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同济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陆峥,偏执性精神病,概述偏执性精神病,又称妄想性精神病。其命名、分类、转归及与分裂症关系有争议基本特征以妄想为主要症状。有系统化倾向,可伴有幻觉,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导致人格衰退及智能缺损,有一定的工作与社会适应能力。,21偏执性精神病,ICD-10中归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一组不能归类为器质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障碍的以长期持续性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临床特征的各种障碍。 包含:偏执狂、偏执性精神病、偏执状态,妄想痴呆(晚发性)、关系妄想;排除以妄想为主的急性精神病性障碍,如偏执性反应、心因性偏执性精神病及感应性妄想
2、性障碍;不包含偏执性人格障碍。,ICD-10指出:病因异质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尚不能确定。遗传、人格特点及生活环境在其起病中的相对作用也未能确定。将其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中区分出来,利于研究、观察。,临床表现(1),1.持久的偏执性妄想,起病徐渐,经历一定时期的发展,出现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妄想。2.妄想的内容,因人而异,亦可因时而变,但与精神分裂症比较,相对稳定少变。3.常为被害、疑病或夸大性的,也可与诉讼或嫉妒有关;表现为坚信其身体畸形,或坚信他人认为自己有异味或是同性恋者。4.妄想的内容及出现时间常与病人的生活处境有关。,临床表现(2),5.妄想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深入调查,多难
3、辨是非。6.除了与妄想或妄想系统直接相关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以外,患者的言语、待人接物均为正常。7.病程中可间断地出现抑郁症状。8.起病常在中年,确信身体畸形的病例可在成年早期发病。,偏执狂,一类逐渐发病的慢性系统性妄想状态。Kalbaum(1863)首先提出偏执(paranoia) 将没有幻觉而有严密系统化妄想的病例称为偏执狂,明确列为疾病单元。 定义是:“一种由内因所引起的、以妄想为疾病最突出的症状,逐渐形成一个牢固的妄想系统,但在思维、意志及行为方面没有什么不一致,情感亦相协调的精神病”。,Bleuler(1911)认为是“建立在不真实前提下的一种具有逻辑性结构的不可动摇的妄想系统,其他精
4、神活动完整无损,没有任何形式的分离现象,但病人对其妄想系统丧失全部自知力”。从本病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关系和随访结果看,其中大多数病人最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而且家族中精神病患者也多属于精神分裂症。,偏执狂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多发于中年,男性约占70%,脑力劳动者发生率较高。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本症发生中的作用可能不明显。病前大多具有特殊的个性缺陷,表现为主观、固执、自负、敏感多疑、易激动、自尊心过强等。推理过程具有一定逻辑性,条理清楚,自成体系。病人的人格保持完整,情感活跃与思维、行为相协调一致,没有幻觉或其他精神异常。患者谈吐清晰,讲话头头是道。若妄想不暴露,则与常人无异
5、。,类偏执狂,又称偏执状态。与偏执狂类似的一种状态。其妄想系统化程度较差,可能有泛化,有时出现幻觉。起病年龄多在30岁以后。多数学者认为:本症是不健全人格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多缓慢起病,病程迁延,不发生精神衰退,但经治疗,半数以上的病人可获好转。,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妄想,多为被迫害妄想,可见夸大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等。是对现实中某一事件的曲解。妄想的系统性、严密性和牢固性都不如偏执狂。无休止地纠缠他人,攻击妄想对象或“仇人”,反复诉讼不止,可偶然出现幻觉,内容与妄想紧密配合。人格保持完整,工作、学习和社会适应尚好,智能完好无缺。,更年期偏执状态,又名更年期妄想症。首次发病于中年过
6、渡到老年这一年龄阶段,临床特点从具有一定程度系统化之偏执性妄想为主,同时并焦虑不安、紧张不宁的情绪障碍,伴随各种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人格相对完整,预后比较良好。一般认为机体走向衰老,内分泌功能失调,各种躯体疾患易发,器官功能相应减退,机体敏感,对精神因素的耐受力也趋脆弱。,临床表现,临床特点虽以偏执妄想为主,但妄想系统性不强,结构简单,内容常见嫉妒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等。可伴有听、嗅、味等幻觉,常与妄想相关。,诊断与鉴别诊断,偏执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
7、30岁以后起病者较多。 CCMD-3: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3个月。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治疗,对有危害社会行为者,应严加监护;必要时需较长时间住院监护、管理、治疗。1.治疗时应尽量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对其处境,表示同情,适时开导,避免被卷入其妄想中。2.心理治疗是一种很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3.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时进行。先帮助病人解决一些他所关心的症状。
8、4.电抽搐可改变疾病严重期的妄想、幻觉。,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概念 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组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起病急骤,缓解迅速。ICD-10将此类疾病作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病因 发病前受到一件或多件在类似环境下对该文化环境中大多数人构成应激事件发生,可数小时,急性起病, 一般一月内可痊愈。,诊断标准,急性起病(2周以内),有相应的急性应激。CCMD-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指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神障碍,多数病人能缓解或基本缓解。症状标准精神病性症状,至少需符合下列1项:片断妄想,或多种妄想;片断幻觉,或多种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严重标准日常生活、社会功能
9、严重受损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数小时到1个月。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妄想阵发,一般无明显发病诱因,常突然急性起病,多在1周内症状达到高峰,以短暂妄想为主,可有情感和行为障碍。多见于青壮年,不发生于儿童,50岁以后罕见。诊断标准 22。3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症状标准。以突然产生多种结构松散,变换不定的妄想为主,如被害、夸大、嫉妒,或宗教妄想。可伴有恍惚、错觉、短暂幻觉、人格解体,或运动增多或减少;病程短暂,但部分病例可长达3个月;排除反应性精神病、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
10、碍,或有持续性幻觉与特征性思维障碍的分裂样精神病。,23感应性精神病,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精神障碍,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夫妻、师生等),其妄想内容相似。症状标准 23起病前已有一位长期相处、关系密切的亲人患有妄想症状的精神病,继而病人出现精神病,且妄想内容相似;病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家庭中,外界交往少。被感应病人与原发病人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感应者处权威地位,被感应者具有驯服、依赖等人格特点;以妄想为主要临床相。,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病程标准病程有迁延趋势,但被感应者与原发病者隔离后,被感应者可缓解。 排除标准排除偶然同时或先后发病,但
11、彼此没有明显影响的病例。,旅途精神病 概述,在旅行途中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Prokop(1965)和Nilsson(1966)将在国外旅行引起的精神障碍称为旅行精神病。 Streltzer J (1979)对在精神科急诊就诊病例的临床分析,认为可分两类:一类称“椰子香蕉综合征”,另一类属于旅行者对旅行本身体验的反映,对后者的描述与旅途精神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符。福田一彦(1987)报道2例旅行精神病。 1986年“全国司法精神病学研讨会”有相关报道。1993年7月在旅顺召开的CCMD-2修订的全国会议上,提出将旅途精神病纳入CCMD系统。 2019年9月在黄山召开了全国性的“旅途精神病研讨会”
12、。,病因学,Nilsson:旅途精神病的发病原因有三点:由于语言知识贫乏而引起的言语隔阂;疲劳引起的活力减低;病前有分裂性或癔症性的个性。,“旅途精神病的综合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多数为初次乘车,文化程度低、以农民及打工者居多,青壮年为主,乘车时间长,连续不眠。列车超员严重,车厢内CO2浓度高,大部分患者无座位,站立或困于一隅,身体活动受限,极度疲劳。长时间不进食或很少,饮水减少,身体内环境失代偿,出现生理指标的异常。心理评定得知:患者具有内向或偏执的性格。故此病具有一定的易感心理素质。患者往往上车前就有焦虑不安大多是首次出门,携带有来之不易的创业本钱,处于陌生的车厢内,缺乏人
13、际交流;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持续高度的警戒状态。发病有一定的地理和时间分布规律:从内地至乌鲁木齐的兰新线一段最多;1月至3月春运高峰期间最多。,症状学,症状学表现的R型聚类分析得出四类症状群:第一类为地点定向障碍、伤人、人物定向障碍、自我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无法有效交谈、焦虑;第二类是眼神迷茫、无目的行为、其他妄想、幻嗅、毁物;第三类是被害妄想、恐怖、跳车、幻听、胡言乱语、错觉、遗忘、痴笑、理解困难、言语零乱;第四类是关系妄想、哭泣、幻视、幻味、忧郁。从临床分型可归纳为两类:一类以意识障碍为主,一类以思维障碍及行为障碍等为主。,诊断,指一种病前存在明显的综合性应激因素(如精神刺激、过度疲劳、
14、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在旅行途中(铁路、公路、水路,或空中旅行等),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片断的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病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1周内可自行缓解。诊断应排除癔症和旅途中发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CCMD-3症状标准在旅行途中(铁路、公路、水路,或空中旅行等),急性起病。病前有明显精神应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综合因素作用。常可出现意识障碍,片断的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病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
15、数小时至1周内自行缓解。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和旅途中发生 的其他精神障碍,如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治疗: 对主动向乘务员反映有头昏、紧张等表现的旅客,除耐心安慰外,应改善患者的旅行环境,充分休息,可给予地西泮5mg口服,注意观察,专人监护。 当患者意识障碍较轻,无冲动或兴奋紊乱时,可给与氟哌啶醇4mg口服,或氯丙嗪50mg口服,46小时一次,同时加强监护。 当患者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或有被害妄想时,须肌肉注射地西泮510mg,46小时一次。病情不见好转,可肌肉注射氟哌啶醇,每次510mg,合并东莨菪碱0.3mg,46小时一次,症状缓解后改用口服片剂,每次6mg,46小时一次。由于患者的惊恐反应,易出现自杀、自残和伤人行为,故必须隔离保护,必要时用保护带约束病人。必要时就近停止旅行,护送至医院给予治疗。,病程和转归:病程多在数小时至1周左右,积极改善车厢内空气流动及供暖空调效果,加强列车上饮水及食物供应。减低列车超载率,增加客运车次,开行高速列车,减少旅行时间。限制客运高峰期外出打工者出乘,加强对首次外出打工者的监护及早期发现病人。提高乘务员服务质量,加强对精神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列车广播等宣传旅行常识,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减少或消除旅途精神病的发生,确保旅途安全及客运的正常进行。,预防措施:,谢谢!,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下载使用,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