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雪域高原利用金融服务发家致富伴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西藏的现代金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在支持农牧民发展生产、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安居工程等方面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农牧区已形成“物理网点+电子机具+三农金融服务点+流动服务”四位一体的立体服务模式,广大农牧民正享受着普惠金融的沛雨甘霖。 西藏地广人稀,与中国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商业化程度较低,工业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农牧业是除了旅游业之外最重要的产业。将基础金融服务送达农牧区对西藏农牧区产业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十分重要。助农取款工程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点 服务点工作人员。 “我们乡距离县城 40 多公里,大家都在乡里的商店取钱,输入
2、密码,在本子上登记,然后按手印,就能拿到现金,方便多了。 ”西藏错那县勒乡勒村村民洛松次仁说。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沟内有勒乡、麻玛乡、基巴乡、贡日乡 4 个行政乡,勒布沟距离县城近 3 个小时车程。 记者在这家商店看到,取钱登记册上密密麻麻地写有各种字体的记录:姓名、卡号、身份证号、日期、金额和红色手印。 “三年前我们取钱还得坐摩托车和拖拉机到县城取钱,一大早出门到下午才能回来,有时摩托车半路坏了还得在路边拦车去县城,这几年村里有了取款点,我们老百姓既省时间、也省人力。 ”洛松次仁告诉记者,2现在村里可以取钱,在乡上可以存钱、办贷款。 农行勒布营业所负责人拉姆介绍说:“勒布沟里有 266 户农牧
3、民,老百姓在营业所能办理存取款、转账、贷款等业务,每个乡里都有取款点。 ” 目前,西藏农牧民基本足不出镇就能办理小额取现、消费和转账,在绝大多数乡镇,全流程资金结算方式已替代现金交易,老百姓提取政府支农补贴越来越便捷。 记者近日在海拔 5373 米的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看到,6 个村的牧民通过各自村里的 POS 机均可进行小额取现、转账,每人每天最高取现额度为 1000 元。 萨藏村的无线 POS 机放在党支部书记多吉平措家里。他说:“村里虽然人少,但是每周还有不少村民来这里取钱,或给在外上学的孩子转钱,尤其是家人在外需急用钱的时候确实帮了大忙。 “农行在偏远农牧区通过代理财政直补、新农保、家电
4、下乡、家具下乡方式,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代理归集与发放,不仅方便农牧民取现、支付,还减轻了基层政府工作量。 ”中国人民银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行长次旺朗杰说。 从不愿贷款到抢着贷农牧民观念变化致富快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党中央对西藏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西藏金融业逐渐驶入平稳发展轨道,农村金融发展尤为迅速。特别是 2010年 1 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考虑到在藏金融机构营运成本高、风险防范压力大,国家给予了在藏金融分支机构特殊费用补贴政策。 3目前根据各行投放贷款所在地区的不同,国家对在西藏发放并使用的贷款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标准为:拉萨城区 2%,拉萨市所属
5、县及以下地区 3.5%,行署所在地 4%,其他县及以下地区 7.5%。 “这些补贴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县域及以下地区延伸服务,对于推动西藏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显著效果。 ”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副行长张伟说。 在海拔 5373 米的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牧民们对金融服务不再陌生,因为他们尝到了贷款带来的甜头。他们牧民通过贷款来买种牛种羊扩大牧群,收入逐年提高。 60 岁的格桑旺杰在普玛江塘乡生活了一辈子,2008 年,他在乡干部的帮助下贷款 2 万元,买了 45 只种羊。 “2008 年以前我家 100 多只羊,今年增长到 317 只。 ”格桑旺杰说,我们祖祖辈辈都靠卖羊换来钱生活,家里根本没有
6、闲钱置办别的家当。最近 5 年羊多了,每年还能攒下 1 万多元钱,家里电冰箱、洗衣机、电动酥油桶都买上了。 农行错那县支行勒乡助农款登记薄。 “这海拔高,老百姓很少出远门,前些年对贷款一点也不了解。2008 年县政府和银行主动服务上门给群众宣传,从那年开始贷款的人多了起来。 ”措果村党支部书记贡桑多吉告诉记者。 记者在西藏多地调查了解到,目前不论在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脚下,还是在辽阔无边的藏北羌塘草原,或是在地域偏远、人烟稀少的边境县域、乡村,农牧民均可在镇村进行小额取现、转账、查询等,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也利用贷款逐渐发家致富。 4据了解,西藏于 2001 年首创贷款证并在农牧区全面推广。农行
7、根据农牧户的资信等级分别发放钻石、金、银、铜卡贷款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牧民由于抵押资质不够而造成的贷款难问题。截至今年 6 月末,西藏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 121.91 亿元,四卡发证面达 99.4%。 据农行西藏自治区分行行长米玛旺堆介绍,严格按照商业化的条件来说,西藏县域以下开展业务,多是不具备条件的,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农牧民还款能力较弱,管理难度大,成本高,致使区内大部分金融机构不愿涉足农牧区。农行因服务三农的使命,进入西藏农牧区较早,中央加强补贴以后,尽管仍有部分基层网点是亏损的,但是总体还是能盈利的。 农牧区金融服务仍需改善 可用于小额取现、转账的 POS 机。 农牧民个人资产
8、状况和还款能力难于评估,是西藏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据了解,目前西藏信用体系正在加紧建设中,但农牧区的信用环境仍亟待完善。但在农牧区推进征信工作依然困难重重。 农牧业企业治理结构及金融体系不健全,也给农村金融工作带来一定阻碍。在西藏除了农行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肩负着支持三农发展的历史使命,也是农村金融的积极参与者,业务范围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等外,主要以粮棉油收储、轮换、调销贷款为主。 不只是粮食企业,据中行西藏分行行长贝西等介绍,西藏农牧企业规模小,治理结构不完善,贷款流程难以规范,又缺乏具有资质的担保公司,金融机构放贷难,是农村金融工作中存在的普
9、遍问题。 5“我们乡距县城 70 多公里,群众的民生资金账户(小折子) ,在村里商店不能取钱,只能去邻镇的打隆镇营业所,老百姓渴望在乡上建立银行营业网点。银行应再提高对农户的贷款额度,村民可以多买几头种牛,扩大牧业生产。 ”普玛江塘乡党委副书记嘎玛顿珠坦言,老百姓从申请贷款到拿到钱时间较长,希望继续简化办理程序。 谈到对乡镇和村的金融服务的困扰,农行浪卡子县支行行长次旺多吉感慨不已: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观念影响,部分农牧民仍习惯使用存折,不乐意用 POS 机、转账电话等惠农自助机具,导致新型金融工具和产品推广受阻。 记者调查发现,受电力、通讯、交通制约,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新扩建基层服务网点
10、所需土地以及项目审批等方面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此外,西藏农牧区金融服务还存在部分盲区。目前农牧区还有约 280个乡(镇)无金融服务网点,平均 2 个乡镇一个营业所,服务半径大,金融服务的频率、深度自然会弱化。 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副行长张伟说,目前农牧区担保体系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尚未落实,农牧民担保、抵押物权制度有待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亟需加快建立,这些问题制约农牧区银行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此外,仅靠现有的小额信用贷款品种承载信贷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需尽快丰富和完善农牧区信贷产品和增加信贷投放载体。 记者走访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西藏银监局和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西藏“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在藏金融机构加大辖内分支机构网络建设、设备更新,有计划、有步骤对西藏6辖内各营业网点进行整体改造,扩大支付结算系统连结范围。继续大力支持基层营业所布放 ATM 机、POS 机等,丰富金融服务手段。加大农牧区自助设备的投放力度,支持电力、交通、通讯等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区“硬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