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课程的审美追求与美学理想。 中国古典舞学科一直都是以中国传统舞蹈、戏曲和武术作为文化审美基础和动作载体。对武术的深入学习、吸收与探索在不断丰富、完善本学科的过程中都是不能丢失的重要方法与认识。除了武术它留存着许4多与中国古典舞共同的民族美学特征和运动规律之外,归根结底, “武或舞”这种形式、载体的共同追求就是给予观者、训练者一条体悟传统文化、追寻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道路。通过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学习,笔者体悟良多,但最为强烈的仍然是,中华传统武术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虚心的学习、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刘峻骧.东方人体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李红玲,女,硕士,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典舞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