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雪垠 千秋文名为了纪念姚雪垠这位中国 20 世纪文学大家,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南阳市委宣传部、河南黄河文化基金会以及南阳理工学院共同主办的“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 26 届年会”,于近日在河南南阳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根据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王庆生(华中师范大学)在开幕词中强调,这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彰显姚雪垠先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长篇历史小说的卓越贡献,弘扬他的崇高人格精神。姚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贡献是卓越的,多方位的。姚老在做人上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即始终坚持对真理、对事业、对文学的执著追求,
2、从不言弃。同时,已经成立 30 年、在当代文学研究上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新文学学会,是由姚老创立并亲自担任第一任会长,他对学会各方面的工作都提出过具体的指导意见。熊元义(文艺报社)以姚雪垠与茅盾围绕李自成的创作和其他重要文艺理论问题的通信为视点,指出其美学思想“极大地推动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中国文艺界的思想解放”,成为当代中国美学转型的前奏,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的深入,二是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深入。同时,从姚雪垠身上还可以看出作家接受批评的雅量,他不仅重视茅盾的文学批评,而且努力推动这种科学2的文学批评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而这正是推
3、动文学创作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前提。金雅(杭州师范大学)从中国气派与艺术创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变化均衡与朴素生动等几个方面梳理了姚雪垠小说的美学思想,认为他对艺术民族根基的坚守、对艺术真情真性的重视等在今天仍能给人诸多启益。 对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讨论是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严家炎(北京大学)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其一,姚雪垠非常注意处理好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关系,主张在认真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以史实为骨架进行艺术虚构;其二,悲剧艺术的出色运用是小说具有鲜明独创性的标志,作品在忠实于历史本来面目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大悲剧的壮丽图画;其三,在结构艺术上,能够在多线索的复式发展中做到
4、主次分明、虚实得体、统筹兼顾、繁而不乱。蒋守谦(中国社科院)将同取材于李自成起义的小说永昌演义与李自成进行了比较阅读,认为两书作者因历史观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写作境界和作品质地,因审美意识上的巨大差异导致截然不同的历史叙事和作品体式,因此前者只能算是一部产生于现代的“古代小说”,而李自成则率先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历史小说的空白,而且还为当代文学树立了一座无可掩映其光辉的丰碑。董之林(中国社科院)认为,李自成给我们的启示是,其中既有小说所映现的时代语境和社会规约,又有小说艺术和历史叙事的独到之处。阎浩岗(河北大学)认为,李自成在小说艺术方面有许多开创性贡献:作者追求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
5、的结合,实现了塑造人物性格与3描述历史事件、展现历史风貌、揭示历史规律,全景展示时代风云与细腻描写日常生活情景的有机统一。它在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上达到了中国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小说史上也独树一帜。 “笔墨变化,丰富多彩”的美学追求使作品富于艺术感染力。对于李自成,还有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艾斐(山西省社科院)对当前的姚雪垠和李自成研究进行了反思和期望。他认为,姚老实现了学者与作家的融会与合璧,从而在创作实践中使科学的认知能力和优渥的艺术世界实现完美结合与高度升华。这种科学思维与艺术表现的优化组合,正是当前许多作家和学者所欠缺的。在研究和评论姚雪垠及其李自成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
6、作者的文学思想、创作道路、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作者艺术地体现在作品中的新探索、新发现和新成就,而没有必要把重点放在作者对素材的取舍、人物的设计和情节的安排上,更没有必要在探究人物虚构成分与历史事实的距离、对历史内容的取舍和在艺术表现上的夸饰等方面,进行苛意评点与大肆铺陈。 对于姚雪垠的其他作品,专家学者们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李遇春(华中师范大学)认为,姚雪垠是新时期最早重视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的著名作家之一,而且还创作了不少旧体诗词。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的旧体诗分为赠答诗、感事诗和“干校诗”三种类型。这些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思想和艺术造诣,具有难得的文学史价值。还有专家学者对姚雪垠的长夜
7、 、 春暖花开的日子等进行了解读剖析,让人耳目一新。与会专家学者还讨论了姚雪垠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樊星(武汉大学)等4人指出,李自成开创了一种长篇历史小说的历史范式。新时期的历史小说作家如杨书案、二月河、唐浩明、熊召政等都受到姚雪垠的直接影响。一部作品带动一种文学题材创作的发展,的确非常值得关注。房福贤(山东师范大学)认为姚雪垠三四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抗战文学具有独特贡献,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差半车麦秸 牛全德与红萝卜等为代表,重在对战争中人的命运的发掘以及人物性格成长历程的描述,推动了军事抗战小说的审美转变;其二是以春暖花开的日子为代表,描写青年学生斗争生活,开创了青春抗战小说的先河。 在研讨会上发言的还有舒信波、熊德彪、古远清、王万森、王又平、聂振?|、王保生、崔志远、赵小琪、肖向东、谢廷秋、秦方奇等。姚老之子、姚雪垠研究会会长姚海天(中国青年出版社)表示将以中国新文学学会和姚雪垠研究会为平台,将姚雪垠研究更深入地进行下去。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健(华中师范大学)回顾了中国新文学学会走过的 30 年发展历程,特别回忆了姚雪垠对学会的筹建、成立以及发展壮大所做的各项工作,认为姚老不愧为“文坛巨匠,青年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