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拓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经验构建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是一项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立足教学实践,注重软硬件相互配套和支撑,注重培训效果的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和陇南市西和县启动实施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专家引领、自下而上应需培养本土专家和种子教师,在示范引领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积极巩固项目成果,进一步扩大项目影响力,在借鉴该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实际,调整培训策略,以“全覆盖、抓重点、补短板、创特色”为工作思
2、路,重心下移,推出乡村教师培训“组合拳”“三计划两工程” ,构建“335”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县教育局、县教研室、学区、县督导室、县电教部门的作用,形成“研训一体,绩效跟进”的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打造甘肃省教师培训品牌,形成教师培训特色,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校长整体素质和水平,建构甘肃省教师培训新体系,从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立足现状,借鉴经验,构建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 目前,甘肃省总人口 2 628 万,有 55 个民族成分,辖 14 个市(州)86 个县(市区) ,其中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 58 个,插花型贫困2县 17 个,贫困县占全省总县数的 87
3、.2%。截至 2014 年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 10 517 所,其中农村学校 8 544 所,占 81.24%。面对甘肃省农村覆盖面大,农村教育发展后劲不足,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水平低、职业认同不高、专业发展通道不畅等诸多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和瓶颈,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吸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经验,以导师制为依托,建立一支县级教师培训团队,以县乡两级学习资源中心为平台,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交流指导、集中培训等方面的活动,逐渐形成学习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为支撑的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在团队建设上,整合县级优质教师资源,打造学科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在工作方式上,
4、推行导师制,划片包校,督培同进,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培训模式上,重心下移,以县乡两级学习资源中心为平台,送教到校;在具体活动中,望闻问切,实现对农村学校教师听说评课的针对性指导。 二、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 在借鉴吸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经验的基础上,2014 年,甘肃省启动实施“3 计划 2 工程” ,包括: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把这些作为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有力抓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区域对教师
5、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市州、县区、学校对教师培训的整体谋划、设计和实施能力,激活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热情,初步形成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 31. 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2013 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深入化、常态化上狠下功夫,启动实施以“甘肃教师学苑” “陇原优秀教师群英馆”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开展阅读经典、艺术鉴赏、学习楷模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价值理想,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内涵修养和业务能力,促使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的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6、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儒雅的形象影响人,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本职工作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措施有:用 35 年时间,面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微信、手机报、微博、电子图书、网上图书馆等多种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免费数字读物,营造教师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鼓励和带动广大教师自我升华,优质施教。 2. 甘肃省名师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这一计划的培训对象为 58 个连片贫困县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主要通过在陇原名师所在学校和 58 个贫困县建立“双向工作室” ,采取“分片包干、结对帮扶”的方式,充分发挥陇原名师对贫困县区优
7、秀青年教师的引领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用三年时间为贫困县区培养 1 200 名左右的学科骨干教师,在连片特困地区打造一支校内拔尖、区域领先、省内有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优教师后备队伍,带动和促进特困地区学校发展。 43. 甘肃省万名农村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的培训对象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初中、中心小学、村学、教学点正副校长。通过网络研修、专题讲座、主题研讨、实地观摩、影子培训、挂职实践等多种方式并举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建立“全员培训、递进遴选、骨干提升、挂职锻炼、高端研修”的培训机制,对 1 万名乡村校长进行网络培训、3 000 名校长进行骨干提升培训、1 000 名民族县寄宿制
8、学校校长进行专项培训、600 名校长进行挂职培训、200 名校长进行高端培训。通过建立名优校长网络研修平台,及时解决乡村校长教育教学领导与管理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全省乡村学校打造一支以德为先、管理科学、注重学习、引领发展、能力较强、爱岗敬业、关爱师生的农村中小学校长专业队伍,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劲,为农村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4.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这一计划的目的是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 2014 起至2017 年,建立符合信息技术教育特点、适合甘肃教师培训实际需求的新模式。以推动应用为目的,以“国培计划”为依托,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
9、按年度分级、分类、分层、分岗实施培训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任务。至 2017 年年底,完成不低于 50学时、30 学分的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升工程。 5. 均衡城乡优质教师资源“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培训对象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主要是以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依托,用 35 年时间,在全省打造 100 个“金5色教苑”乡村教师研修基地,组建由 1 000 名学科结构合理的省级名优教师组成“金钥匙”导师团,通过“乡村教师走出来、名优教师走下去、网络空间联起来”的培训研修方式,针对全省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基于课堂、有针对性培训,培
10、训与评选紧密结合,培育 10 000 名农村学校“种子”教师,使之成长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成为师德高尚、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关爱学生、服务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学科领头人,引领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三、强化管理,明确责任,构建立体式、宽口径乡村教师培训联动机制 为充分调动区域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市州、县区、学校对于教师培训的整体谋划、设计和实施能力,激活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热情,按照“省级统筹、市州管理、县区实施”的原则,细化责任分工,积极打造领导团队、管理团队、专家团队 3 支团队,初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资金重心下移、培训重心下移 3 个重心下移,逐步形成省、市、县、学区
11、、学校 5 级联动工作机制。 在送培项目确定上,按照“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区实施、落点学区、以校(师)为需”的组织管理和申报原则,自下而上申报审核,自上而下统筹促进,以市州为单位上报审定。 在导师来源上,按照“县域导师为送培主体,缺位(科)层级递补”的导师构成原则,克服交通、生活、时长等不利因素,降低成本,确保质量,重在解决“导师从哪里来、送培到哪里去(为什么) 、导师缺位(科)怎么办、由谁具体组织、质量如何监控”五个问题。 61. 职责分工 按照“省级统筹、市州管理、县区实施”的原则, “百千万”计划实行属地化管理,县区教育局为计划实施的主体。 (1)省项目办负责项目规划、经费支持、项目监
12、管、绩效评价、专家团队组建等工作,进行项目整体设计、基地和导师团成员遴选、培训相关标准的开发等。 (2)各市州项目办负责“金钥匙”导师团遴选、导师送教活动和“金色教苑”基地学校审核推荐工作,本地域导师团教师和基地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3)各县区项目办负责乡村教师在“金色教苑基地”研修的人员遴选、训后使用与考核, “金钥匙”导师团教师工作实绩考核等工作。 (4) “金色教苑”基地学校负责参训乡村教师培训、训前调研、训后指导和网络研修等工作,导师团成员负责包干学校乡村教师培训、训前调研、训后指导和网络研修等工作。 2. 业务指导 “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实行“省市联动,以市为主”的业务
13、指导机制,市项目办组建专家团队,在省级专家指导下,对“金色教苑”基地培训和“金钥匙”导师团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3. 考核管理 (1)建立人选信息库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逐级建立基地校长、培训者、教师人选考核档案和“甘肃省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人选信息库,进行跟7踪指导与考核。进入信息库的参训教师、导师均按照甘肃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认定办法 (甘教师201349 号)有关规定,计算培训学分,作为年度考核、荣誉称号评选、职称评定等主要任务之一。(2)分级分类考核 包括:基地学校、导师、县项目办负责对参训教师的考核;市、县项目办负责对基地学校的考核;市、县项目办、基地学校校长、受益学
14、校校长和参训教师负责对导师的考核。 (3)管理机构考核 实行层级制考核管理制度,由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计划全过程进行过程性督导考核。 四、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构建重保障、接地气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1. 着力抓德风塑造,培育有高尚情操的好老师 这一目的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2. 立足抓源头建设,培育有干事活力的好老
15、师 甘肃省始终把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实行学历、专业、岗位“三步走”递进战略。严把学历关,8高定位“起步” ;严把相关相近专业,高标准“走步” ;严把岗位需求,提促供需一体,高精准“正步” 。 3. 致力抓待遇提升,培育有扎根基层的好老师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有助于乡村教师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以提高经济待遇为抓手,认真实施“省属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以奖代补”政策;另一方面,以提高精神待遇为支撑,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向农村教师优先倾斜,在园丁奖、师德标兵、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评选时给农村教师留有一定比例,并专门设立省级农村骨干教师评选项目。 4. 强化抓交流锻造,培育有综合潜质的好老师 针对县域内农村义务教育实际,在摸清情况、吃透政策、借鉴经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起草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采取调动交流、学校联盟、学区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有益方式,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以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县域教育公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教育厅师范处) (责任编辑: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