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美丽中国是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及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要想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寻求帮助。我们必须在全面理解美丽中国的内涵和背景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为指导,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完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2012 年 11 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美丽中国是我
2、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发展。怎样正确对待和改造自然界,如何建设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美丽中国”思想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自然观的核心内容,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环境恶化的根源,还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为我们今天“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可行的、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由自然界进化而2来的,是先有的自然界而后才有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人类生存发展离不
3、开自然界,自然就是人存在的物质基础。 其次,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马克思主义认为,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环节是“劳动” 。劳动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也是人与自然实现物质交换的中介。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劳动只是整个自然界自然循环的一环,决不能超越自然生态的限制,而应该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马克思在赞叹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经济发展背后所付出的惨痛的环境代价。因此,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生态危机,而且必须从制度入手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美丽中国的内涵 (1)生态
4、环境的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美丽中国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生态伦理形态,它体现着科学发展之美。因此, “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1,更是美丽中国的美中要义。 (2)生态文化的人文之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古崇尚“和谐”文化。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3思想的精髓,如今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和合生态文化。 (3)社会生活的和谐之美 美的生活会让人趋于至
5、真至善。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创造美好的环境,有利于全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更有利于美丽中国的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促使广大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美丽中国”思想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题及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从哲学层面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即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为我们指明
6、了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有不尊重自然,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行为都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为了人类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将自然看成人类的亲密伙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发展。 4(二)美丽中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美丽中国建设注重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相互联系及融合,体现了生态哲学有机整体的思想;美丽中国所强调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及“五位一体
7、”的战略布局,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辩证的生态哲学思想;美丽中国注重将环境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结合,使经济社会能够健康、良性发展,为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因此,我们可以说美丽中国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的措施 1、确立生态文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意识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基础。转变传统的生态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培育正确的生态意识,是以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生态运行良好为显著特征的美丽中国对其公民的基本要求
8、。所以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应确立正确的、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加强公民的生态素质教育,培养民众的生态思维,提升公民的生态素养。 2、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现阶段,虽然我国环境法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为了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机制改革,主动将环境质量纳入公共服务领域、并加强各级政府的环境质量综合考核,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重构环境立法体系及完善基本制度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5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不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积极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9、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4、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设美丽中国,要改变以往的不合理的、不符合自然和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形成符合美丽中国要求的绿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2014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在 APEC 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李世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6李学林,郑亚娅.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经济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9) 7张洪生,金巍.创新的力量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探析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8陈晓辉.“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培育探析J.生态经济,2013(8) 9曾建平.中国梦与美丽中国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10廖乐焕.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推进美丽中国建设J.创6造,2014(7).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