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读柴锁平的第二次婚姻接到雨花读者俱乐部传来的讨论稿柴锁平的第二次婚姻以后,我当作任务读了两遍。表面上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基本上是平铺直叙,带着一种淡淡的冷静的口吻。但仔细一想,这大概就是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吧,平铺直叙之中包含着深情,淡淡的冷静之中透着一种说不出的人生蕴味。 小说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主要写柴锁平和妻子贾燕、前妻孙小月之间的恩恩怨怨,此外还涉及了贾燕的好友,徐晓红、孙小月的同事马秀丽,以及柴锁平的父母、姐姐,贾燕的父母等人。 小说中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的自然就是柴锁平、贾燕和孙小月了。柴锁平是辛勤的,他要跑工地、绘图纸, “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忙着还不是为了赚钱
2、吗?” ;柴锁平是挑剔的,对前妻不满,对现任妻子也不满意;柴锁平是暴躁的,打跑了前妻,承诺不会再对新娶的媳妇动一根手指头了,但后来还是忍不住伸出了自己的巴掌;柴锁平是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总想着别人应该反省;柴锁平是缺乏责任心的,离婚两三年都没有履行承诺支付孩子抚养费的义务,而且总喜欢责怪别人,有时还推卸责任;柴锁平又是缺失了情感的人,他把夫妻关系沦化为金钱关系,在打了贾燕之后居然说用金钱来补偿小说的结尾,贾燕执意还了他两个巴掌,不知道能不能够把他打醒,唤起他对自己妻子起码的尊重? 2导致柴锁平人格撕裂的原因应该有两方面,一是他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脾气暴躁;二是社会环
3、境方面的原因,工作压力大,助长了他暴戾的性情,他曾因为图纸错了一个数字而被罚了一大笔钱。透过他的形象,我们似乎既看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也看到了社会浮躁的一面。但是,细读这篇小说,我感觉柴锁平的婚姻变故,更多的应该是他性格缺失所致,而非社会环境使然。如此说来,小说中塑造柴锁平这个人物便失去了它的普遍性,也很难赢得读者对他人生遭际的同情。 贾燕一开始就被柴锁平给物质化了, “你以后给我打工吧,我发你工资” , “一个月三千,怎么样?”他们不像是夫妻关系,更像是雇佣关系,仿佛柴锁平发给贾燕工资,就是要让贾燕做家务、生孩子、带孩子、陪睡觉。他们两个人没有感情基础,也没有努力培养应有的感情。在这一方面,
4、年长很多的柴锁平是应该负主要责任的。贾燕能怎么样呢?她和柴锁平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也没有共同爱好,而且无形中还有城乡之间的隔阂,所以她只能“安于现状” ,她只能“脾气较好” ,她只能“无所事事” 。而实际上,贾燕是在“忍气吞声” ,她对自己的婚姻并不抱希望,所以才会在意金钱。当我们读到小说的结尾也就明白了,其实贾燕在意的并不是金钱,而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柴锁平的“前妻还是以前那副样子,说话直来直去” , “除了脾气暴躁,执拗,他前妻是一个灵巧、能干的人” 。孙小月,要强,爱粘人,但贤淑,知道关心人。虽然离了婚,她中秋节还带着孩子去看望柴锁平的父母,并且给老人买衣服、买烟酒,而且还像以前一样帮着
5、做饭、洗衣服。柴锁平不支付孩子抚养费,她也没有抱怨,也没有催要,甚至还替3柴锁平着想,想着让他攒钱再婚时买房子柴锁平是在比较中才发觉前妻是那么好的,可惜已经悔之晚矣! 这篇小说,从写法上来看,类似于意识流,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它将平铺直叙与联想、独白等内心活动相结合来连缀生活片断,从现在写到过去又写到现在,有点“淡化情节,形散神聚”的味道。 该小说还试图揭示某种深层的人性问题,即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绝不是简单的钱物关系,而应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至于该小说的语言,有些过于平实,有的地方言无不尽,让读者缺少想象的空间。记得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刘庆邦说过,短篇小说的语言应该力争做到三点:有味道,有灵气,陌生化。在这一方面,作者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尝试。 再者,该小说在细节描写方面,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如前所述,要揭示柴锁平性格暴躁的深层次原因,就需要更为丰富、更为经典的细节来铺垫,那样,柴锁平的人物形象将会更加鲜明,这篇小说也将会折射出更为深邃的人性之光。 (书面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