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前行的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4097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着前行的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执着前行的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执着前行的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执着前行的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执着前行的人摘 要:高行健早期戏剧作品车站 、四个现代折子戏 、 独白、 野人中,塑造了一个个大胆走自己路的人。他们都是对生活抱着理想,憧憬,执着于事业、爱情等美好事物,不顾世俗的成见,勇于开创新的艺术人生,是一个个积极行走,寻找自己道路的人。 关键词:早期作品;走自己的路; 探索者 高行健在早期戏剧作品车站 、四个现代折子戏 、 独白 、 野人中,塑造了一个个大胆走自己路的人。 车站是一出荒诞剧,人们站在一个被废弃不用的车站等着坐车进城,当汽车一辆接一辆过去之后,人们只是一味地责骂汽车公司,却没人去考察原因,只有一位“沉默的人” ,当第三辆汽车开走后,不再等待,他大步向城里走去,这是剧作家

2、刻画的主人公,是一个大胆走自己的路的人。留在车站的人还在无望地等待,时间一分一秒,一年,十年过去了,人们才慢慢觉醒,最后离开了车站,剧作家通过荒诞、变形的手法,表达的是他对生活的真实观察,人们在生活中做出选择时,内心往往有着憧憬,但人的惰性也很顽固,不愿意在现实安排好的情境下,多去想想,为什么汽车一再过去,没有一辆停留,如果只是责备汽车公司,虽然便宜,但是于事无补,为什么不去积极地寻找出路,把大好青春年华浪费掉。就像曹禺所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主题,带有普遍的意义。有人说车站模仿了等待戈多 ,从时间压缩、变形来说,有一2些模仿的痕迹,都是在同一个空间,时间过得很快,但两者的主题不同,等待戈多表达

3、的是愿望和希望迟迟等不来,表达了剧作家对世界的绝望、虚无的思想。 车站想表达的是更积极的主题,剧作家希望大家不要只是无谓的等待,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这出戏属于写意戏剧,采用了寓实于虚、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其不注重对现实人生的具象摹写,而着力于人物心灵的抒发与事件本质的探求。在形似与神似之间它注重神似,强调以形传神,只是传“神”所需,情节、冲突均被弱化、淡化,甚至失去了某些合理性。 四个现代折子戏 、 独白刻画了一个个执着的探索者。 四个现代折子戏 (包括模仿者 、 躲雨 、 行路难 、 卡巴拉山口 ) , 模仿者中出现了一个执着创新的艺术家,这主儿,他要去投稿,走创新的路,但他的影子挡着他的

4、路,于是这主儿与自己的影子展开对话,影子是因袭、墨守陈规的另一个自我。剧中这主儿对影子说:“你倒是走不走呀!你要是不走我可走啦唉,你这人装模作样,让来让去,到人家真走了,你倒又硬是挡道!你这不虚伪吗?你让我?我说你呢,你说不让,我不明明让开了,可你不走怪得了谁?我不能同你闲耗,我有事!”这主儿其实在自己艺术的探索道路上主要受到自己内心的阻力,虽然这样,他反身自省,最后还是执着前行了。 行路难中的演员甲扮演的小丑也是一个执意前行,寻找出路的人。即使同行者离开自己,也不放弃。 躲雨中通过两个年轻姑娘躲雨,欣赏雨景,内心的表白,同时通过一个老人的旁边观审,表现了年轻姑娘的单纯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喀

5、巴拉山口通过剧中两个地点、两组人物:司机与姑娘、乘务员与乘客的对比,表现了人们渴望走出困难,迎接美好生活的愿望。 独白中刻画了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砌了一堵墙,又当众拆掉,可以说是高行健戏剧创新的宣言,决心打破“第四堵墙”戏剧的形象演绎,这个人是一个执着艺术创新的人。 高行健的戏剧野人虽然采用了复调叙述结构,但全剧通过生态学家的叙述串连在一起,全剧贯穿了多条线索,像生态学家与妻子芳及幺妹子之间的感情纠葛;老歌师曾伯唱黑暗传及其遭遇;梁队长与采购员及做木头生意人的事情;记者对林主任及刘拐子等农民的采访调查;野人学家与非野人学家对细毛的采访,博士与偷猎丹顶鹤的人之间的斗争等,这种种线索时而并列、时而交叉

6、,像一部大型交响乐谱,响彻舞台。但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最主要的人物生态学家个人的存在,他对自己及周边生活的观察,带给观众强烈的情绪化的色彩,而生态学家本人就是一个执着事业,追求真理的人。 总之,高行健早期的这些作品共同点在于写了一个执着前行的行路者,像车站中沉默的人, 模仿者中执着前行的这主儿, 行路难中的演员甲扮演的小丑, 躲雨中的两个姑娘, 喀巴拉山口中的司机、乘务员, 独白中的演员 , 野人中的生态学家,都是对生活抱着理想,憧憬,执着于事业、爱情等美好事物,是一个积极行走,寻找自己道路的人。 参考文献: 41 河雨编.高行健经典作品集 ,上海:新世纪出版社,2000 年10 月. 2 高行健.高行健戏剧集 ,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年 6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