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穿越时空的符号文化:论弘扬精神的音乐育化摘 要:音乐教育对人的心理调节、情操陶冶、精神振奋、性格塑造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发挥音乐特别的育化功能,必须明确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用音乐独特的教育方式,继承传统优秀的音乐文化,激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情感,使广大青少年树立新型的理想价值观念,在悠扬激昂美妙的音乐熏陶中健康成长。弘扬音乐文化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焕发新生机。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文化;精神弘扬;心灵塑造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135-03 作为“没有国界的文化音乐”伴随人类历史延续至今,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
2、精神食粮,音乐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认同,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乐激荡心灵,弘扬精神,应把握好时代精神和时代需求,进行音乐育化。育化是在享受音乐中得到思想知识的同时,增加爱心智慧,自由的生长灵魂。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弘扬人性中的纯真,善良、美好,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将民族精神、民族意志、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国家建设,实现民族梦想和个人理想的巨大动力源。 一、音乐教育的特性及渊源 音乐是声音和乐器的艺术,又是抒情艺术,借助声音抒发心情。阿2沙菲耶夫曾称音乐为“听觉雕刻品,似乎只有一种特殊声音塑成” 。音乐借助声音发出,人借助听觉感应,人的听觉比嗅觉
3、更敏锐,比其他艺术交流更直接,震撼力更强。人心中喜、怒、忧、思的情感通过声音发泄,音乐借助凝练的文字传达思想,借助旋律的优美表达感情,音乐语言塑造出独特的音乐形象,促进欣赏者在愉悦中鉴赏、评价、感悟音乐内涵,取得教育的功效。 (一)音乐发现兴趣,培养情感 对音乐的兴趣培养越早,激发的音乐细胞越多,人的音乐感受能力会越强,许多研究表明:胎教是胎音和心音的调节,胎教音乐优美旋律使母亲的心情达到愉悦和谐状态,为胎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成环境,不仅有益于胎儿的身体发育,也有益于胎儿的智力发育。兴趣开启天份,环境生成个性,青少年? 衾值陌?好因生长环境的不同,有深有浅程度迥异。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情感动物,每个
4、人都有欣赏优美音乐的天性,常随旋律的起伏不由自主的哼唱,但接受程度与当时的情绪有关,情绪是人认知世界的催化剂,人的认知能力并非有限,具有极大的挖掘空间,情由心发,情借声表,音乐是声音的最高表现形式,怎样的感情便会有怎样的音乐,真挚的感情、先进的思想、美好的心灵,发出的音乐声一定婉转悦耳,激昂奔放久唱不衰,充满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而自私、虚假、罪恶的音调一定是沉闷低俗,给人昏昏欲睡的感觉,就连低级动物和植物,也能受到音乐的影响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青少年对音乐的兴趣越浓厚,智力越发达,想象力则越丰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3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
5、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增加,思维活跃,感知能力加强,我科学的成就很多是音乐启发的, ”的确许多科学巨匠都是音乐痴迷爱好者,爱因斯坦是杰出物理学家,又是一位出色小提琴演奏师。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发现兴趣、培养兴趣是为了丰富想象力,正是想象力开启了未知的大门,推动人类探索世界奥秘。健康向上的兴趣提升人生境界,低俗无聊的兴趣只会消磨人的意志,浪费宝贵时光。兴趣与个性爱好有关,更与思想有关,音乐教育培养青少年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共产主义思想,强化青少年的道德信仰,提升他们的生命境界和生活层次。用音乐的钥匙打开理想的大门,借助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升华情感,用音乐的力量激励自身成
6、长。 (二)音乐引导思想,源远流长 历史的长河中,音乐无不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音乐出自思想但服务于制度,思想先进,制度清明,音乐越高雅,韵律越优美。不同的社会制度孕育不同的音乐文化,社会思想越先进,越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期间创造出的音乐越美好,越容易被接受而广为流传。随着这些优美音乐的普及和传唱,人的自觉行为与气质越高尚,社会的文明程度会越高,相反音乐越低沉,低迷的情绪使人丧失斗志,萎靡不振。心志与音乐密切相关,教育与音乐更是息息相关。 现代音乐的新观点认为音乐最初发自动物的“择偶”叫声,叫声越婉转,越容易吸引配偶,人类的音乐发生发展来自于人类的生活劳动。乐记记载:“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生成文
7、,谓之音,凡音之起,4由人心声,乐者,音之所生也。 ”据尚书?益稷:“箫韵九成,凤凰来仪。 ”美妙的韵律把凤凰都引来了,乐能变民风,化民俗,发于和,本于情,深入人的骨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唱到哀歌时,一里老幼皆悲愁垂涕相对;唱到欢歌时,一里老幼皆喜乐起舞,不能自禁,将集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的音乐魅力描绘的淋漓尽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语言工具不能表达的,音乐却能完美的表述。爱因斯坦说:“节奏与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侵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的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中事物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它就去赞美它们,并很快把它们吸引到心灵中
8、,修为滋润,因而使人自己的人格变得高尚优美。 ” 二、音乐教育的价值及体现 音乐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教育体系。音乐理论规范、指导音乐的教育实践活动,音乐教育体现出鲜明的目的性和价值性,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顺应人的自然性,适应人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相吻合,调节情绪、培养感情、愉悦心灵保持身心平衡,为生活添加美好的色彩和韵味。音乐的价值性体现在音乐教育的持续性中,优美的音乐可以代代传唱,有效祛除人心中不良的意识情感,感受人性之真,生活之美,生命之贵。随着教育理论的深入,音乐的价值性逐渐被发掘、显现、认同。 “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语言告诉人的东西,可
9、以用音乐的旋律诉说,因为音乐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音乐对年轻心灵起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手段。1”音乐影响人的性格发展,音乐教育对于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长知识、5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振奋精神 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失去灵魂便是一具行尸走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要有精神支撑,如果精神萎靡必定落后倒退。精神振奋靠的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树立离不开文化熏陶。音乐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高雅的文化,用音乐的形式传播文化。音乐旋律、节奏、力度所散发出的情感,更能够直接冲击人的心灵。心灵震动和精神振奋便产生为之奋斗的信念,随着心灵震动的长期性,萎靡的精神变的昂扬,沮丧
10、的情绪变的激烈,疲惫的干劲焕发新的活力,音乐的魅力唤醒民族之魂,振奋民族拼搏意志和斗争精神。音乐展现出的思想内涵通过审美音乐欣赏,凝聚起不同人群的共同追求。不同的处境、共同的梦想凝聚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凝聚是力量的组合,音乐是凝聚的号角,不同的心声共同的信念形成震天动地的力量,达到音乐教育异口同声、万众一心的目的。不论是古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东方音乐还是西方音乐,无论是五音节、七音律追寻的都是同一个方向的目标,那就是追寻美好生活美好感觉,鼓励人们共同走向繁荣富强。 (二)鼓舞斗志 斗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性格的一部分,是经过长期锻炼形成的,斗志具有转危为安的能量。好斗是动物的属性,斗志是人消除了动
11、物属性的理性意识,建立在向往美好并为之奋斗的基础上。斗志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武器。斗志潜藏在人的体内,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被激发调动,高尚的个人斗志能够转化为国家意志,斗志是国家民族支撑的骨骼。肖邦的“马祖卡”被后人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 (舒曼语) 。其音乐的6战斗作用可见一斑。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抗战时期,是一首首脍炙人口、激荡人心的优美抗战歌曲,凝聚起了全民族的抗战力量,无数热血男儿高唱着大刀进行曲 , 义勇军进行曲奔赴战场,前仆后继打出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威武的浩然正气。 “船工号子”的呐喊能够在人的意志下使大船逆水而行。 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出的是战胜一切,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誓言。斗志是一
12、个人的精气神,斗志需要力量,美好的音乐便是激发力量的最好工具。在音乐遍及世界角落的今天,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创作更多更美好的音乐作品,鼓舞青少年的学习动力和斗争意志,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增长知识 音乐教育中,特有的音乐属性,展现出特别的教育魅力,生活中的哲理,人性中的伦理,法律中的法理、条文都是冷冰冰毫无生趣,晦涩难懂使人难以接受的,而音乐创作者们将这些条文融合在音乐的说唱之中,浅显易懂又喜闻乐见,优美的旋律在不断的传唱中潜移默化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体味音乐所表现出的自然风光,生命意义由于音乐语言凝练而朴实接近口语化,容易传唱,带给人快乐的同时起到教育的作用。精炼的
13、音乐语言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启迪着青少年更好的思考人生,展现的自然风光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人热爱自然爱好生活的美好情操。音乐来自于生活服务于大众才能广为流传,古代的音乐是贵族享受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音乐内容当然也只是表现他们的私人利益、个人意愿和生活刺激。民间自发的自娱自乐的音乐如果具有反抗性讽刺性是绝对会被禁止的,因而制约了音乐的发展。如果音乐成为个7人独断专行的工具被某些极端思想利用,音乐就只有片面性甚至欺骗性,麻醉人的意志,蒙蔽人的心智,起不到启迪人的思考,开阔人的眼界增长知识的作用。 (四)开发智力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语言,一把
14、是音符,数学开启思维,语言获得知识,音符使人富于幻想。 ”音乐使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利用青少年钟爱音乐的特点,运用音乐开启智力。达尔文具有世界公认的杰出生物学贡献。他说;“如果我能重新度过一生,将自己规定,至少每周好好读一些诗,听一些音乐,也许通过这种经验锻炼,我得以使现在已衰退的那部分升级重获新生,丧失这些兴趣就等于丧失幸福,并可能影响智力,更有可能在精神上造成伤害。 ”儿歌童谣便是极好的音乐教材,针对儿童心智理解力,改编的平易朴实朗朗上口,在互动的音乐感召中启发成长。英雄人物、先进事迹、旖旎风光都是创作音乐作品的好材料。智力是一个人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醉心于自己事业的人,往往喜欢从音乐
15、中寻找灵感,智力是个无穷宝藏,每一个人都可以借助音乐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音乐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人生必修课,不能因短期利益、眼前效益轻视音乐教育。 (五)陶冶情操 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音乐的不同节奏,带给人不同的享受,不同的感觉,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减少,对话充满敌意怨气;相反,节奏明快流畅的音乐,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8流。1”情操是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情感有高尚和自私之分,爱国家、爱人民、爱生活是高尚的情感。 “高尚的情操就是想到自己在人民之中是社会的一员,应该而且必须为人民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一辈子这样绝不改变。2”而只爱自己、爱钱财、爱名誉的情感是自私的品位低下的
16、,只欣赏刺激消极的音乐,这种人没有操守。操守是坚定的行为方式品行。美好的音乐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情操的有效途径,青少年的情操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韵律与深邃的内涵可以使青少年奋发有为,那些荡气回肠的音乐使人自尊、热爱之心油然而生,对生活的描绘、对美好的颂扬、对先烈的缅怀、对历史的反思、对丑陋的讽刺、对凶恶的鞭挞、对不良习俗的嘲笑诱发青少年自觉主动的靠近真、善、美,拒绝假、恶、丑,在接触社会、体验人生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三、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无论历史怎样的跌宕起伏,音乐文化始终如影随形。 “一种艺术独特的美根植于产生它的文化之中,文化是活的,具有无限生命力和生发力的根,音乐最本源的动力正是
17、文化与生命,只有把艺术的创造深深扎根于自身的生命冲动力、生命感悟之中才能创造出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震撼力的作品”3。音乐与社会的价值观密切相连,功利主义的伦理原则使人“避苦求乐” 。 “音乐就是享受” ,音乐文化应以教育为原则,若仅以享受为前提,为唱而哗众取宠轻浮做作,油腔滑调缺少思想性,偏重取乐嬉戏,便丢失了真正的文化本意。如果借助音乐改变生活境遇,不断撰写“草根”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神话,使想出名又不爱音乐的人蜂拥而至,炒作热、明星热虽然风靡一时,对青少年思想有害无益。9音乐教育应当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并为之树立终生现身的理念,若仅仅是为了考试特长加分,或是期望并不喜欢音乐的
18、子女追赶时髦,缔造明星神话,不仅达不到人才培?B 的目的,挫伤子女的自然音乐感,而且会丧失应有的文化精神。 (一)音乐文化的传承 音乐文化的传承依靠教育得以有效进行,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提升人的思想道德为主要目的。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无论古代、现代、东方、西方,只要是对音乐发展有利的优秀文化都应学习借鉴,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古为今用、取长补短达到发展自身文化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享乐文化的猛烈冲击,陷入恐慌迷茫的境地,追求所谓的疯狂现代音乐。 “我相信一个没有能力坚持自身文化的自主性民族,也就
19、是没有能力吸收和融化其他民族的文化,以丰富和发展其自身文化,终将或被消灭,或被同化。4”对待外来文化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既不能认为自身文化高人一等,全面拒绝外来文化做保守主义,也不能原封不动照搬接受,放弃自身文化,只有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理性接受外来文化的有用之处,为自身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营养,才能把传统文化做大做强,推向全世界。音乐创作来自于对知识的积淀和生活的体验,经过个人主观意识提炼加以升华,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创造出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不同形式的优秀音乐作品,正是这些不断推陈出新的音乐文化改变着人的思想和生活。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时代新进步、新发展
20、,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10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二)音乐文化的发扬 音乐是“美与善的完美结合” 。善的内核与美的形式已无法区别,才是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高层次的音乐促使民心向善,闻声而心从,润物细无声。音乐作品里包含越多真、善、美的理念,透露出的思想越深邃,文字越平实,越容易传唱,音乐的教育功能越强大。人类的情感大同小异,优美的音乐在心中长久的回荡,浸染心灵于无形,净化人的思想。流行音乐迎合人们潜在的心理需求,张扬的韵律看似外在积极,实际内在消极被动,追逐音乐的时髦性,虽然外在形态撞击性剧烈,但是因为欣赏者过于追逐感官娱乐刺激,视野狭窄,因而持续性不长,价值性不高。经久的音乐是直指人心,撞击灵魂,升华情感,提升人高远的境界。发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达到教育的目的,要扎根在国人的生活实践沃土,永葆其鲜明个性与独特魅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根据时代要求,大众需求,发扬音乐的教育作用、娱乐作用、健身作用,开创音乐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郭文斌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2010:96. 2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