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46631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7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12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12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12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12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生物学特性 (一) 形态与染色 典型形态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有时可见分枝状;因衰老和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可出现多种形态,如球状、串珠状或丝状。革兰染色难以着色,但用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后,不易被3%盐酸酒精脱色。若再用美蓝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呈兰色。齐-尼染色法是常用的一种抗酸性染色法。该菌在体内可形成L型,与细菌的耐药性或复发有关,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1000),(二) 培养特性 此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6.5-6.8。专性需氧,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上

2、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菌落粗糙可能与菌体内含有高浓度的脂质有关。液体培养时生成菌膜。如培养液中加入吐温-80 可使细菌分散呈均匀生长。有毒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索状生长,(三)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故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经8-10d仍有传染性。此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较一般细菌强,在3%HCl或6%H2SO4中不被杀死。因此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以便进行分离培养。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细菌;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

3、即被杀死 ,对紫外线敏感,(五) 变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以及耐药性的变异,BCG就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异株;结核的多耐菌逐渐增多,甚至引起爆发流行,耐要基因在染色体上,菌株发生耐药后毒力亦减弱,尤其是耐异烟肼菌株,二 致病性 (一) 致病物质 该菌不产生内、外毒素以及侵袭酶。其毒力 可能与下述物质有关: 1 荚膜 主要成分为多糖,部分为脂质和蛋 白质。其作用 * 与吞噬细胞表面补体受体3结合,有助于细 菌的粘附与侵入 * 荚膜中多种酶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子 物质,供入侵细菌繁殖的需要 * 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结核杆菌,还可抑制吞 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2.脂质 *

4、 状因子 存在于有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使细菌在液体培养中能形成盘旋的索状生长现象。它的主要毒性是损伤细胞线粒体和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且能抑制粒细胞的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 * 磷脂 能促使单核细胞增生,并使炎灶中的巨噬细胞转为类上皮细胞,从而形成结核结节,* 硫酸脑苷酯 是有毒株细胞壁的成分,能抑制溶酶体同吞噬体的结合,减缓了溶酶体酶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分解、杀伤作用,造成细菌在吞噬细胞内长期存活。 * 蜡质D 是肽糖脂与分枝菌酸的复合物,能引起动物的迟发型超敏反,3.蛋白质 结核分枝杆菌含有多种蛋白质成分有抗原性 。结核菌素就是其中之一,与蜡质结合能使机体致敏。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

5、,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一定作用,(二) 所致疾病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结核,其中以肺结核为最多见,(1)原发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侵入肺泡 被肺泡中吞噬细胞吞噬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 导致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细菌 释放出大量细菌在肺泡内引起渗出性炎症即为原发性灶。细菌随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称原发综合征 感染3-6周,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同时也产生迟发超敏反应,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原发感染灶恶化,结核分枝杆菌经气管淋巴道或血流播散,形成全身性粟粒性结核 。 当机体抵抗力强时,使感染灶形成结核结节。淋巴结病灶逐

6、渐纤维化和钙化,不治自愈。但病灶内常有一定量的细菌长期潜伏,不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也可成为以后内源性感染的来源,(2)原发后感染 亦称复活感染 已痊愈的原发感染可以复活,成为活动性结核病。约有23的活动性结核病是由复活感染所致,且多发生于25岁以上者;继发感染亦可由外界新侵入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外源性感染),特征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淋巴结,其被纤维素包裹干酪样坏死灶可钙化而痊愈,若干酪样结节破溃,排入邻近支气管,则可形成空洞 成为开放型肺结核,痰中带大量的结核杆菌,传染性很强,2 肺外感染 结核杆菌可经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感染,如脑、肾、结核,痰被咽入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一般认为

7、血中播散的大多是L细菌,(三) 免疫性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甚高,但发病率不高。这表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免疫力。(1)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这种免疫系指结核分枝杆菌(或BCG) 进入机体后使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而当细菌或其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力也随之消失。遗传因素决定对结核病的易感染性, HLA-Bw15为易感个体。,(2)体液免疫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目前认为抗体在抗结核免疫方面无保护作用。但高滴度的抗PPD抗体可做为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手段 (3)细胞免疫 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即致敏淋巴细胞与抗原相遇,

8、释放淋巴因子(主要是IFN-),作用于巨噬细胞,促使细胞内溶酶体含量增加。其中酶的活性增高,吞噬能力增强。这种活化的巨噬细胞能消化、杀死被吞入的结核分枝杆菌 ,机体在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细胞免疫的同时,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这种情况可用科霍现象来说明 科霍现象方法 将微量结核分枝杆菌注入易感豚鼠皮下,10-14d后注射部位溃烂、坏死;同时附近淋巴结肿大,干酪样病变,形成慢性溃疡很难愈合。 若将同样剂量的菌皮下注射于曾经感染过结核的豚鼠,经24-8h后在接种的局部迅速发生浅溃烂。但能较快愈合,不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和全身,郭霍现象解释 原发感染因无免疫反应和超敏反应,故结核分枝杆菌迅速扩散全身; 而再

9、感染者因有超敏反应产生,局部反应迅速而强烈,坏死部位很快脱落,而病变则很快愈合不扩散。这又是免疫的表现。 一般认为,这种免疫性与迟发型超敏反应都是细胞免疫性的表现,结核菌素试验 是一种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1.结核菌素试剂:有两种 ,一种为旧结核菌素(OT),系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甘油肉汤中培养4-8w,100加热1h,过滤。滤液在80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10。其中主要成分是旧结核菌素,即结核分枝杆菌蛋白。将其稀释2 000倍,使每0.1ml含5u。,另一种为纯蛋白衍生物 (PPD): PPD有两种:用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 用卡介苗制成

10、的BCG-PPD 每0.1ml含5个单位 2.方法 取PPD或OT5各单位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经48-72h检查反应情况。应特别注意局部有无硬结,不能单独以红晕为标准 ,3.结果分析 阳性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0.5cm,这表明机体曾感染过结核,出现超敏反应,但不表示正患结核病 强阳性硬结直径1.5cm以上,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检查 红肿、硬结直径0.5cm,为阴性,说明无结核感染,但应考虑下述情况:如受试者正处于原发感染的早期,或正患严重结核病 (如全身性结核或;老年人或获得性细胞免疫低下的人,4.应用 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者应接种BCG 结核菌素试验

11、对婴幼儿可作诊断结核病之用 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取不同标本,如喀痰、便、尿、脓汁、胸水、腹水和脑脊液(CSF)等,(一) 涂片染色镜检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取标本直接涂片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如找到抗酸杆菌可初步诊断。如果标本中含的结核分枝杆菌量少 (在105ml以下进) 直接涂片法常不易检出,将石炭酸复红染色过夜,用0.5%盐酸乙醇脱色30s,大多数分枝杆菌L型也可找着色,(二)浓缩集菌法 将标本直接离心沉淀集菌 如无杂菌的脑脊液、胸水、腹水等标本 将痰液、支气管灌洗液等有杂

12、菌的标本,用4%NaOH或3%HCl处理,溶解标本中的粘稠性有机物和杂菌,使痰液中被包裹的细菌释放出来,也可除去杂菌。然后用离心法或用汽油、二甲苯等漂浮法集菌,使细菌浓缩集中后再涂片作抗酸染色,(三) 分离培养 在培养前应标本以适当方法作预处理。后再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常用的固体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及青霉素血液琼脂培养基。37培养,每周观察1次,一般2-4周长出菌落,液体培养基1-2周在管底见有颗粒生长。并可进一步作涂片镜检、生化反应和药敏试验来鉴定,(四) 动物接种 一般将标本注射于豚鼠腹股沟皮吓,3-4w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消瘦,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剖检时可看到淋巴结、肝、脾、肾、肺等脏

13、器的典型结核病变,由病变处可查到抗酸杆菌或经培养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 动物接种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和毒力测定。本法敏感可靠。但手续较繁琐,不能列为常规检查 另外还可用PCR等方法作快速诊断,必要时作L型培养,四、防治原则 (一) 预防 除对结核患者早期发现、隔离和治疗外,BCG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我国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儿童。6个月以内健康婴儿可直接接种;较大儿童须先做结核菌素试验;反应阴性者再接种。一般在接种后6-8w如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则表示接种者已产生免疫力;阴性者应复种。阳性反应可维持5年左右,(二) 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可分为两类: 1 第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

14、肼、利福平、 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它们的疗效好、且毒性较小,能有效地治疗大部分结核病人 2 第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和环丝氨酸等。吡嗪酰胺 (安米平)可进入细胞内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在短程化疗中应用。但此类药物或因疗效较差,或因毒性较大,主要用于对一线抗结核药产生抗药性或 由于耐菌 株增多,强调联合用药,第2节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菌。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很广。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和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形成肉芽肿。麻风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据WHO 1994年统计,全世界1993年仍有约310万麻风病例。根据中国性病麻风病控

15、制中心监测室统计,麻风病在我国的现病人数已由1957年的大约40万减少到1997年现病例4050人。 1997年新发现病例1800人,现有病例主要集中在偏僻山区,草原牧区以及贫困落后地区,1 麻风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呈束状排列的抗酸菌,迄今仍不能人工培养 2 只有人感染麻风。细菌随病人鼻分泌物、痰、汗液、乳汁、精液或阴道分泌物排出,通过直接接触或由飞沫传播 3 潜伏期长,一般是6个月至5年。发病慢、病程长 ,可复发,3 麻风分枝杆菌检查可刮取麻风病人鼻粘膜或皮肤病变检材做涂片,用抗酸性染色法检查有无排列成束的抗酸杆菌。麻风病理活体组织切片检查也是较好的诊断方法 4 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16、曾试用BCG来预防麻风,收到一定效果。治疗主要用砜类,如氨基砜、二乙酰氨苯砜等。利福平也有抑制麻风分枝杆菌的作用,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所引起的病称人畜共患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称为动物源性疾病 由于人类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污染物及动物叮咬等途径感染而致病,这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区或自然疫源。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鲁菌、鼠疫耶氏菌和炭疽芽孢杆菌,第一节 布鲁斯菌属 布鲁斯菌属简称布氏菌属 为一类G短小杆菌,是牛、羊、猪等动物的病原菌,引起母畜流产。人类与病畜或带菌动物接触,或食用染菌肉类、乳制品,可发生感染,称布鲁斯菌病或布氏菌病 本菌属有4个生物种、13

17、个生物型,使人致病的在我国主要有羊布鲁斯菌 、牛布鲁斯菌 、猪布鲁斯菌 和犬布鲁斯菌。其中以羊布鲁斯菌最常见,一 生物学性状 (一) 形态与染色 初次分离呈G小球杆状, 多次传代,牛 和猪布鲁斯菌可变成杆状。无芽胞,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荚膜,(二) 培养特性 本菌为需氧菌。牛布鲁斯菌初次分离时要在5% -10%CO2环境下始能生长 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基 生长较迟缓,加入血清或肝浸液等可促进生长。经37培养48h可长出微小、透明、无色的光滑菌落。有毒株形成S菌落,(三)生化反应 本属细菌大多数能分解尿素和产H2S,根据H2S产生多少和在碱性染料中的生长情况,可鉴别牛、羊和猪3种布鲁斯菌 。,

18、(四) 抗原构造与分型 布鲁斯菌属含有二种抗原物质。一种是M抗原 (羊布鲁斯菌菌体抗原),另一种是A抗原 (牛布鲁斯菌菌体抗原)。两种抗原在3种菌中含量不同。两种抗原MA的比例为 羊布鲁斯菌 201 牛布鲁斯菌 120 猪布鲁斯菌 12 本菌还含有L表面抗原,与沙门菌Vi抗原相似,(五) 抵抗力 本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皮毛、肉和乳制品及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但在湿热6010min死亡;直射日光下10-20min死亡;3%来苏儿中数分钟死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致病因素 *内毒素 是主要致病物质 *侵袭力 透明质酸酶、荚膜等具有较强的侵袭力。使细菌能通过完整的皮肤、粘膜进入体内,并在

19、脏器内大量生长繁殖和快速扩散入血流 *此外,布鲁斯菌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与致病性有关,(二) 所致疾病 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摸直接接触感染 所致疾病:布鲁菌病 病原体随胎畜、羊水等大量排出;隐性感染动物也可经乳汁、粪、尿等长期排菌 人类对布鲁斯菌易感,人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品,细菌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皮肤及眼结膜等途径传染于人,发病过程 细菌侵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在吞噬细胞内繁殖随淋巴流到达淋巴结生长繁殖。经1-6w潜伏期后侵入血流,出现菌血症。由于内毒素的作用患者出现发热、出汗、关节痛和全身乏力等症状。部分细菌进入肝、脾、骨髓等脏器细胞,发热也渐消退

20、。细菌在细胞内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再次进入血流,又出现菌血症,体温再次上升。如此反复呈波浪式热型。故临床上称为波浪热,布氏病人肝、脾肿大,(三) 免疫性 一般认为布鲁斯菌感染后形成的免疫是有菌免疫。但近年来学者认为,随着病程的延续,机体免疫力增强,病菌可被不断消灭,而最终变为无菌免疫。 病后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有调理作用。但由于本菌是细胞内寄生,抗体不易直接发挥作用。故布鲁斯菌以细胞免疫为主。感染后可引起IV型超敏反应。病程中免疫保护和病理损害往往交织存在,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布鲁斯菌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又多不典型,故微生物学检查比较重要 (一) 病原菌分离 急性期取血液,慢性期取骨髓

21、。通常接种于双相肝浸液培养基。置5%-10%CO2环境中37培养。每日倾斜培养物一次,使液体浸湿斜面。大多数阳性培养物在4-7d长出菌落;如30d无菌生长可报告为阴性。若有细菌生长,可根据涂片镜检、CO2需要、H2S产生、染料抑菌试验、血清凝集等以确定型别,(二) 血清学诊断 1 凝集试验:患者在发病1-7d后,血清中出现凝集抗体,症状出现后效价急剧上升,可达1640-11280。转为慢性时效价降至一般水平,并可持续很长时间 有时效价再度上升,应考虑再次感染或复发。一般血清效价1200-1400为阳性诊断标准。测特异IgM可鉴别急性还是慢性感染,2 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一般用于血

22、清凝集试验阴性、却有明显布鲁斯菌病症状的病例。该试验检测的是血清中不完全抗体,比凝集反应更灵敏,阳性出现早,消失晚,急性期和慢性期阳性检出率都较高 3 CF主要是测定IgG型抗体,出现较晚,一般发病3W后出现。在体内存在的时间长,特异性高,以110为阳性。对诊断慢性布鲁斯菌病意义较大。,(三)皮肤试验 即布鲁斯菌素皮肤超敏反应试验,取布鲁菌素或不鲁菌蛋白提取物0.1ml作前臂皮内注射,24-48h后观察结果。红肿浸润的直径在1-2cm者弱阳性,2-3cm者为阳性,4-6cm者为强阳性。若红肿在6-8h内消退者为假阳性 皮试阳性可诊断慢性或曾患过布鲁斯菌病,四、防治原则 预防措施主要是控制和消灭

23、牲畜布鲁斯菌病,切断传播途径和免疫接种三相主要措施 对疫区人畜可接种减毒活菌苗,有效期约一年。急性病人用抗生素治疗,慢性患者可用特异性菌苗脱敏治疗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耶尔森菌属 细菌属于肠杆菌科,包括有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菌体短小、呈多形性、G、不形成芽胞,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许多动物是它们的自然宿主。本属细菌通常先引起啮齿动物、家畜和鸟类等动物感染,人类通过接触动物、被节肢动物叮咬和污染食物等途径感染,一、鼠疫耶尔森菌 鼠疫耶尔森菌是鼠疫的病原菌。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有三次世界大流行。本世纪初,在我国东北地区

24、曾发生过举世瞩目的大流行。日本侵略军曾在哈尔滨市郊建立细菌工厂,用鼠疫耶尔森菌制造细菌武器,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1989-1998年全世界报告的人间鼠疫病例共5440例,死亡681例,病死率11.0%。因此,鼠疫依然威胁着人类,(一)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本菌为卵圆形G短粗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两端浓染,在陈旧培养物或生长在含3%NaCl的肉汤中时呈明显多形态 ,如球形、杆状、棒形或哑铃形等,有时亦可见到着色极浅的细菌轮廓,称菌影,2培养特性 鼠疫耶尔森菌营养要求不高,生长最适温度为26-28,pH为 7.2-7.4。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48h后可长成周边菲薄、中央隆起的菌落

25、。在肉汤培养基中最初为混浊生长,逐渐形成絮状沉淀,48h后形成菌膜,继续静置培养4-5d后,可见丝状物从液面薄膜下垂,呈“钟乳石”状,此特征具有鉴别意义,3抗原构造 抗原构造复杂,至少有18种,重要的有: F1抗原 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荚膜抗原, 是一种不耐热的糖蛋白,具有抗吞噬、激活补体的作用,其特异性高,相应抗体有抗感染作用 V和W抗原 W抗原位于菌体表面,是一种脂蛋白;V抗原是存在于细胞浆中的可溶性蛋白,它们具有形成肉芽肿性损害和在吞噬细胞内存活的能力,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外膜蛋白 这些蛋白在使细菌突破宿主的防御机制、引起宿主发病、导致死亡方面有重要作用 鼠毒素 是一种外毒素,1g即可使鼠

26、死亡,它可以阻断动物肾上腺素能神经和引起心脏损害,但对人的感染作用不清 内毒素 引起发烧休克、DIC等,4抵抗力 鼠疫耶尔森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在湿热70-80经10min或1001min细菌死亡,5%来苏或石炭酸、0.1%-0.2%升汞在20min内可将痰中病菌杀死。在蚤粪和土壤中能存活半年至1年以上。,(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本菌贮存宿主为啮齿类动物 (野鼠、家鼠、黄鼠、旱獭),传播媒介主要是鼠蚤。鼠疫的传播方式是“鼠蚤人”。一般在人类鼠疫流行前,先在鼠类中流行。在蚤吸感染鼠血液的同时,细菌进入蚤体,于前胃中增殖。带菌蚤叮咬人吸血时,先将前胃内容物从口吻注入人体后再吸血,从而将细菌传播给

27、人。临床常见的病型有:,1.腺鼠疫 主要为严重的急性淋巴结炎。一般为单侧,多在腹股沟 (70%),其次在腋下及颈部。引起肿胀、水泡,继而发生坏死与脓疱 2.败血症型鼠疫 多继发于腺鼠疫或肺鼠疫以后,此型最为严重,患者体温升高可达39 -40,可发生DIC、皮肤粘膜出血点与广泛淤斑,致死后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并能伴发支气管炎、脑膜炎等症状,多迅速恶化而死亡 ,3.肺鼠疫 原发性鼠疫多由呼吸道感染,也可由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继发而来。飞沫感染易呈暴发性流行。病人多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喀血,痰中带有大量细菌。呼吸困难、中毒症状严重、全身衰竭。多于2-4d内死亡,病死率极高 免疫性:

28、鼠疫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主要为对F1抗原、V和W抗原的抗体发挥防御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鼠疫为法定甲类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 鼠疫 ,须在指定的具有严密防护措施的专门实验室内,并按严格操作规程进行 标本根据病型不同可分别取血液、喀痰、淋巴结穿刺液等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用美蓝染液单染或革兰染色,镜检观察形态和染色特性;分离培养;必要时可作动物试验,(四)防治原则 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灭鼠疫源的根本措施 鼠疫菌苗有活菌苗、死菌苗和化学菌苗。我国目前选用EV无毒株生产活菌菌制剂。多用皮下、皮内接种,免疫力可维持8-10个月 治疗目前采用磺胺、氯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单独或联合应用,疗效均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