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教学探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6567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教学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教学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教学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教学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教学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教学探究摘要:广西的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是广西“歌的海洋”里一朵浪花,具有独特而又神奇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演唱形式入手,阐述单声部和多声部情歌对唱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其次论述情歌对唱演唱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最后论述民间乐器和民间舞蹈在情歌对唱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原生民歌 课堂 教学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广西世居十二个民族,他们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歌代言”来谈情说爱,诉说钟情。广西各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按演唱声音来划分主要分为单声部情歌和多声部情歌。在单声部情歌教学中,我们注重方言的准确性和保持民族地域歌唱审美风格的保持等。在多声部教学训练中,我们以组合

2、的形式进行授课训练。下面就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的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一、单声部情歌教学 在广西这片“歌的海洋”里,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情歌对唱各有特性,在世居十二个民族中,有十一个民族有单声部情歌,唯有仫佬族没有单声部情歌。所以,在原生民歌教学中要认清各民族的歌唱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安排。广西各族的单声部情歌对唱主要在野外进行,也有室内歌唱的习俗。一般有一男一女或是二男二女对唱,三男三女的情歌对唱很少出现。广西各族的情歌因民族审美情绪不一,有的高亢明2亮,激情澎湃吗,有的婉婉动听,缠情绵绵。 在单声部情歌对唱的教学中分三步骤进行,首先是民族语言的学习,我们先请一个本族的学生先用本族语进行示

3、范性朗读,等同学们把歌词熟练后,在行进歌谱学习和练习。例如,学习武鸣锣圩高腔男人赶春潮 ,现叫本系的武鸣籍壮族学生把歌词教会大家,而后在进行学唱。其次,声音审美特性的保护,广西各民族在情歌对唱中声音运用风格独特,各有韵味。广西各族情歌对唱所用声音可分三种类型:1、真声演唱。如河池、柳州和桂林的“刘三姐歌谣”情歌对唱唱腔,还有京族、苗族、仡佬族、壮族和侗族爱情歌曲都是口腔自然声区演唱为主。2、假声演唱,如侗族的假声琵琶歌,汉族六甲细声山歌等。3.真假声演唱,在自然声区用真声演唱,高声区用假声演唱。如田东定安调、平果的壮族嘹歌、隆林苗族和仡佬族的情歌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对广西单声部情歌的学习

4、有一定的兴趣,掌握了学习原生民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为学习广西多声部情歌的做好了铺垫。 二、多声部情歌对唱教学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世居各少数民族历史背景、文化思维、生产生活方式、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都有不同,从而形成了他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多声部民歌。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被称作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其结构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具有独立音调,第三声部的鼻音哼唱最为动人,三个声部间互相协调,旋律流畅,音调柔和。瑶族自称为“金门” 、 “布努”等。3在广西居住的瑶族支系繁多,瑶族多声部民歌都以其衬词而得名。如香哩歌 吉冬诺 蝴蝶歌都是音衬词而得其名

5、。清代诗人屈大均曾为瑶族民歌写下:“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赞美瑶歌的经典诗句。除此以外,广西还有苗、侗、么佬、毛南、回、彝、京、水和仡佬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多声部民歌,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的多声部民歌,在学习多声部情歌对唱时,都以男女组合的形式来学习,侗族大歌男女声对唱最少要三男三女共六人以上的组合来完成,多则二三十人。其他民族每个声部不超过两人。例如,平果壮族嘹歌对唱,大新壮族“诗雷”以及仫佬族二声部情歌对唱都是两男对两女来完成的。 三、少数民族民间乐器和民间舞蹈在情歌对唱教学中的运用 在广西传统各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教学中,我们不光教学生会唱原生民歌,同时也要注意歌俗与民

6、俗的关系,把伴随情歌对唱的少数民族民间乐器和民间舞蹈融入到情歌对唱教学中。 1.民族民间乐器运用 在单声部情歌对唱中各民族都有民族民间乐器伴奏的特色,例如,广西三江侗族地区的“行歌坐夜”时用侗笛伴奏唱的“笛子歌” ,用侗琵琶伴奏唱的歌叫“琵琶歌” 。京族用独弦琴伴奏唱的“哈歌” 、壮族用天琴伴奏唱的“歪娘嗨”等。用木叶伴奏歌曲叫“木叶情歌”等等。除了以上几个民族,广西其他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情歌对唱一般不用乐器伴奏。为更好的表现作品内涵,烘托演出气氛,丰富节目的表演形式,在演唱多声部情歌对唱时适当的加一些民族乐器伴奏效果非常好。例如,在演4唱侗族大歌油茶歌全曲用侗琵琶主要伴奏乐器,在间奏时再加侗笛

7、、侗芦笙、鼓和锣等,使油茶歌歌曲节奏感性强,乐曲欢快而有激情,很有感染力。 2.民族民间舞蹈语汇的运用 我们都习惯“能歌善舞”这个词来形容少数民族艺术才华,广西的歌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民间舞台语汇,如侗族男女青年手拉手唱“多耶”对唱,而壮族以“青蛙”为图腾的舞蹈语汇也很有特色。我们在进行多声部情歌教学中注重民歌和舞蹈语汇紧密结合的训练。例如,排练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蓝天广朗朗开始时先用马山壮族的扁担舞做引子开场,然后领唱开始,合唱进入,到第二段时队形变成半弧状,加马山会鼓和具有壮族原始舞蹈“蚂拐舞”等。边唱边跳的歌舞形式,既保持原生民歌的原汁原味,又增强了舞台表现力。 四、情歌对唱演唱技能的教学

8、与训练 在高校原生民歌的演唱上持有不同的声音审美观点:有的人认为原生民歌不要加予训练,一训练就变味了。有的人就认为原生民歌也要训练,有了一定的声乐技巧就会有更强的表现力。笔者就这个问题和国家级侗族大歌传承人覃奶号进行了交流,覃奶号对“蓓花”组合(民族艺术系 8 名女生组成)演唱的侗族大歌八月半进行指导。覃老师对“蓓花”组合声音给予很高的评价是:“声音太好听,声音很亮,比农村那些青年唱好多了” 。所以,笔者认为原生民歌组合也需要进行发声训练,如何训练呢?笔者就日常教学总结了三点经验: 1.四人以下男女组合训练 5广西各民族情歌对唱,单声部情歌一般由一男一女形成一个两人组合进行对歌,多声部情歌对唱

9、一般都是二声部民歌,在训练二声部时,每个声部由同性别的两名学生组成,首先让每个声部的学生各自背好自己所唱的声部旋律和歌词,然后进行二声部组合合成的训练。在由四人组合演唱的二声部情歌,高声部和低声部声音要协和统一,在训练中注意声音和气息连贯性,注意换气的统一,四人的小组合通过这样的声音训练,学生在听觉有更清晰的旋律线,对多声部情歌的演唱把握得更好。2.六人以上组合的训练 为了达到现代舞台表演的需要,我们经常启用 6 人至 16 人的组合进行表演, “组合在日常训练中既要保持原生民歌的歌唱特点,还需要声音协和统一,为了避免西洋合唱化,我们平时训练很少用西洋的发声母音来训练,是用一首或是一段简单原生

10、民歌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学生坐着或是站着围成一个圆圈或是半圆,因为这样的队形让学生能互相听见自己或是对方的声音,方便对自己声音的控制和调整。例如唱壮族二声部原生民歌园中果芳香 ,高低两个声部音量大小要平衡,附点音符部分要节拍准确,换气的地方要整齐,通过多次练习,在整个组合对声音协调和控制有了很大的提高。 3.教师参与性多声部的训练 在平常的训练中,并不是每节课都能集中到二到四个学生一起训练 。所以,老师的参与性更方便课堂的教学,当然事先老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多声部情歌,在教学中,遇到唱高声部的学生老师则唱低声部,反之老师就唱高声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这样训练方法课堂气氛特别6好,学生很容易领悟教

11、师的指导。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训练,组合对演唱广西多声部原生民歌的协调性、控制性和整体性都把握比较好!既能保持多声部原生民歌风格,同时在发声技巧上又超越民间歌手的演唱。 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教学也非常的有趣,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会唱各少数民族情歌,同时也了解祖辈传统的歌俗和民俗的关系,在舞台表演或时艺术实践上都获得不少的成绩。由姚昌源、潘婷组成的“妙央”组合曾获第十六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赛区选拔赛(原生态唱法)三等奖。由黄文良、吴卫姑等四男四女组成的“?索”组合也获得第十六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赛区选拔赛(原生态唱法)优秀奖。民族艺术系 2012 级八个女学生组成的“蓓花”组合曾获得第

12、七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高校组铜奖。由民族艺术系叶云航等 10 名男生组成的“僚哥”组合。曾在 2012 年第三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民间组银奖(金奖空缺) , 广西 2013 年“畅享民歌”比赛专业组一等奖等。“僚哥”组合队长农灿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攻读民族声乐硕士。部分毕业的学生已成为单位的文艺骨干。少数民族民族情歌对唱组合的训练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团队精神使组合有更强的凝聚力,良好歌唱训练方法是提高组合演唱水平的关键,守住传统,勇于创新是组合训练目标,最后希望广西少数民族情歌对唱组各组合在以后训练学习中积累的优秀作品,在语言和风格把握上要进一步加强,为传承广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71刘晓真.专家说“原生态民歌”J.艺术评论,2004, (10). 2田青.原生态音乐的当代意义J.人民音乐,2006, (09). 3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J.中国音乐,2005, (04). 4郭克俭.传统声乐文化特质及其当下意义J.音乐研究,2004, (04). 5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J.人民音乐,2006, (01). 6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民族声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4, (02). 7范西姆.壮族音乐 J.人民音乐,1982, (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