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析隐喻原理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现摘要隐喻是人类正常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人类的思维特征,具有广泛的普遍性。隐喻同艺术设计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通过隐喻原理在平面设计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两方面论述,旨在探讨隐喻原理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隐喻平面设计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人的概念系统是根据隐喻建构起来的,人的活动是根据隐喻建构起来的,因此语言也是根据隐喻建构起来的。 ” 平面设计作为“为了传达的设计” ,是以传递信息为根本宗旨,它同文学、戏剧等一样,通过一定设计元素作为语言,来达到“表意”的目的。往往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是能够触及人心灵深处的,而这些作品又往往是通过对不同设计
2、元素的隐喻来实现对于更深层次的内涵的映射的。如今,在平面设计教育领域中,对于如何使学生能通过隐喻的手法进行设计主题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就成为不得不探讨的问题。 一、隐喻的内涵 在最初的隐喻研究中,亚里士多德的论著强调了隐喻属于修辞范围。然而,在 1980 年,美国的雷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了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且指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通俗来讲,隐喻是人们根据惯有的思维经验通过甲物体来体验和理解乙物体的,即喻体和本体。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又形成一个系统的、2一致的整体,即隐喻体系,它们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平面设计中,隐喻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设计者利用视
3、觉语言将具有象征义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是图形、色彩或是材料)进行构成,从而表达设计者的创作意图。所以,在平面设计教育中,我们不能忽视关于培养学生善于发掘事物潜在含义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大多来自于人本身对于不同事物的感知与体验,人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它主要是把主观判断与感觉运动经验连接起来,是人类正常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人类所有思维的特征,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我们需要学习和把握的便是如何将这些潜意识的本能变成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力。 二、隐喻原理在平面设计教学方法中的实现 隐喻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法,如何将人类这种潜在的本能变为一种主动的能力,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方法。 观之道: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
4、这就需要打破常规,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将看似很普通的日常事物赋予新的含义,用非常态的视角去观察和体会,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利用人们心里上的突变反应使其产生好奇、惊讶、心理的震颤从而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深层的思考。观察对象可以是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物,往往一个深刻的哲理是出自于一个看似平凡的简单情节。例如在 2008 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海报中有一副作品以象征五环的五色彩面扭在一起的麻花为创作主体,隐喻五大洲的奥林匹克健儿像一股绳一般紧紧地咬合在一起,宣扬了团结奋进的奥运精神,意蕴深远。 3思之道:整合思想的碎片。首先,将身边觉得有感触的信息记录下来,可以是图形、影像、声音或是某种自己可知的符号
5、,哪怕只是转瞬即逝的一个想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手绘亦或是结合现代化的数字媒体设备。这些记录的思想碎片可能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才能成为创作过程的一部分,创作者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现某种新的关系,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这便是“灵感”的产生。然后,将这些元素按照某种意图有机编排在一起,这要求对生活有一定的感悟,跟创作者本人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维度以及个人修养等有着非常紧密地联系,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主题和元素时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构成方式。 三、隐喻原理在平面设计教学模式中的实现 在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隐喻手法的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要强调思维方式之外,还要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前者是内力,后者是外力,
6、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在国内外一些知名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多采用访谈或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邀请不同领域的从业者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某个课题,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这种互动并非拘泥于单纯的语言讨论,更深层的还在于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课题进行思维、材料、手段等的实验和探索。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一、采用访谈或是对话的模式,课堂氛围自由轻松,学生和老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思维上的设想,教师尽可能地辅助学生完成设想。这从一定程度上真正实现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型教学模式。这一点是前提,只有在这样的课堂
7、氛围中,学4生的思维才能始终保持活跃状态,为灵感的产生提供可能。二、邀请不同领域的人参与教学。他们也许对设计一无所知,但却能给予我们许多设计之外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拓展我们的视野,增加多方位的体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隐喻的本体和喻体是广阔的,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这些本体和喻体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素材库一般,而我们每个人却只能作为这个系统中的一个,我们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所能建立的联系也只有一支或几支,只有丰富的体验才能带给我们充足的思路和灵感。不同的人由于文化氛围不同、工作领域不同、思维习惯不同、视觉经验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见解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他们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所能构建的联系
8、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我们便能从其中拥有更多的体验和更多的理解,而灵感往往也来自于这种多维的刺激。这一点是根本,是帮助我们成就思想方式的,也就是创作的灵魂。三、学生直接在课题上通过教师引导完成对于思路、材料、手段等的实验和探索 思路的探索我已在上一点中进行论述,此处不再赘述。对于材料和手段的探索,能真正在教学中做到的并不多见,往往局限于条件,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知之甚少。然而,在学习设计隐喻的过程中,我们却不能忽视材料和手段的作用。事物的隐喻往往并不单纯从形态上体现,同时还通过材质、肌理以及事物组合的构成方式,即手段来体现。平面设计中的隐喻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范畴,我们除了要从它的广度上探究,还要
9、从深度去挖掘。例如柔软材质与刚硬材质所带给人们的象征寓意是不5一样的。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动手实践并不是简单的上机绘图,而是通过各种课题实验,对所运用到的素材本身及构成方法的多层次理解。现在许多高校都实行了工作室制度,为的就是学生能够以自我参与的形式去学习设计,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这一点是保证,是对学生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最大限度的调动。 总之,平面设计是一个综合的,多元化的领域,它的功用除了对产品进行视觉化表达之外,更在于它是作为人的思想或文化现象的映射而存在的。所以,成熟的平面设计教学应该不单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绘图软件,制作精美视觉产品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将自身对于外界生活的感悟和触动通过复合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有思想,懂得感动的个体的人。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培养的并非绘图员而是设计师、亦或是艺术家。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赵维森.隐喻的文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9 2王志俊.图形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