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初探摘要: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更好发挥。但也应看到存在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的问题。本文就转变观念和教学方法、活跃思维、教学互动以及自主学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 学习评价 互动学习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旧有的教学观念、学生观念、教材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顺应时代的潮流发生转变。教师愈发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化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多元化教师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
2、、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 在新课程改革中,发现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不足,流于形式,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不足;合作学习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状况,只考虑了形式而忽视了时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时常发生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2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部分教师没有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深意,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学生却难以探索和掌握新知识。这种探究,充其量只不过是
3、一种数学游戏,不利于学生发展。 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啪,啪,啪,表扬他!” “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 ,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 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索,没有目标,讨论时间颇长,却得不到任何有效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确实“放羊式”的教学路子。与此同时,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只要学生表
4、现出困难就马上进行指导,将启发式学习变成了变相灌输,学生成了提线木偶。于新课改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中往往重视3备教,忽视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老师的备课根本上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内容的不同明确学习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对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进行针对性引导。积极思索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5、及总结归纳能力。 (2)上课:打破走教案的窠臼,打造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着变化发展,具有许多偶发性因素,纵使教师对学情考虑十分细致,也可能会有偶发性场景发生。特别是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时,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机智的进行利用,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教师一是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偶发因素并积极利用的意识,令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更加活泼。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对教育过程的把控以及引导能力。 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1)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6、。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和应用知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非单纯的记忆;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的宏观、全面的理解,而非对单个知识点的记忆。这些都迫切的需要我们将学习方式的中心由接受转变为探索,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有可能实现有意义学习。 (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并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最后能够4用语言流畅的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
7、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具体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 ,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3.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学是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是裁判者。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发展过程。没有交往与互动,就不存在、不发生教学。师
8、生在教学中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四、结语 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朱桂莲,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浅探J,考试周刊,2013 年 68期. 2吴素芳,演示法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95年 34 期. 3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 年 26 期. 4阎春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 ,2014 年 01 期. 5李豪,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