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资本逻辑视域下的信仰问题摘要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以来,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丰裕,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些无疑和资本逻辑思维息息相关。然而,由于资本逻辑的无限扩张,人们的欲望逐渐膨胀,整个社会笼罩在金钱化与资本化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了异化,进而人们的信仰出现了危机。本文正是从资本逻辑的视角出发,分析资本逻辑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而导致了人们信仰危机的出现,科学崇高信仰的重建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马克思 资本逻辑 信仰问题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18-02 一、资本逻辑与社
2、会生活 第一,资本逻辑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划分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奔走于全球各地寻找利益的最大化。马克思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这种游走于世界范围内的开发和联系,促进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古老落户地区的文明也被卷入到了世界文明中来。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工具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2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资本家只不过是资本的化身而已,从世界文明
3、的进程而言,资本逻辑的这种思维方式,无疑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 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促进了人们精神风貌的改变,信仰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则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刚开始的发展阶段,信仰还充满满腔热情,指导着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这些物质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人们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更离不开人们心中的那份信仰。概而言之,资本逻辑保持在一定程度的范围内的时候,会促进人们精神生活风貌的提升,为人们非异化信仰的确立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第二,资本逻辑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异化的出
4、现。信仰根植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同时信仰又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逻辑的过度膨胀,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异化,那么信仰异化的出现也不可避免。马克思说:“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人的尊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正是由于资本家的贪婪性,在资本逻辑幽灵的统治下,人的尊严已经被物化,人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屈服于物化的世界。原本无价的尊严,逐渐被资本家无耻的、鄙俗的、赤裸裸的手段所践踏。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人们精神生活已经被金钱化,再怎么温馨的精神交往和
5、精神生活,只不过是资本逻辑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反3映。 正是由于资产阶级私欲的扩张,资本家对工人进行非人的折磨,人们精神异化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我们也了解到工人只不过是资本家的私有物而已,无精神生活可言。对于工人而言,所谓的精神生活只不过是维持自身的生存,原本人自身丰富的精神生活已经被降低到动物式简单的生存层面。对于资本家来说,精神生活的异化表现为追求资本的再增值,资本家唯一信仰的就是金钱和权利。 二、资本逻辑与信仰异化 首先,异化劳动的存在直接造成了信仰异化的出现。在马克思的哲学语境中,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异化劳动的存在决定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异化和信仰的异化。
6、马克思说:“同样,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了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人原本有自己的类特性,人的类活动是自由的和有意识的,但是异化劳动的存在却改变了人自身的这种生命活动。 “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这就足以说明,异化劳动导致了人与动物区别的弱化,此时的人只不过是维持生物性存在的人,何谈人的精神生活和信仰。 正是在异化劳动的影响下,信仰异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人们自身为了维持生存,信仰会朝着有利于解决生计问题的方向发展。在人们的感性实践活动中,金钱化和资本化的信仰占据
7、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指引着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信仰异化的出现是现实社4会生活的反映,人成为了自身发展的手段,而不是自身发展的目的,整个社会关系也出现了异化。 其次,信仰异化的出现不利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演进。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了动力,至少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显得落寞,信仰异化和信仰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在西方的哲学史传统中,理性主义对人们的统治占据了长期地位,人们信奉理性,理性的地位被极大地抬升。从叔本华和尼采开始,人们就开始反思这个现代社会,试图去认识这个现实的生活世界。工具理性长期横行,人们受资本逻辑
8、的影响,人们的信仰出现了危机,在尼采哲学的语境中,就表现为虚无主义的出现,这才有了尼采著名的“上帝之死”的著名哲理。信仰异化的出现,表明了人们精神生活出现了问题,这是不利于社会文明形态的发展演进。正是信仰危机的出现,使得这个社会的发展陷入了病态中。人原本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正是由于现代性的因素,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客关系被颠倒了。原本在人们心中神圣的上帝也被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所代替,人们的信仰只不过是满足人自身私欲的手段,正如福柯所说的“人已经死了” 。 “福柯认为,人关于自身的迷梦已到了尽头,现代的丧钟正开始敲响。 ”福柯所表达对现代性的批判,其实为理解现代性社会中信仰危机出现提供了哲学反思。从
9、社会发展方面来说,信仰危机的出现只会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要使得社会的发展更加健康,对于信仰异化的扬弃则十分必要。 最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信仰异化的根源所在。5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实践活动是以工具理性为指导,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则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最终目的。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性质,造成了人们信奉资本,因为资本能够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进而能满足人们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是在这种信仰的指引下,出现了“私有制使得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
10、们的。 ”不难理解,私有制使得人们变得片面,作为资本而存在的拥有物,即满足人们生物层面需求的时候才是人们自己的,这就把全面发展的人降低到了动物的层面上。 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中,资本逻辑无疑是资本家敛财的帮凶,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心态,加剧了信仰危机的程度。试想一下,一个社会总是处在追求财富的浪潮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势必会造成影响。信仰危机的加深,使得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资本批判 ,即对反映资本这种生产关系的观念、范畴展开前提性批判,并由此揭露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的形成机制和规律,才有可能。 ”所以,对信仰异化和信仰危机的认识,要从资本所处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进行,因为资本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处在
11、特定的社会阶段和社会关系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认清信仰异化的根源所在。 三、资本逻辑与信仰重建 科学辩证地看待资本在信仰重建中的作用。在前面的论述中,笔者更多的是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批判。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在人们物质6生活水平的提升方面的作用很明显。信仰异化的出现,只不过是资本逻辑的思维方式超出了一定度的范围,正是资本逻辑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法控制,才造成了人们思想观念的金钱化和资本化,进而影响到人们根植于现实生活当中的信仰。尽管如此,信仰的重建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资本的作用还是应该发挥,只是资本并不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发挥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离不开资本逻辑的推动,资本的自身价值
12、就应该在经济的发展中得以体现。然而,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则不能用资本的原则来衡量,否则的话,资本逻辑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社会问题的出现则不可避免,信仰异化的问题也会重新出现。总之,在社会的发展中,资本要遵循一定的适用原则。 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崇高的信仰。在社会发展的环境中,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科学信仰的树立也势必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社会范围内对人们进行引导,有着积极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如果能被广大人民所掌握
13、,就会变成物质力量,从而促进人们实践活动的发展。同时马克思又说:“理论需要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纵观中国的现实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们科学信仰的支撑,因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又符合中国的现时7代国情,引导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有其现实性基础。 总之,对于信仰异化问题要从资本逻辑的视角进行分析,要把对信仰异化的扬弃看作是一个过程,而不能一蹴而就。马克思就说过:“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资本逻辑促使信仰出现了异化,同时资本的发展也
14、为信仰异化扬弃准备了条件,不断积累埋葬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物质性基础。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32.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85. 韩秋红,王艳华等.现代西方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41. 胡刘.“资本批判”与历史认识论的科学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15(0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13.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韩秋红,王艳华等.现代西方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