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848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摘 要: 目前的人文教育没有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的功能。某些教育目标脱离现实,过重地打下了应试教育的烙印,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政治课教学必须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教育资源 培养策略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2、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在这样一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世界上充满了竞争,一个国家谋求长久的发展必然要重视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冷血的教育,我们很难想象培养出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家、没有尊严诚信的商人、没有关怀爱心的教师对国家有什么意义。现在的中学生要承担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的历史使命,所以培养、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势在必行。 一、从教师本身出发,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展示教师的人文魅力。 2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提升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所谓行为世范,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的思想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比一般的传授知

3、识要更加深远。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要想在思品课堂中真正让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教师除了要师德高尚以外,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适应新时期世界人才竞争格局的需要。我为此做了许多努力,我是校图书馆的常客,每天上网浏览新闻、关注时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认真钻研业务,积极向同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把我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效运用于课堂,充分展现一个教师的人文魅力。 二、从课堂主阵地出发,把握课堂教学,进行人文教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必须从

4、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和空间,结合教材和鲜活的社会实际,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1.深挖教材,凸显人文教育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紧扣人文教育的素材和内容,强调书本知识传授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的“双重” 。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内容时,我通常会举海尔初期张瑞敏砸冰箱的正面例子阐释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以“三鹿奶粉事件” 、 “苏丹红事件”等这些社会实例提示当今社会中缺乏诚信及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结合教材论证、分3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是纯粹的传授知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对学生的行为及价值观产

5、生深远影响,而且形成一种价值追求。这种处理不仅传授了知识,更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公德意识。形成了能力,有助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育人要求。 2.紧扣热点时政,渗透人文教育。 思想品德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为思想品德课堂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这些素材的运用,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认识面,更好地了解社会,另一方面更好地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自觉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人文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几乎每次课都要寻找与课题相关的新闻,引导学生关心时事,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

6、解,并及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例如,新的个税调整改革出台时,我正讲到税法的章节,刚好利用新的税率教学生计算,并及时跟进我们要依法纳税及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纳税于国于民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再如,2011 年 10 月某省城中学运动会上,中学生着侵华日军军装以夺人眼球,就此及时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 3.创新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教育。 思想品德课堂以塑造学生完美人生为最高目标,唤醒学生内心里的真、善、美,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要实4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以往一贯的死记硬背,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7、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并真正爱上思品课堂。 我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列举法,深深浅浅的道理有故事来说话,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社会典型案例解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2)角色转换法,不同的思想来个切身感受,从多角度感受社会生活的不同酸甜苦辣。 (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视觉、听觉触动学生更深层的情感,搭建教学的三维空间,更加贴近实际。(4)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学会信任他人,学会互相帮助。在教学中依据不同情况我们可以挖掘许多教学方法,不一一列举。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方法的使用和选择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

8、的实际需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三、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曾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知行统一,人文精神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学生的课外活动实践中;学以致用,思品教学要关注社会的广阔空间,强调社会实践,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与参与。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有以下五种:(1)报告会;(2)读书报告会;(3)写小论文;(4)参观访问;(5)社会调查。如,在学习职业生涯中择业就业这一课时,事先布置学生先收集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趋势、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方面信息,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分析、交流意见及看法,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9、,懂得现在必须好好学习本领,提升素质,5从而为将来就业或自主创业打好基础。 四、整合课程资源、教育资源,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 由于各种媒体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的发达,学生获得知识、信息越来越方便了,但这中间既有好的影响,又有坏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受年龄经验等的局限,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教师就有必要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积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方法之一是有效利用乡土教材和乡土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育一方人。运用乡土史事可以拉近距离,增强亲和力,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陶冶有其他材料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各地乡土历史读本、文物古迹、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校的校

10、史陈列室、整体校园环境等,都可以纳入地方、校本课程系列。还可以利用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长史激励、鞭策在校生。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民主化的教育管理系统、出类拔萃的教师群体及优良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引导学生。另外,充分利用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和其他各种比赛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五、构建人文性教学评价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保障。 人文教育进行得好不好,评价机制很重要。作为中考科目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如何在考试分数与学生能力性格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之间找到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的评价方式过多的注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结果,限制了对于学生知识以外的诸如能力、性格、价值观的培

11、养,出现了“高分低能”等缺陷。这就需要创新评价的方式,构建人文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分数”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6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只重结果、以成败论英雄的简单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过程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对每个学生的优势给予激励,不足则给予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给学生以前进动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做好人文性教学评价无疑会给整个人文教育以坚实的巩固。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我探索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培养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把重点放在课堂的人文教学上。其次要搞好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的人文教育,并在评价机制上采取人文性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叶素贞.中学生道德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自网络. 2刘强,主编.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美玲.政治新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