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735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就文艺批评表达了鲜明的观点。这些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多年来,文艺评论界存在不少问题,如习总书记提到的:“一团和气” “一评就跳,一评就骂”的不正常氛围, “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的错误价值观等,这使得文艺批评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文艺评论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找到

2、健康的发展之道。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一批上海以及北京、台湾的不同文艺领域的评论家,共同探讨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 。 文艺批评家的自我修养与品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感慨,习总书记对文艺批评的批评,如“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 , “不能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 ”等等,说得非常到位。 “我们搞文艺评论的人对于批评的问题还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习总书记提得非常尖锐。我个人觉得有一种解放感。习总书记还讲到,批评的品格在于实事求是。也就是鲁迅先生说的,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我觉得现在文艺评论存在两2大问题:有坏不敢说,有好说不好,失去了基本立场。我们有些评论家,包括一

3、些名声很大的评论家,艺术鉴赏的趣味、直觉、能力都比较薄弱,面对一部文艺作品评价不出它的好与坏,即便说好也说不到点子上,评论美院国画系刚毕业的学生的好居然和评论齐白石的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要以习总书记所说的,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来评析和鉴赏作品。如果是评论一部有影响的重要作品,要将之放到整个文艺创作大背景中并要参考大众对这个作品的反响,用美学的、艺术的眼光来关注作品,同时注意:讲好要防止吹捧,讲坏要防止酷评。 ” 在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看来,目前文学评论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多数批评家不在生活第一线。 “九十年代以后进入大学的学生,最重要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无形中跟社会是隔离

4、的,对生活的理解很肤浅。评论家尝试对文学作品进行判断时,是依靠两种经验:个人的生活阅历和阅读书本的知识积累。高校每年培养那么多文学博士、硕士,可是为何评论家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学校教育体制有问题,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没有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反而是把他们引导到一个不关心社会的道路上去。当然,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好的学者,但问题是,如果把这样的学术传统用到与生活必须保持密切联系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领域,就会出现问题。 ” 陈思和认为,文学批评也是创作。 “一个好的作家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这个形象一旦进入社会,就会吸收社会上的各种因素,读者也是带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作品,不过读者的

5、解读往往是片面的,他们没有这个义务来客观判断作品。那么谁对文学创作有一个比较权威3的发言?是评论家。评论家也是从生活出发,借助作家创作的形象来阐述他对生活的理解,如果评论家认为作家对生活的理解没有新的认识,那么他就可能进行批评,如果作家的理解更为深刻,那么评论家可以通过学习,把作家藏在作品中的更深的意蕴阐释出来。 ”在陈思和看来,文学评论家判断作品的依据就在于生活,作为评论家,理论是需要的,可以起到丰富视角的作用,但最关键还是要了解生活,要长期关注研究生活。同时,陈思和也建议自己的学生多评论同代作家的作品,做同代评论, “因为他们跟同代作家面对的是同样的生活,感受也相近,更能够理解作家的甘苦。

6、 ” 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也认为,文学批评是一种创作, “是批评家心理结构和作家心理结构的最大程度的契合,是为了借了你写出我自己的话 ”。 汪涌豪指出,文学批评所面对的对象首先应该是作品本身。 “如果不认真看作品,从各种国外理论中拉来几条杠杠、找几个切口,加上引用一些小说里的人物、情节,自己发挥一通,这样的文学批评,很难说有什么留存价值。 ”汪涌豪表示,认真读作品、从自身感受出发,写有血有肉的文学批评,才是批评家们应该做的。 “真理是很简单的,不需要名词术语、西方理论概念,就是作品能不能引起你心灵的碰撞、共鸣,然后你通过写作去探求其中的血肉印证。一方面使作家未尽之言显露出来,另一方面在作品的树上

7、长出新的枝条。批评家不是干草,不是没有情感血性的。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文艺评论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各个艺术门类的批评都有具有引领作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可能是德高望重4的前辈,也可能是年少气盛的新锐,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开阔的理论性,不是一枝一叶地对作品细节进行分析,而是启示、引领创作者的观念,推动文艺创作的发展创新突破。 ”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缅怀道,当时他正处于戏剧创作的起步、成名阶段,明显感受到当时的戏剧理论、文艺批评的启发和引导,一些品评他作品的学者道出了他尚未觉察的审美意识,促使他的创作由不自觉到自觉,同时评论者也各自丰富了自己的理论。 “我认为,评论家不仅

8、仅为创作者服务。创作者是促发他理论创新的一个客体,通过对客体的评价,评论者收获了理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艺评论。可惜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商品大潮到来以后,传统媒体上出现一批功利主义者,真君子不想趟浑水,转向高校了。进入新世纪,文艺评论有重整山河的意愿,但现在看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改观,评论家身份、评论阵地不独立,独立评论的呼唤还是流于形式。另外,文艺评论运用的理论也很滞后,有的评论家非常勤奋,但认认真真地说了一些过气的话,完全不理解当下。一直以来,上海是文艺理论人才的高地、创作的高地,但目前而言,至少在文艺理论上是滞后的,文艺创作缺乏先验理论的引导。 ” 画家、美术评论家谢春彦告诉笔者,近

9、些年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时会感到找不到方向。他相信好的艺术评论能点化像他这样的迷茫的创作者,可惜现在主流媒体上很难找到这样的评论。谢春彦认为,现在美术评论最大的问题是被商业、名利俘虏,有钱人可以印非常昂贵的画册,请非常有名的评论家写评论,吹捧程度令人咂舌。 “这种红包评论,不是单独的现象,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一些评论家堕落成坐台小姐 ,给钱就5行。你可以写得不好,但不写假话行不行?这种评论不但对被写者起不到点化、促进作用,还会形成一种视觉、心理的污染,尤其对还处于学习阶段、没有形成正确艺术观的年轻人,这是非常有害的。从前讲家国情怀,现在人文精神的弱化成了当下我所看到的美术评论的通病,不容乐观,会误

10、人子弟。知识分子尤其是评论家不可以看不起老百姓,但内心深处必须留有一点最基本的高贵的东西。记得普希金说过,决不轻易低下那高贵的尊严的头颅。现在有多少高贵的头颅?美这个东西虽然讲不清,但是也有个公正的美学标准,不能把个人的喜好作为评论的标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评论家必须要考虑自己发表的评论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 “我觉得,做评论要抱着严谨的态度,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偏爱。我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戏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因为是某个剧种、某个明星演的,几乎所有的评论一边倒地叫好。 ”青年编剧管燕草指出。在她心目中,一个好的评论,并非看了一出戏就马上评,而是必须先了解这个剧种,并与其他剧种进行比较,这样才可

11、能进行比较全方面的评论。 “作为戏曲院团,很希望评论家能站在美学的、理论的高度给戏具体的建议。但是目前戏曲方面的评论家太少,其他领域的文艺评论家往往对戏曲不是很熟悉,一些评论家甚至带着质疑的目光来看,譬如觉得外国音乐剧市场很好,但戏曲的市场在哪里。我认为,两者发展状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 所谓“文艺批评家的自我修养与品格” ,既包含了道德修养层面,也包含了艺术才华层面。优秀的批评家本质上是作家,既要具备“敢于批评”的人格,还要具备“善于批评”的才华,两者缺一不可。 6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家的转型 “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媒体蓬勃发展,改变了文艺评论的形态。网络上文艺评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

12、统评论在内容、方式、语言上存在一定不适应。要适应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以网络评论作为突破口,积极建设和运用各类新媒体工具,推出文艺评论栏目和文艺评论精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艺评论家必须要关注、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文艺评论形态的转变。 知名影评人周黎明告诉笔者,2000 年时他开始写影评,发表在主流媒体上,并在一些报刊上开设专栏。近年来,他发现不少主流报刊的发行量依然非常大,但是影响力式微,不能跟网络上的传播能力相比。 “现在整个格局变了,信息渠道多了,谁都可以在网络上轻易把观点亮出来,评论家的声音只是众多声音中的一种。不过,现在网上信息越来越丰富的同时,

13、鱼目混珠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些标题党的文章对外行的观众可能更有吸引力,理性客观地评论影片的文章反而难以在网络上流传。” 佛吉尼亚军事学院中文教授、美国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博士马纶鹏告诉笔者,美国的文艺评论也受到网络的巨大影响。 “以文学为例, 纽约时报书评 纽约书评 洛杉矶书评都是专门的书评杂志, 国家纽约客和其他杂志每期也会刊有书评,可是日渐萧条;新媒体冲击之下,最流行的还是网络评论,比如亚马逊通过大数据每年都会统计好书种类,刚刚推出 2015 年一百部最佳图书,和纽约时报书评的权威7性和趣味性不相上下。不过在网络上,再好的评论也会被淹没,除非评论本身变成一种现象级的讨论。 ” “过去的十年

14、里,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很多传统媒体的职业影评人被炒鱿鱼,因为大家在网络上就可以看到影评,而且互联网上冒出来的很多影评跟纸媒上是一样的,一种精英化的影评。在美国的网站上,一般网友的发言讲道理的多,捧杀棒杀的比较少。因为在互联网之前,它的影评体系是比较健全的。然而,我们这边的评论界生态本来就有点畸形,互联网的发展也是跨越式的,与美国的方式、条件不一样。 ”周黎明说道。那么国内的影评人该如何面对网络的冲击呢? 周黎明认为,真正有水平的影评人需要去学会用互联网的语言发言。 “比如清华大学的尹鸿老师就是跨平台的专家,他的专业素质非常高,同时他可以把专业素质转化为观众听得懂甚至喜欢的方式在网上表达出来,这

15、样的评论家需要更多一点。 ”周黎明透露,自己也在适应新的传播平台的转变。 “我一开始对微博挺不接受的,一定不能超过 140 字的规定让我特别不习惯,这在我看来往往只能给个结论,无法阐释清楚,但我认为职业影评人的价值是说出所以然,好的影评是给观众提供思考的余地,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那么,为了适应当下表达平台的转变,在微博上表达观点时,我可能会只写一个点,尽量不要光给结论,而给论据,即便是结论也是以轻松的方式说出来,把喜欢的道理写出来。 ” 开放的网络平台上“众声喧哗” ,个人的观点很容易淹没在“各抒己见”的汪洋大海中,但也很容易“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对文艺评论家而言,也是一大挑战。2013 年

16、,周黎明因为批评小时代而遭受郭敬明8粉丝网络上的围攻。周黎明认为,粉丝心态跟评论是最大的天敌,粉丝树立了一个绝对的标准,对偶像做的任何事都是无条件的诚服。既然明白这点为何还要发声呢?什么时候影评人必须要发声呢?周黎明回答道:“当产生误解的时候,比如很多人觉得小时代卖得好所以就是优秀影片。郭敬明有大量粉丝,影片肯定卖得好,但绝对担不起优秀影片的称号,所以出现这个称号时,我觉得有义务站出来表明我的观点。还有,对于那些有才华但是没有宣传经费的影人的优秀作品或者是价值未被充分认识的优秀作品,我也觉得有责任发声表示支持。 ”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表示,过去很多影评对人的价值观、审美

17、观有一种导向作用,但是现在的大众媒体上主要是一些影迷消费性质的评论,有一些写得很精彩,但是格局不会大,不会站在历史人文的概念上判断作品的优劣。 “此外,评论也成为电影宣发环节上的一个链条,大众纸媒上、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以营销为目的的红包评论,而那种有情怀的、严肃并且带有学术性的评论更是难得一见,这是当下电影评论存在的非常大的问题。 ” 当然,也不是没有严肃评论,只是这样的评论必须进入消费的过程、通过媒体,才可能被大众看到。在石川看来,电影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得严肃深度的评论不适应现在的写作传播方式。 “目前主流的报纸也要求时效性,需要评论文章短平快,电影上映后三天内要出稿,这也意味着影评不可能写

18、得很深入。热点几乎把评论绑架了。但是谁规定影评一定要围绕热点呢?非热门的大片、冷僻的话题,经过深入思考、积淀后可能反而更出效果。 ”石川告诉笔者,有闲时,他会坐下来写一些关于某9部经典影片或某电影现象的评论文章,写完后就挂在自己博客上。 “我那个博客访问量很高。文章放上去后我不会去特意关注,但有时偶尔一看,会发现某篇博文 3 万多人看过,有些人收藏,有些人留言,文章的作用就起来了。前一段时间, 大众电影杂志为中国电影 110 周年这个主题向我约了两次搞,因为没有时间写,我婉拒了。后来杂志编辑在我的博客上看到我几年前写的几篇文章,觉得不错,就请求拿去刊登了。这也是网络媒体的好处。 ”石川认为,目

19、前上海影视界站在一线的、能够跟电影现实和产业紧密贴近的评论家很少,倒是有一股清流在民间。 “上海大概有十来个青年影评人,写得很专业。只是主流圈子不会关注他们,一般主流媒体也不会接受他们的评论方式。不过他们有自媒体,在网上非常活跃。 ” 表演艺术评论台台长纪慧玲告诉笔者,目前在台湾,表演评论主舞台都转向了网络媒介,包括个人脸书、部落格文章的披露或转贴、分享, Par电子书阅读型式及网络“抢先看”手法等等。纪慧玲曾在民生报文化版担任记者,1997 年时,台湾的平面媒体未见固定表演艺术评论专栏,民生报“民生剧评”首开先例,每周一固定专栏版面,邀约特约评论人撰稿。随着媒体生态每下愈况,文化版自身难保,

20、2002 年前后,专栏版面还是消逝了。2011 年 9 月,网络评论平台表演艺术评论台建立,是迄今为止台湾演后评论容量最多、生产力最高、节目覆盖率最高的言论平台。 纪慧玲认为网络平台使得评论具有新的风格, “首先, 平台概念已取代了专栏框架型式。在网络时代,因私有空间与公众空间不断混同、让渡、位移的结果,个人与评论作者拥有的发言位置与权力已不10再稳固,或至少不再是形式上的独一。不少演出团体频于贴出观众回响,以与评论文参照即为一例。同时,网络平台开放投稿机制,鼓励公众参与讨论或响应,形成某种广泛讨论的氛围。其二,网络容量大幅扩增,书写量随之也激增,形成不同面向的评论风格。其三,从评文被转贴、分

21、享次数来看,只要有评文产生,流通速度往往很快,显见观众非常乐于分享观赏文,这也是表演艺术高度参与感的特质的显见之一。 ” 以上各界评论家的描述和阐述,让我们清晰看到,在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家的转型迫在眉睫,如果墨守成规甘居一隅, “影响力稀释”是毫无悬念的。 按艺术规律推动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毛时安指出,目前文学评论人才相对而言比较多,基本上密集在学院的中文系里。 “我觉得学院里的评论家可以适当走向社会,把他们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一部分转化为公众社会需要的批评产品,不必画地为牢,当年的许多大学问家大批评家,如朱光潜、李健吾都有介入艺术实践的评论;其次,艺术批评比文学批评,如戏剧、音乐、舞蹈等,更加迫切需要人才。美术评论的需求量很大,写美术评论的人不少,但缺乏认真写作的高端人才。 ” 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胡晓军说,从总体看,目前上海的文艺评论队伍人才多但不均衡。首先是学院派多,实践派少。其次,文学、话剧、音乐、影视等领域评论人才相对较多,戏曲、曲艺、杂技、舞蹈和创意文化产业等领域相对较少。胡晓军建议,虽说隔行如隔山,但艺理实相通,可考虑引导某些艺术门类的评论家,多接触其他艺术领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