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徐汇滨江带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研究摘要:指出了城市滨水区处于特殊的水陆交际地带,既属于城市生态敏感地带,又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共存的特征。以上海徐汇滨江区块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实践调查,分析了徐汇滨江地带的景观价值和景观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学原则的徐汇滨江区域景观设计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格局;生态设计;徐汇滨江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00403 1 研究背景 城市滨江地带是指在城市范围内的江河河道及其附属的驳岸和腹地形成的带状区域。城市滨江地带有两个部分组成,滨江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
2、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包括江河河道、驳岸湿地、腹地自然植被等,人工景观要素包括构景观筑物、防洪堤、道路、公共空间和建筑1。工业革命后,众多城市功能区集中到了城市滨江地带,城市滨江空间也逐渐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态、景观、经济、社会等层面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江地带的自然要素成为连接城市与生态环境的通道,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连通和谐的保障。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但2是快速的发展进程忽略了景观的生态性规划设计,为保持和提高景观多重价值、维护景观稳定性、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景观安全,从而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城市滨江地带的景
3、观生态建设。 2 研究区域概况 徐汇滨江地区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因其紧邻黄浦江岸,地势开阔,河道纵横,曾集聚了包括龙华机场、上海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码头、上海水泥厂等众多工业设施和重要的民族企业,是当时上海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加工基地,承载了中华百年民族工业历史。2010 年,上海市启动包括世博会场在内的“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 ,徐汇滨江成为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六大重点建设功能区之一。参照德国汉堡港、英国金丝雀码头等“棕地”复兴成功经验,徐汇滨江地区创造性运用“上海 CORNICHE”的设计理念,结合对历史遗存的保护性开发,构建出开放空间整体的故事线索,完成了旧工业
4、的搬迁以及公共开放空间的打造2。 徐汇滨江作为黄浦江的前滩地带是上海市的天然生态廊道,景观生态结构丰富,以及拥有工厂、火车站、塔吊、传送带、码头等大量有价值的人文景观。这些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是保持徐汇滨江地带景观生态完整性的重要保障,是彰显上海港口城市特色的标志,更是保障上海城市生活品质、城市吸引力的基础。徐汇滨江属于城市稀缺滨水区,由于其自身蕴含的景观多样性、小气候调节、生态涵养以及交通、排涝泄洪等功能价值成为城市最为宝贵的地脉要素,也是城市中人与自然最紧密的联系纽带。正是这种地缘上的稀缺性,使徐汇滨江具有了与3众不同的核心价值。 3 徐汇滨江景观生态格局现状分析 在将近半个世纪工业
5、发展作用下,徐汇滨江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基质破碎化程度增高,硬质的驳岸和码头成为滨江的主要景观。2007 年徐汇滨江重新定位和建设后,为了保留城市记忆和历史文脉,基本保留原来的工业景观,滨江岸线也继续使用硬质化驳岸。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徐汇滨江在 1.7 km 长的岸线种植了绿化带,修复徐汇滨江的生态环境以便为市民提供可以亲近自然的休闲娱乐空间。 3.1 徐汇滨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徐汇滨江景观格局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85 年、1995 年和2005 年。19852005 年徐汇滨江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化率从原来的 20%增长至 40%,完成了城市化初期向城市化中期的转变。徐汇滨江的景
6、观生态格局变化被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 19851995 年的初始期,在这个时期,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口数目激增,自然、半自然景观开发强度加大,在景观格局上的变化表现为农田、水体、林地面积减少,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扩张迅速,在建用地数目也成倍增加。19952005年,人口数目的增长速度放缓,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在景观格局上表现出城市绿地、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数目大幅度增加,居住用地增长,工业开发略有降低。 19851995 年,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徐汇滨江的景观格局展现出自然景观比重较大,景观斑块的个数较多,尤其是小斑块数量占比较高,景观的平均面积较小,斑块面积分布极不均匀,单一景
7、观的优势高,整4体景观的连通性较高,多样性较低,景观基质的破碎化程度较低。19952005 年,城市化达到较高的水平时,景观配置变化的趋势基本不变,但是由于人工干扰和自然景观并存,其景观格局的变化就变得相对比较复杂,景观基质的破碎化程度增高,整体景观的连通性变弱。 徐汇滨江的景观组成由原来的农田、水体、林地等自然、半自然为主的格局正转变为城市用地,景观中的斑块个数降低,大量小斑块消失或者被合并,平均面积增大,景观形状趋于规则化,单种景观优势降低,整体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升,景观的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加深。 3.2 徐汇滨江地带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价值 徐汇滨江位于黄浦江的西岸,地形平坦沿线并无明显高
8、差变化。徐汇滨江未被硬质化的工业景观覆盖之前属于上海典型的河漫滩景观。但是徐汇滨江公园中多数自然景观都是人工再建的,徐汇滨江的自然基质/斑块大多是以六边形为母体演变的景观,基质边缘变得规整化,景观的异质化程度加深。 徐汇滨江地带中部被龙华港分成两个部分,是重要的自然生态走廊,对构筑城区景观生态格局、调节气候有重要影响。由于徐汇的工业发展起步早,徐汇滨江原有的景观生态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河岸线也变成僵直的硬质化驳岸。徐汇滨江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景观生态的连通性降低,为了让徐汇滨江成为联系上海内陆地区的生态廊道,以及构成徐汇区生态网格局,徐汇滨江种植了大量绿色植被,营造了多种类型的
9、绿地公园和湿地公园试图重新恢复徐汇滨江的景观生态格局和增加景观生态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3.3 徐汇滨江地带人工5景观生态价值 徐汇滨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业发展的作用下,形成了具有徐汇滨江特色的城市人文空间。工业的发展给徐汇滨江留下了铁路货站、砂石码头、煤炭堆场和用于水上运输吊装集装箱的龙门吊等宝贵的工业景观遗产。徐汇滨江公园大量保留和重新利用了这些工业历史遗产营造了诸如南浦火车花园、景观空中步道等新的可供市民观光娱乐的多姿多彩的户外活动空间。 2011 年 12 月 21 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徐汇区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实施“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战略,2012 年 7 月 7 日,龙美术馆、余德
10、耀美术馆与徐汇滨江签署落户协议,标志着“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三年的努力,上海梦中心、龙美术馆(西岸馆) 、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香格纳画廊等一批文化项目也已在此云集,而西岸音乐节、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品牌文化活动也持续亮相且备受肯定,西岸文化群落已初具规模。2015 年,西岸传媒港、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油罐艺术公园、星美术馆、西岸美术馆等核心文化项目也相继启动建设。未来的徐汇滨江将新建众多的展示馆、美术馆、演艺中心,形成天幕舞台、水上剧场、浦江 T 台、星光大道等诸多文化亮点,使徐汇滨江成为上海最具有文化品位和文化气质的滨水区域,也将成为中
11、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户外艺术展区3。 4 徐汇滨江景观生态格局现存的主要问题 由于徐汇滨江原有的景观生态结构被沿江工业的发展破坏,尽管之后的徐汇滨江公园建设极力通过恢复滨江原有植被来重塑徐汇滨江景观6生态结构,但是长时间的工业活动的作用和其他人工建设活动还是深深地影响了滨江的景观生态过程。因此,徐汇滨江景观生态格局存在的不健康因素主要表现为不健康的景观生态过程。 4.1 自然景观生态格局问题 徐汇滨江整体岸线长、面积大,所以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对营造健康的滨江格局非常重要。然而徐汇滨江是经过多期建设的,到今天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建设项目,忽视了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和连通性。为了营造滨江文化娱乐的氛围,徐汇滨
12、江新增的项目也多为一些艺术馆和餐馆等构筑物。 徐汇滨江沿线已经被城市开发建设侵占,导致徐汇滨江原有的滩涂景观消失不见,原有的自然植被也遭到破坏,在之后的徐汇滨江公园景观建设中则更加注重景观的观赏性,种植了大量观花树种如:桃花、海棠、玉兰等;忽略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忽略了维持滨江景观生态系统、自然河流、自然植被属性,滨江有较多的绿化都是采用简单的草坪,园林植被代替了自然植被,造成徐汇滨江生态完整性下降。在滨水驳岸方面,徐汇滨江作为工业遗址改造的滨江亲水区,是典型的硬质化驳岸。硬质化驳岸虽然具有良好的防洪抗洪特性,但是硬质化的驳岸严重影响了陆域与水域物质流的交换,破坏了徐汇滨江生态廊道基质。
13、僵直的硬质化驳岸从生态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使徐汇滨江岸线丧失了景观生态的活力。 4.2 人工景观生态格局问题 徐汇滨江是上海著名的跑步圣地,一条塑胶跑道贯穿徐汇滨江地段7全程。虽然橡胶跑道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优质的跑步场所,并且滨江也因此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从景观生态格局的层面来讲,塑胶跑道的隔断作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滨江自然景观的连通性。徐汇滨江带最大的特点在于不砌水泥防汛墙,而是将沿江路基从 4.5 m 标高抬升至 6.5 m 标高。这样一来,游人站在最宽处约 200 m、最窄处约 50 m 的亲水步道,便能从最佳视角俯瞰江水拍岸。但是据笔者的实地调查的访谈结果,这样在高处俯瞰江景的做法仍不能满足
14、人们的亲水性需求。尺度较大的亲水步道也阻断了绿化种植区和驳岸的景观生态连通性;硬质化的驳岸景观也没有和黄浦江的自然水体建立良好的物质交换联系。 徐汇滨江岸线长,沿线布置了许多公共开放空间,多功能的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了多种功能的活动空间。据笔者观察,每到节假日时徐汇滨江的游玩人群会大量增加。但是徐汇滨江的公共开放空间缺乏公共交通的支持,滨江的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缺点,已有的轨道交通站点也缺乏,这就导致工作日的游玩人群数量偏少,来游玩的大多是一些附近的退休老人。 5 徐汇滨江景观格局生态设计建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该结合景观生态学原则评估方法和处理方法,对徐汇滨江的积极景观要素和消极景观要素进行生态
15、学视角的评估,从而得出实现徐汇滨江景观生态营造和保护的保护途径、补偿途径和抑制性途径。 5.1 保护景观生态完整性的用地布局设计 传统的城市设计重视对土地的综合利用,以实现城市空间开发和使8用效率的最大化。重视对人工要素的综合处理,却忽略了或者低估了对自然景观要素的保护和利用。应该重视徐汇滨江原有的自然景观要素对构建滨江地带的景观生态学存在的重要意义,在城市的土地规划利用中,应进一步增强构建景观生态学的自然景观要素完整性,以期做到有限圈定、先期保护。 滨江地带自然斑块类型主要分为林地、湿地、水斑块等高价值景观要素。2007 年,徐汇滨江趁着世博园建设的东风,种植大量的景观生态林,以上海本土树种
16、为基本树种,又在不同的区段种植了一些特色生态林,例如枫林生命科学园区滨江区就种植了大量的枫树林来提高景观的生态异质性。就湿地的建设,徐汇滨江建造了一个小型湿地公园,种植芦苇、蒲苇、浮萍等水生植物,可涵养的生物种类和自我修复性变强,生态方面的保留价值变大。但是,徐汇滨江在水斑块的生态建设总体较弱,硬质化驳岸难以衍生出水斑块,所以徐汇滨江可以考虑尝试改变一些区段的驳岸类型,经过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叠加分析出徐汇滨江生态敏感强的不可建设用地和可建设用地,建设生态驳岸,加强对水斑块的景观建设。 5.2 弱化景观生态连通性破坏的交通体系设计 徐汇滨江的交通现状表现为一些公共开放空间缺乏公共交通的支持,滨江的
17、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已有的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也缺乏。徐汇滨江需要在尊重原有公共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在沿龙腾大道路段增设公交站点,增加龙腾大道路小型观光巴士用作观景休闲活动,尽量避免私人车辆大量穿越滨江休闲区。 在徐汇滨9江主要由沿江 50100 m 的亲水步道、平均宽度 3 m 的健身跑道、各景观功能区的连接步道以及连接徐汇滨江地带和城市腹地的龙腾大道等道路系统组成。道路密度整体偏高,尤其是沿江的亲水步道,整体尺度较大且贯穿徐汇滨江全程并且全程设计单调缺少变化。 据统计,我国自 1990 年以来,各级道路的增长与景观破碎度呈正相关关系。道路对生态破坏的影响日益严重。 徐汇滨
18、江应该改变滨江游步道整体偏宽以及缺乏变化的景观现状。徐汇滨江的亲水步道都铺设花岗岩石板,减少了雨水的下渗、破坏了滨江的生物多样性,在满足亲水游步道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再缩短公共空间的链接地段并合理规划景观植物群落,另外亲水步道可以增加透水性,提高滨江地带的物质和水循环。 5.3 强调景观生态连通性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 徐汇滨江为市民提供了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这些空间的设计重视了城市功能和景观工程美学方面的价值,但是却忽略自身对景观生态格局连通性作用。公共开放空间与自然景观要素如景观生境绿化廊道、水体廊道等缺乏必要的联系。 在徐汇滨江地带的开放空间设计中,应该根据景观生态学的连通性原则对徐汇滨江
19、后来建设的由绿地组成的自然生态斑块和黄浦江形成的自然景观廊道等积极的景观要素进行保护性链接。 5.4 强调景观生态连通性的滨江界面设计 作为滨水景观,滨江界面对于景观生态的整体性具有重要影响。滨江界面的自然景观基质、自然景观廊道以及人工景观廊道是构成滨江地10带景观生态网络的几个重要因素。徐汇滨江在滨江界面的生态性建设整体较弱。硬质化的驳岸使徐汇滨江界面缺少自然景观基质因而没有形成自然景观廊道,所以,徐汇滨江为了实现景观生态性必须先改变驳岸类型。徐汇滨江地带靠近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河流的冲刷现象不明显,所以可以选择徐汇滨江的一些岸段如水上木栈桥段来改变驳岸的做法,可以把这些岸段建成自然式护岸
20、,用自然的植被、原石、木材等材料来代替混凝土,尽量模仿创造自然的河道,以提高徐汇滨江沿岸的景观生态连通性和丰富滨江的生物群落。 参考文献: 1张 曦.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重庆主城区滨江地带城市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上海西岸.关于西安:历史变迁EB/OL.http:/ 3徐汇区政府网站.徐汇滨江:浦江西岸的世界级滨水区EB/OL.2014-11-03.http:/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urban waterfront is a special communication zone between land and water.It not only belongs to the urban ecological sensitive zones, but also has the coexist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 landscape.Taking Shanghai Xuhui riverside block as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