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清代李文敏的成扇与对章清李文敏楷书琵琶行成扇,由其孙李白瑜先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捐献给陕西西乡县文化馆。 该成扇为折扇,紫檀木扇板黝黑透亮,扇板宽 2.2 厘米,扇骨长 30厘米。扇正面以楷书录白居易之琵琶行 ,款题“辑亭仁栋大人属即政,愚兄李文敏” ,楷书结体方整而多变,尽显飞动灵秀之韵味;背面绘水墨独钓寒江图 ,署“少尧陈尔禄”行草款;扇板铭刻烫金草书,间饰清代中晚期盛行之钟鼎彝器铭文,其草书飘逸洒脱,与古朴、拙雅之钟鼎铭文相得益彰。 李文敏(18171890 年) ,字少?,号捷峰,西乡县察院街人。 捷峰李公墓志铭记载其生平云:(李)公兄三人,公居季,年十五遭母丧,颜色寝食,动
2、循古制,人叹其有至性。初就外傅,勤诵过成人,为文赖(zhe,同辄)超恒蹊,宿儒多器重十八岁入庠,旋食饩(xi,指明清时经考试取得廪生资格的生员享受廪膳补贴,代表着获得廪生资格) ,从学关中书院。道光丙午(1846 年) ,举于乡。咸丰元年(1851 年),任城固乐城书院山长。二年,殿试中进士,授礼部主事。七年,赴沈阳督办皇陵工程。八年,沙俄入侵东北,奉命赴山海关防营,襄办文案。同治元年(1862 年) ,回京任礼部职方司员外郎及郎中,掌管祠祭印信,参与筹划咸丰皇帝及皇后葬仪。文敏谋划周详,受到赏识,以功升道员加三品衔赏戴花翎。又先后出任凤阳、天津知府。同治九年,升广东按2察使。十年,调任江西按
3、察使。光绪元年,升江西布政使,四年,擢升江西巡抚兼提督军务。时逢江西暴雨成灾,百姓流离失所,情状至惨。文敏亲往灾区视察,饬令地方官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以灾情紧急,不及上奏,先行下令开仓赈济。奏报灾情后,复得朝廷救济,文敏督办得力,得到皇帝嘉奖,民感其德。光绪九年春,文敏为御史某以四大罪状劾奏免官,原品休致归里。十一年,清廷诏起为两江总督,文敏以年老辞。 民国西乡县志载:李文敏对教育亦极关注,江西任上为江西书院增加经费,添置图书,聘请良师,教学之事常亲自过问。同时,他亦不忘桑梓,在江西巡抚任上捐银 4000 两,其中 2000 两为汉南书院经费,2000 两为汉中各县应试学子之补助;又购各种经史
4、子集两份 5900 余卷,捐给汉南书院和西乡丰凝(宁)书院,汉南书院勒碑详载其事。光绪三年,陕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李文敏捐银 2000 两赈济灾民,以其中干两归本县。又请托其兄在城东南以工代赈建修通济桥、东门外跨濠之平政桥(均至今沿用) 。六年,为北山寨沟封禁及补修河堤,捐银 500 两。以上种种,先后捐银不下 18000 余两。他还热心于刊印书籍,曾先后刊印大学衍义补辑要 江西通志等,为地方民众教育做出极大的贡献。归里后,又刊印大生要旨 ,为穷乡僻壤提供常见疾病之防治方法,极力改善百姓生存状况,造福民众。为此,光绪帝诏赐“御史中丞” ,以褒文敏公“古恤犹存”之义行。 光绪九年春为御史某以四大
5、罪状劾奏免官后,李文敏以成扇正面书录白居易琵琶行诗,借诗人对琵琶女坎坷人生的描写,抒发“同是3天涯沦落人。的愤懑情怀。 此外,西乡馆藏有李文敏捷峰水晶对章。对章圆雕狮形钮,印身呈长方体,通高 11.5 厘米、印面边宽 4 厘米,分别为朱文篆书“李文敏印”“捷峰” 。 李文敏对李氏子孙乃至后辈西乡人影响很大,尤如其孙李白瑜(生于光绪三十三年) ,自幼师承家传,又于民国 17 年(1928 年)入沪,师从美专校长刘海粟及潘天寿、张玉良等大师学画,艺路宽泛,善大写意,其竹菊梅兰、山水人物皆着墨不多而意趣盎然。书法长于篆、隶、章草。篆刻宗法秦汉,崇尚朴厚而厌恶纤巧,甚为识家所重。在上海时,曾为郭沫若等
6、名人治印。刘海粟、张善抒为其印谱题字,赞誉有加。于右任当时也很欣赏他的作品,称其为“金石家后起之秀” 。民国 23 年,在西安加入“金石书画会” 。是年,李白瑜去阿房宫遗址闲游,偶拾得古瓦一片,凭着他艺术的灵感,归后琢砚一方,并隶书刻铭其上:“阿房片瓦不值钱,抱残守阙三千年,白瑜得之作砚田。 ”后砚为友人刘弱水(蜀人,后为川大教授) ,转呈郭沫若,郭老很感兴趣,题五言诗一首赠李白瑜,诗曰:“完璞未雕时,玉人抱之泣。一旦化神奇,龙蛇破封蛰。纵令摧毁之,一字一珠粒。媚俗何为者,哲人安所习。 ”此事被传为艺坛佳话。1981 年李白瑜人“终南印社” 。其深厚的造诣和成就也影响了西乡大地,从而在西乡民间产生了大批书画、篆刻爱好者。责编 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