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阅读摘要:语言文字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其传播载体随着科技的进步日益趋于现代化和电子化,电子书的日益普及,对传统纸质书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a 阅读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罗伯特,达恩顿这本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印刷文字致意的“书的传记”阅读的未来将带领我们开悟图书历史的慧眼,洞穿出版数字化未来的迷雾。 关键词:阅读;纸质书;电子书;开放获取 在信息技术爆炸性发展的 21 世纪,当屏幕阅读以五彩缤纷的姿态闯入千家万户,当键盘敲打的速度远超过笔画书写,当中国汉字格式化地被编码进电脑,我们不禁开始思考,阅读的未来是怎样的?传统书籍是否已然落伍,走进消失的倒计时?亦或有一种永不
2、凋零的魅力还存在于那一张张白纸间? 罗伯特?达恩顿的著作阅读的未来一书不但是一部与图书相伴的西方文化史,更是数字化生存环境下对未来阅读形态的大胆预测。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了阅读的未来、现在和过去。 一、纸质书永垂不朽 海量的存储空间、与传统书本相差无几的屏幕尺寸、久读眼睛也不会疲劳的电子墨水技术、无线网络支持下便利的购书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人们不由地惊呼:电子书时代已经到来。于是, “纸质书将在未来xx 年消失” ,这类言论便层出不穷。 2虽然电子书阅读器的优点很多,但是,单单从纸质书的耐久性方面来说,传统书籍就无法取代。罗伯特?达恩顿认为,没有任何媒介比用于写字的纸能更好地保存文本,在
3、他看来,最好的存储系统就是前现代社会的旧书。我们并不知道目前所依赖的各种存储介质能够保存多少年,而纸质书已经被证明了可以保存数百年之久。 在阅读的未来部分,达恩顿从谷歌图书搜索计划开始,对网络时代的电子图书进行了探讨,他指出谷歌的垄断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时代头顶。电子书的隐忧除了阅读体验的某种不可替代性以外,同一种书浩如烟海的版本会让普通读者无所适从,搜索结果的顺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书的传播。 达恩顿并不是一个老古董,他热爱纸质书,同时身体力行推动图书数字化,在达恩顿眼里,电子书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简单的纸质书的复制,就此达恩顿提到了一种金字塔式多层次结构的电子书设想。但他在阅读的
4、未来里多处对图书数字化浪潮的到来流露出对数字变革的焦虑和不安,即使这些都不是问题,可电子书终究不像纸质版图书一样,拥有纸张的材质、气味、感受和相同的阅读体验。同时,达恩顿也坦诚,可能是自己对旧式图书的偏爱模糊了对未来的构想。 在达恩顿看来,查看旧书的电子图片是永远也比不上触摸原书带来的兴奋。对不少读书人来说,手拿一卷书,嗅闻书墨香,才能算作读书之趣。 二、开放获取,共享公民权益 这是一场文质彬彬的战争,它发生在知识界与出版界之间,没有硝3烟,旷日持久,胜负难分。 罗伯特?达恩顿为了抵抗学术刊物涨价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出版或者毁灭的习俗与学术专著出版日益缩水的严酷现实挤压下,举行了一个博士论文在线
5、出版的项目,该项目后来被称为“古腾堡电子书计划” ,致力于尽可能大量的,以自由的和电子化的形式,提供版权过期的书籍。这个计划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不过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出版了一些满意的作品。同时,达恩顿提出了一个学术论文开放计划,这个提议也是对抗学术期刊涨价带来的恶劣学术生态的措施之一。 柏林宣言中说到,如果信息不能被广泛地利用,不能时刻处于被利用的状态,那么我们所承担的传播知识的使命仅仅完成了一半。开放获取是自由的学术交流的回归,它能够消除文献获取的障碍,加速科研进程,丰富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的用途、为科学知识的交流奠定基础。 三、美中不足 这本书的英文名称为:The Case for
6、Books:Past,Present and Future,译名应为:书之承载:过去,现在和未来 ,可能是出于市场考量,引进本书中文版权的中信出版社将它命名为阅读的未来 ,以顺应当前热点,然而这本书却更多地讲述了图书的历史,书中有一些内容是近几年发表的,而最早的一篇文章距今却已长达 30 年。此外,这本书的逻辑结构也稍显混乱,书中多次出现重复内容,而某些篇章却游离在主题之外。 达恩顿对学术源流与人生百态皆有精妙洞见,唯叙述上缺乏宏观范4围的架构能力,不能把个人经验与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完全理顺。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经常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又人情人理的见解,但仅仅是一个好看法而已,对问题本身的全面评价似乎较少涉及。 四、启示 然而,瑕不掩瑜,罗伯特-达恩顿的作品用词活泼犀利,分析问题鞭辟入里,不落俗套,既?d-针见血封喉,也不忘同情与理解,指出他人失误时不失温柔风度,如同轻拍肩膀,下次加油。 其实,这本书最终还是告诉我们,无论知识的载体如何改变,永远不变的是我们对阅读的重视,对知识的渴求。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