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现代职业学校机械制造类教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摘 要:本文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探讨当前机械制造类实践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职业学校;机械制造类;教学;课程改革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职业教育的教学从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设计、课程的考核和评价都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并且取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和成绩。当然,在这种改革的大潮中,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课程也相应的做出调整,逐步从理论化走向了市场化。同时,由于毕业生岗位设置的不同,也涉及到
2、不同的行业,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背景 职业学校的机械制造类专业与本科院校的机械制造类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过去在培养模式上,职业院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从事生产、服务等岗位需要的技术人员,也包括从事设计、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显得成就和落后。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引起了学校进行反思,职业学校培养的机械类学生不仅是基层的生产服务人员,还应从事机械工程专业领域的制造、销售等方面的高级专门性技术人才,所以更应当加强学校对培养模式观念的转变。职业学校的理念一2再强调要实现重基础、宽口径、强应用为原则建立的的新目标,所以我
3、们知道文化基础课程不能减少,但是专业课程和知识量又要跟上,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科和课程之间的交叉,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的使用生产岗位。 二、现阶段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从指定的标准中,我们明显看出高职学校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院校,所以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就要从教育课程抓起,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理论教学为支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但是综合现阶段职业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我们发现存在如下的问题: 1.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
4、的培养。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实践课在高职教育中的比例是不可忽视。在国外,有些成熟的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占到了总课时的 80%,但是在我国目前理论课教学比重仍然要超过实践性教学,就从这一点上就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2.实践性教学缺乏实用的教材。纵观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教育课程所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原技工学校各工种的实训教材,有的实训教材虽然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但是没有成套的指导教材,在某些方面是不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 3.经费缺乏,实训设备不充足。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但是仍然还存在实训设施的投入与教学需要不相适应
5、,实验设3备不够用,设备的更新换代等等问题。 4.对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探究不够。现在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直接毕业后就进了学校,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也不够强,加上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很少有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长期这样,必然会影响实践性教学的深入研究,从大的方面说,没有很好地亲身实践,授课过程中也可能会误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专业要求,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方式改革等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基础课仍然是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奠定
6、扎实的基础。此外,专业课程应该进一步分化和加强。如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方面知识的教学,教师不但要进行适当的理论指导,还要重视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完成各种制作设计,结合实际,掌握有关的机械零件和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数控编程和加工方面的知识,则需要教师先安排好教学的进程以及制定好相应的评分标准,既要做好理论的阐述,更要重视实践指导和现场的评分,切实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的专业内容。还有包括工厂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教师也不能忽视,明确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对于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是绝对不能
7、离开实际而空谈,所以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先给出学生任务,让学生提前了4解要学习的东西,然后在根据任务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单,最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3.教学方法的设计。新时期学生的个性显著,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在适应现在的课堂,所以改革教学方法是必然的趋势。职业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由传统的讲授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法进行教学,由原来的课堂教学变为车间真是情景教学,由启发式教学延伸到“引导文教学法”等等。 4.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了促进教学内容进一步的深化,机械制造类教育课程的改革不可忽视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总体来说,在各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上依然按照传统的百分制进行,但是各个阶段也要
8、有考克的标准,例如绘图知识有关课程、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选用有关课程、机械零部件的制造有关课程等等方面都要最终记录到考核的范围内,从而做到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效的结合起来,将考核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做到考核方法灵活,紧密结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关注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及关键能力的评价。 四、结语 职业学校机械制造类教育课程经历了多年的磨练,整体上已经完成了有关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希望更加结合社会状况,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考核方法等方方面面加大改革的力度,让教育课程更灵活一些,全面实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5参考文献: 1徐文娟.高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6). 2徐文娟.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3肖俊建.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探索与实践.2011. 4闫瑞涛 马光全.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科学. 作者简介:孙恺(1984-2-) ,男,江西赣州人,大学本科学历,助理讲师,江西赣州农业学校,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加工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