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静谧与空灵之隽永人声本期 Naxos 发行的这张专辑是柴科夫斯基宗教音乐的合唱作品,名为圣约翰?克里索斯通的礼拜 (Op.41) 。这是为无伴奏人声而作的俄罗斯东正教礼拜仪式的十六段合唱配乐,柴科夫斯基充分汲取了教堂音乐的风格,在他的这部合唱作品中,人声合唱层次分明,如在云端般壮丽,又带着悠远的神秘感。 无伴奏人声合唱发源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唱诗班。在中世纪的教堂里,所有音乐都是用人声清唱的。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音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声音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柴科夫斯基身处浪漫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无伴奏合唱减少,合唱常常出现在管弦乐、歌剧等大型作品中,甚至连宗教作品
2、也被赋予了世俗情感。然而柴科夫斯基依然在传统的无伴奏基础上创作了这部合唱作品,音乐基于主调色彩之上,音乐形象活泼而不失庄严。 专辑中的第一首无伴奏人声合唱“Great Litany”意为“大连祷” 。祷文之意是可用于圣餐礼前或早晚祷祝文之后或单独使用,尤以在大斋节期及特祷日使用为宜,用时可跪下、站立或于行列进行中,读或唱皆可。柴科夫斯基为总祷文创作了一段简短的合唱配乐,在这短短的六分钟的人声合唱中,他将声部安排得紧密而具有层次感,合唱始于一个刚劲有力的男声,随之缓缓进入的女高声部与一直持续的男低声部相互交错,全曲流露出美声唱法的意蕴,天籁之音宛如直冲云霄。 2第二首合唱作品短祷荣耀归于父 (S
3、hort Litany-Glory be to the Father)以及第三首短祷 (Short Litany)非常短小,只有两到三分钟。这两首作品都以活泼的形式展开,四个声部同时唱出主题,乐句短小,活泼跳跃,给予听众亢奋而又激昂的听觉效果。最值得关注的是合唱的结尾处是以一段独唱、众人跟唱的形式结束全曲,留下无限神秘的遐想。 专辑中的第四首合唱“TropariaTrisagion”是指东正教三唱圣载上帝的赞美诗。短小的人声合唱仅仅有四分钟,音乐随着众人合唱的“哈利路亚”开始。这首合唱的特色之处在于一个男声部的独唱,是这首合唱的“独角戏” ,恰似对上帝的赞美之意,意味无穷。 “福音”一词来自于
4、基督教用语,指有益于众人的好消息。本张专辑中的第五首合唱“Prokimeon-Gospel”便译为“福音书” 。合唱中,独唱与合唱形成了“对话”形式,仿佛人们在与上帝“交谈” ,上帝为众人带来喜讯,音乐庄严肃穆而又神秘。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向来以悠长、抒情的旋律而闻名,他的合唱作品也不例外。本张专辑中的第六首合唱为忠诚而祈祷 (Prayers for the Faithful) ,人声绵长而抒情,众人是虔诚的信徒,祈祷上帝,渴望救赎。第七首合唱作品基路伯赞歌 (Cherubikon)以旋律悠长而大放光彩,此首人声合唱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抒情、叙事、激昂。持续的男低音将抒情段落的情绪表现得较为忧伤
5、,如众人正在祈祷;叙事段落像是在求助于上帝,而激昂段落众人仿佛看到了上帝的降临,解救众生。合唱结尾处以“哈利路亚”的唱词终止全曲。 3为奉献而祈祷 (Litany for the Offering) , “教堂中传来众人像上帝祈祷的声音,神父带领众人向上帝祷告” ,这是专辑中的第八首合唱。音乐仍然以“对答”的形式进行,流露出作曲家对上帝的虔诚信仰。第九首教义 (Creed)在声部的节奏上安排较为紧密,起伏跌宕,轻快动听。 赞美诗是基督教举行崇拜仪式时所唱的赞美上帝的诗歌,其内容是对上帝的称颂、感谢、祈求。早期的赞美诗都是无和声无伴奏的,柴科夫斯基继承传统并推陈出新,在他的合唱作品中加入了众多音
6、乐元素,让他的宗教作品严谨却不失风采。 专辑中第十首是引言-圣哉经-奉献 (Preface-Sanctus-Consecration) ,包括三段式的合唱片段。引言以一段人声独唱的形式展现,中段是“带有圣哉的赞美诗” ,抒情而缓慢,表现出对上帝的崇敬之意,最后以无限绵长之音结束全曲。 求降圣灵文 (Epiclesis)是专辑中的第十一首合唱作品。缓慢的女高声部首先进入,持续的男低声部一直围绕着女高声部,各个声部相互缭绕,层次分明。第十二首给上帝之母的赞美诗 (Hymn to the Mother of God) ,音乐一开始,女高声部便与女中声部向两个方向进行,男高与男低声部以“跟随”的方式与
7、女高声部相和,音乐平静而又灵动。第十三首合唱是只有一分十二秒的代祷者 (Prayer of Intercession) ,四个声部同时进入,整首合唱都以平稳进行缓缓展开,激起听众内心阵阵涟漪却又波澜不惊。 主的代祷者 (The Lords Prayer)时长五分十六秒,是此专辑4中篇幅较长的合唱作品之一,也是柴科夫斯基煞费笔墨的一首作品。柴科夫斯基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他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将自己与上帝联系在一起,使用了严密的和声,且尽量避免情感的抒发,追求宗教音乐中庄严肃穆的音乐风格,从而与“上帝”产生更多的共鸣。 专辑中的最后两首合唱曲分别是交流赞美诗 (Communion Hymn)与关于忠诚、
8、感恩、祝福的交流 (Communion of the Faithful-Thanksgiving-Blessing) 。在交流赞美诗中,作曲家更多想要表达的是静谧,希望得到上帝的怜悯,尤其是“哈利路亚”的唱词一直在女高女中声部交替进行,这种演唱方式类似于格里高利圣咏当中的“交替歌唱” ,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关于忠诚、感恩、祝福的交流长达七分多钟,是整张专辑中篇幅最长的一首人声合唱。作曲家运用的演唱方式有独唱、齐唱以及应答歌唱,形式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相似,乐曲的结尾处伴有“敲钟声” ,模仿教堂钟声,弥漫着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后人总是亲切地称柴科夫斯基为“老柴” ,只因他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给后人留下的这部宗教人声合唱,虽未广泛流传,却成为了世界文化艺术中永恒的绚烂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