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赣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成为很多大学生们的选择。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鼓励和促成大学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赣州为例,对该地区创业教育的实践情况进行介绍,并为更好的促进该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赣州;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赣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 在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大背景下,赣州高校也扩大了招生的规模,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数量激增,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改善局面,赣州政府出台措施,通过发展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改善就业环境。这些措施有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贷款、
2、税收优惠政策,依托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邀请有关专家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开展培训等。上述实例表明赣州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创业教育在该地区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应认识到,赣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二、赣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目标定位有偏差 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赣州的一些高校将开展创业教育当做解2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宝,简单的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创办企业、怎样进行经营等功利的方法,怎样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在找到工作,忽视了创业教育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3、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的意识不强 创业教育在赣州的高校中已经全面推开,但是人们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在高等院校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创业教育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当做现下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工具,没有从教育的高度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为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在专业计划制定、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未能建立独立的创业课程与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其严谨性与系统性不够。此外,创业教育形式单调,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形式,辅之以组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创业比赛、创业孵化等形式,缺少能够全面、持续激发
4、学生创业实践的课程体系。 (四)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赣州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大都是从事专业教学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一方面,他们的创业教育的理论功底不够深厚,不具备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与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创业的经历,这就容易导致创业教育限于理想化教学的窠臼,与实际的创业要求不相符。一些高校考虑到高校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缺失,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担任客座讲师,这些企业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却没有教学的经3验,导致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对策 (一)端正创业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创业教育理念的改变,这就要求在创新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
5、创业教育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在创业教育中的积极性。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机会为学生们进行创新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各个高校牢固树立要牢固树立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创业理念的宣传,为创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它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教学形式方面,应当选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将必修课、选修课、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结合,创
6、办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论坛,激发学生们的创业思维;其次是教学内容方面,可以探索在创业教育中融入赣州地域性的特色文化,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能够更加深刻的影响学生们的思想。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将一些具备创业教育素质的教师选派到创业教育先进的地区进行学习,或者邀请在创业教育方面具有先4进水平的专家、学者、成功创业者、企业家等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们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整体水平。还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创业实践,使他们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流程,提高他们创业实践方面的能力。(四)创建和谐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应当将创建和谐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作为提升创业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建设并利用学校内部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通过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们的创业兴趣,提高其创业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成立一些创业协会等学校社团组织,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志侃.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02):116-122. 2陈正芹,吴涛. 自我领导理论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江淮论坛,2013(02):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