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全新视角下的“中国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883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全新视角下的“中国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探析全新视角下的“中国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探析全新视角下的“中国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探析全新视角下的“中国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探析全新视角下的“中国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探析全新视角下的“中国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摘 要: 中国力量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力量,一种文明的力量,一种强大的力量。把中国力量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和工作中不仅要适应时下的主流发展趋势,还要结合校园实际,以课堂教育为主,建立社会视角,不断探索,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础的道路力量,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结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力量,实践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力量”的四位一体的联动模式,是中国力量融入大学生生活、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国力量 能力培养 路径探析 价值观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

2、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对于中国力量,它来自每一名中华儿女汇聚成的力量,它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对我国每一名公民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我国一支青年队伍,也是汇聚成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股力量在时下的生长环境中不断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互联网和快餐生活逐渐引领现当代青年人发展的主流趋势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量和质的改变。辅导员不禁要问,如何才能正确树立大学生国家意识,如何才能快速挖掘大学生中国力量?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的现状 22015 年 9 月 3 日, “胜利日” ,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日。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

3、了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文明成果。胜利来之不易,胜利来自于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在于决策者的正确领导、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更在于一股汇聚全民族的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然而这一伟大的胜利对于某些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是难得的三天小长假。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力量的中华民族,是不堪一击的。大学生的未来去向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在辩证地看待大学生价值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国家意识。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刚刚步入成年的他们即将面对全新的人生和变革,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不可或缺的,作为知识分子更要拥有较强的党性。大学是发展党员干部最集中的场所,中国七千万正式党员有超过

4、三分之一的成员来自大学生,由此可见,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立场的选择和判断。然而,时下的某些大学生对于政治观念仍然不十分明确,很大原因在于缺乏中国力量。政治立场对于大学生看似一个相对较远的话题,而现实中却密切相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在于对国家政策的执行程度、在于对中央政策的拥护力度、在于对个人的严格要求。我国在2006 年开始下达“限塑令” ,实行“限塑令”这九年的时间里青年消费者仍是塑料的主要使用者,我国环保局一直建议消费者自行携带纸袋,来自 15 家商场一天的统计数据显示,87%的青年消费者都会选择自费购买塑料袋。一个小小的举动虽然没有触碰到法律道德底线,但这于这种党和国家的倡导表现的漠不关

5、心的现象还存在,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没有深3远的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力量时重点阐述了精神力量,也就是对时下青年人的要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我们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总书记阐述的观点明确了青年人应时刻牢记的准则和前进的方向,由此可见中国力量是青年学生确立政治立场的奠基,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则。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青年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青年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点是爱国,但某些青年人爱国意识不够浓烈,让数字时代的快速和便捷侵蚀了大脑。 大学生是

6、我国宝贵的财富,更是报效祖国的热血儿女,深化中国力量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手段。 二、中国力量对时下青年的积极作用 (一)增强社会观念,拥有全局意识。 深远的中国力量影响着时下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观念和全局意识。中国力量中最首要的就是道路力量,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延续中国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不断进步,在补充个人才能和技能的同时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融入,提高集体性和管理能力。中国力量是我国最鲜明的政治主张和发展方向,为广大青年学生指明前进道路。拥有中国力量对大学生在社会价值取向中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不仅有益于提高个人素养,很大程度上更加快了社会经济结4构的稳

7、定发展。承载着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国梦的中国力量注定是新时代下青年学生的主流趋势,违背这一趋势就要与社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必要的中国力量是对于青年大学生精神填充,应不断地给予其正能量。 (二)弘扬爱国精神,促进科学发展。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在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应该有全新的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一条就是“爱国” ,时下对青年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敬业奉献、自强不息” 。中国力量凝聚着中国人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中华民族最永不磨灭的力量。正所谓“背负万石,谓之任” ,这种责任与担当离不开强大的中国力量。在中国力量充盈下的大学生拼搏奋斗、奋发图强,把本职工作、服务、奉

8、献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做,这就是爱国的一种体现。中国力量对大学生有着极苛刻的要求,要求青年大学生认真学习工作,不因小利而忘大义,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自强不息的实力和承担问题的勇气。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可持续,归根结底就是汇集广大人民的力量,广大工人、农民、学生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的作用。爱护环境,勤俭节约,倡导更多的青年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接触到更多全新的事物,困难和未知仍是时下大学生最大的挑战之一,不断提高自我,深化力量,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力量。 (三)深化团队协作,传承无私奉献。 在

9、阐述中国力量时,习总书记重点介绍了团结的力量:“团结的力5量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更是一代青年人团结协作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求青年人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力合作、披荆斩棘。”大学生要面临就业和社会中的种种竞争,团队协作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成分,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单纯个体的完善,而是需要一个团队进行运营和规划,只有团结协作战胜困难,才能推进大学生的潜在价值,深化大学生的未来价值取向。2015 年 10 月,这一年的十月既是中国建国 66周年,又是习近平总书记受邀出访的日子,这次访问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习近平总书记本着互利共赢、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中外合作,促进国际交往

10、,把“中国力量”带到全世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最朴素、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时下国家一直积极倡导的精神文明。传统美德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庞大的中国力量。中国力量使得这些古老的文明重新被记忆,再次唤醒时下青年学生,传统不可忘记。 三、大学生传承中国力量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次会议中阐述了中国力量的组成,中国力量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的道路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为主的精神力量;以通力合作、披荆斩棘、共创未美好未来的团结力量;以汇集全民族智慧发挥经济社会生力军、主力军的社会力量,这四部分力量汇聚成不可战胜的中国力

11、量。 (一)动之以情,明确大学生道路力量。 明确大学生未来道路需要教育方式的改进和延伸。一是运用全新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明确未来前进道路的方式必须切近实际,并且灵活6多变,这样才能让青年学生更好地接受。这就需要有关大学思想政治和马列哲学的教育工作者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各种全新渠道如刷新微博、微信朋友圈、问卷调查等传递道路力量。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结合时下最鲜明的政治话题,如习近平总书记访美、 “九?三阅兵”等事件,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最新动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在辩证地看待是非曲直的同时也让学生有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结合国际变化,引导大学

12、生理性分析我国发展方向和特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二)晓之以理,提升大学生精神力量。 一所大学的学生往往来自全国各地,数量相对庞大,而提升大学生精神力量对于大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重要职责之一。提升大学生精神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认知,加强政治宣传,调动全校力量,将党中央的每一项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弘扬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精神、创新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同时,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未来价值取向。在日常教育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历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等,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血,树立全

13、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是开展文化教育,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会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血性,因此高校十分有必要展开文化公开课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砺之以意,磨砺大学生团结力量。 7自古就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有团结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2015 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正是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团结抗敌才获得了这一伟大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九?三阅兵”时最后的讲话中慷慨激昂地提到“正义必胜,真理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需要团结,真理需要团结,人民需要团结。磨砺大学生的团结力量是新时期下高校教育工作者最

14、主要的任务之一。一是开展团队活动,让大学生自行组织团队,并借此活动将团队精神贯穿到整个教育课程中,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大学生持之以恒的钻研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等。二是开展登山、夏令营等一系列户外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帮助克服困难,推动团结协作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加强班集体的内部交流取长补短,坚持团队学习与实践,在学习与工作之余促进通过校内外活动来增强班级一体性。 (四)导之以行,提高大学生社会力量。 社会是青年学生最好的训练营。对于许多青年学生来说,大学是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即将步入社会的菁菁学子很难能够在全新的环

15、境中找到自我,如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社会力量需要高校教育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认为,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思想道德面貌。人在潜意识状态下接受的信息和养成的习惯保持最牢固。高校要将社会力量融入校园的日常生活中,多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避免出现“应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接触程度,创造切合实际的社会环境,促8进青年学生对社会的全新认知,激发内在渴望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开展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在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大学生体验到个人与外界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以及其言行可能对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才可能使大学生产生社会力量,并且持之以恒。 总而言之,高校要认真研究时代发展要求和大学生个性需求,找准二者的契合点,积极探索建立大学校园里的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2013-3-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