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苏南地区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我国“十三五”规划将教育发展作为共享发展的主要方向,明确提出要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未来旅游教育将在这一轮新的教育发展中,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旅游专业需要的人才。有着强有力经济支撑的苏南地区,其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抓住此契机,借助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优势,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保障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加快制定并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实践环节,以培养更多适应苏南地区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靠上海,西连安徽
2、,南接浙江,北依长江、东海;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随着长三角新的发展规划,出现了经济上的“苏南” ,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五个城市。 一、旅游管理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已成为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部门。旅游产业是欣欣向荣的产业,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也是朝阳专业,随着旅游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后,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景非常光明。 2目前苏南地区已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 11 所,它们分别是:南京市的东南
3、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市的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常州市的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以及位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太湖学院。 二、苏南地区旅游人才培养优势 (一)政府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旅游业进行了全新定位,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苏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条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苏南地区旅游业发达的无锡市为例,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全力加快传统支柱服务业发展,优先发展旅游业,将无锡打造成为旅
4、游度假目的地和长三角旅游度假中心城市。 ”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优化服务经济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使旅游业成为无锡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城市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要把无锡建设成“旅游城”和“区域旅游度假中心” 。面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政策,作为为地方旅游经济直接服务的苏南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认真研究旅游教育的战略背景,准确把握旅游业战略定位,参考兄弟院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优势 3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名闻天下的“鱼米之乡” 、 “人间天堂” ,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
5、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截止 2012 年末,苏南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11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 53 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有 17 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4个国家级 5A 级景区,已建成中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和“生态城市群” 。苏南地区是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中心集散地,旅游业发达。苏南地区有 17 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占江苏总数的 61%;14 个国家级 5A级景区,占江苏总数的 82%。 南京是“六朝古都” ,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享誉世界,尤以其明代文化及民国文化为最,其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明孝陵也入选世界文化
6、遗产。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其园林是江南园林中的经典,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无锡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境内风景名胜、历史古迹较多,有中华恐龙园、嬉戏谷、春秋淹城等主题公园和天目湖、南山、太湖湾等自然风景区。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境内名山遍布,人杰地灵。 (三)旅游企业优势 苏南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凭借着本地区发达的旅游业,以及蓬勃兴盛的社会经济发展,在校实习和毕业后在就业择业方面都有着非常多的选择。 旅行社是毕业生最为对口的就业企业。从 201
7、2 年开始的江苏省旅行4社星级评定工作中,所有的 12 家五星级旅行社全部花落苏南,南京 4 家、苏州 3 家、无锡 3 家、常州 2 家。江苏省百家诚信旅游单位分布在全省13 个地市。人民网公布了 20132014 年度江苏省百家诚信旅游单位名单,其中苏南地区 45 家,分别为南京 11 家、苏州 11 家、无锡 9 家、常州 8家、镇江 6 家。 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江苏省挂牌五星级酒店共有 89 家,苏南占据了其中的 64 家,分别为南京 19 家、苏州 30 家、无锡 15 家、常州 9 家、镇江 3 家。随着 2008 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举办,以
8、及 2010 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的举行,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毕业生亦可从事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据最新统计,目前江苏省共有 18 个 5A 级风景区,分别为南京市 2 个,镇江市 2 个,苏州市 6 个,无锡市 3 个,常州市 2 个。旅游景区已经形成江苏省旅游业的半壁江山,这些景区遍布苏南地区的各个城市,任何一类旅游景区都是一条就业出路。 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错位 培养目标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多笼统单一,跨度太大,定位过宽,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忽视对职业素质的培
9、养,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错位现象。部分高校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率不高,二次就业现象普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宁愿暂时失业,也不愿到旅游行业工作,5出现了企业人才短缺与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尴尬局面。从旅游人才的需求方来看,部分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不够青睐,其人才缺失问题并没有因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加而得到缓解。而已就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基本上为传统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面临着和其他院校甚至是高职高专学校毕业生的激烈竞争,未能凸显学校的专业定位优势。这反映了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也表明培养满足市场需求
10、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高等旅游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工作主动性教育不够 根据部分旅游企业反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性不足,出现问题往往消极等待,不会主动解决或者请求帮助。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大部分同学在面临工作困难时都存在消极等待现象。究其原因,有些是因为实习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任务分配不当、企业的沟通缺陷和组织的不匹配等;有些是学生的心态问题认为只是实习,没有必要太投入,或者和学生性格有关;另外一些则和我们的培养方式有关,比如说教育过程中对职业道德、责任感培养的缺失,或者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不够,缺乏有效的职业锻炼等。 (三)环境适应能力培养欠缺 在我国教育
11、被戏称为象牙塔,学生在家长、学校筑起的防线下安心读书,以确保学生免受社会的干扰。这无形当中导致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脱节,生理成长的同时,心智成长却相对落后。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难以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面对各类风险时要么懵懂无知,6要么束手无策,惊慌失措。这种问题的产生也和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关,家长和学校已经努力将学生的风险降到最低,学生直面风险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当期独立工作,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便存在困难。学生在毕业实习中骤然接受社会,社会经济大潮中的许多负面信息有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四、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理化建议 (一)根据地区需求调整培养目标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一
12、大鲜明特色便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当前旅游企业普遍认为,创造性人才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接近企业需求;二是能迅速融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注重搜集来自旅游业界的信息和知识,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完善旅游专业理论性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性课程设置。应用性课程的设置要注意广而大,增强实用性和战略性,这样才能保证院校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人才需求的成功对接。一方面应该坚持办学的区域定位,服务于苏南地区的经济及发展,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紧贴苏南地区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发相应的课程,使学生了解长苏南地区旅游业的现状,帮助他
13、们更好地融入地区社会。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旅游管理的最新发展重建办学方向,与实力强大的旅游企业机构合作,共建培养体系,培养适用于我国当前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的人才。这既能解决专业培养没有特色的问题,又能解决和企业合作办班不够稳定,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二)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性与多面性 7旅游业是涉及众多传统行业和社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其成功发展依赖于有关专业和部门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旅游业管理人才必须具有旅游发展的整体意识。未来旅游发展的潮流是个性化需求,市场机会把握、新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环节将成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战略管理特别是资本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市场发展战略管理将成为大型旅
14、游企业发展的主要维度。因此,未来旅游管理人才至少应具备战略管理知识,经营决策、业务开拓、应变以及人际交往等管理能力。结合行业的这种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强调对学生“一种意识,一种素质,两种能力和三种语言”的培养,即:具备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意识,具备旅游职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具备旅游业发展所需的“语言”国际交流的语言、计算机网络语言、专业语言。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风险意识,学校应该将各种社会实践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学生逐步融入社会,积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兼职和社会调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建议在今后的培养中利用心理学
15、相关理论,积极开展行为训练,锻炼学生独立决策的能力和风险管理的技巧。 (三)抓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为更好完成岗位和课程对接的要求,确保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高质量实施。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组建教学团队并借助企业资源优势,邀请行业各层次旅游主管,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兼职老师达到优势互补,将企业用人要求引入课程改革,实行“以企助教” ,在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自此基8础上真正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实训基地。与此同时,开发建设旅游管理系列的精品课程,探索更加契合旅游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教学方法,编写或使用更加适合旅游企业岗位要求的教材,建设一套以适合企业要求为宗旨的旅游管理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