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灵魂转向反思现代教育摘要在现今技术型社会浪潮中,现代教育正在逐渐偏离轨道,正将教育视为一种培养技术性、专业性人才的手段,注重工具性,而无法承担教化心灵、引导人类走出迷茫、升华灵魂的重任。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已在理想国中以“洞穴之喻”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灵魂转向。灵魂转向意味着人们从最初的蒙昧无知的现象世界上升到了获得真知识的理念世界,获得了对于事物的真善美的最本质的认识,达到了灵魂的升华。立足现代反思之,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教育应发挥其本质,不仅要立足于教育主体本身,更要从教育工作者入手,结合现实,引导人们摆脱物质的束缚,升华自身的灵魂境界。 关键词现代教育;教育反思 一、洞穴之喻:教育促进灵
2、魂转向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洞穴之喻”指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灵魂转向,这是现代教育亟需反思和借鉴之处。 柏拉图在“洞穴之喻”中描述到:“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长长通道通向外面,可让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象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亮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已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2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1 这些囚徒只能看到通过火光照射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其他什么也看不见,并以
3、为是影子在交谈。如果有人被释放来到火光旁边,他定会相信影子比实物更真实。如果有人把他硬拉到洞穴外,他会感到痛苦和愤怒。刚开始,他被阳光刺眼到什么也看不见,经过适应,他会比较容易看水中的倒影,然后看清树木等真实的东西,再看星星和月亮,最后他能看见太阳。此时,他终于知道是太阳提供了季节变化,是一切可见事物的原因。这时,他明白洞穴里的木偶不过相当于洞穴外的真实事物,而火光则相当于太阳。 柏拉图的“洞穴之喻”为我们描述了两次“灵魂转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曲折的,但最终带领人们走出了迷茫,实现了“灵魂转向” ,达到了“最高的善” 。 二、灵魂转向的实质 在此须强调的是,灵魂转向是人类自身内在性的
4、东西。 “囚徒自身具有一种选择去看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其灵魂的自身性 ”,2 即是“灵魂自身的德性” 。 “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整个身体不改变方向,眼睛是无法离开黑暗转向光明的。 ”3 也就是说处于洞穴内的囚徒也具有这种能力,证明是可教的。而教也就意味着对于灵魂转向的引导。这就和我们人类一样,本身具有学习知识和被教的能力,只是由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和不转头只看洞壁上影子的囚徒一样,而另一部分人会和走向洞外的囚徒一样,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向,所以“灵魂之眼”需转变方向。 “于是这方面或许有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即一种使灵魂尽3可能容易
5、尽可能有效地转向的技巧。 ”4 人的灵魂中天生具有朝某处看的自由和能力,可是选择看什么、朝向哪个方向,这就需要教育的引导,以免灵魂走向歧途。 “心灵的优点似乎确实有比较神圣的性质,是一种永远不会丧失能力的东西;因所取得方向不同,它可以变得有用有益,也可以变得无用而有害。 ”5 所以,教育应发挥其本质,引导灵魂摆脱恶的东西,避免 “无用而有害” ,而将“灵魂之眼”引向善的方向,促成其上升性地转向,变得“有用而有益” 。 三、现代教育面临的困境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教育的发展史。针对现代教育的现状, “列奥?施特劳斯把现代教育过于强调科学知识的灌输教育而导致个人生存危机称之为现代性危机 。 ”6 首先
6、,现代教育的目的和基础发生了向实用性、工具性的转变。古代教育以人的本性为基础,注重对教育主体道德和理性的培养,以“德性教育”为目的;而现代教育主张以现实需要为基础,注重对教育主体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目的。 “就我们津津乐道的人文教育而言,在今天,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所谓的人文素质教育其实不过是越来越多地在成为人们进入市场的资本,成为人们进入公共生活的优雅谈资,在这个意义上的人文教育根本不足以提升人的灵魂,而恰恰可能成为人性之堕落的帮闲 ,也就是为自我人性的堕落提供充分的依据。 ”7 古代教育通过对个人道德的培养和理性的提升,形成价值观的统一,以求达到共同体
7、的正义、和谐与稳定。而现代教育却是以个体主体能力和个人对科技知识的把握为基础,这是需4要反思的。所以可以说,古代教育是一种整体主义教育,而现代教育是一种个体主义教育。8 其次,现代教育内容向技术性、专业性转变。 “对于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发展经济、促进物质繁荣的重要手段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工具,这是现代性要求学校承担的重要使命。 ”9 古代教育的教育内容以哲?W、伦理学为主,而现代教育以技术教育、专业培训、科学教育为主。 “美国学者彼彻姆指出: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传统理论中,美德理论占有主导地位:他们把培养美德的品质列入道德的首要功能之中。作为哲学著作家,他
8、们的目标与简?亚当斯言说的目标不同他们感兴趣的是人们所具有的什么东西在妨碍着人们倾向于做美德的行为。 ”10 在古代,公民教育是为城邦共同体的正义的存在而进行的,是为获得与之相适应的宗教信念和美德伦理而展开的。所以在古希腊时期,哲学教育与伦理学教育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而在现代,教育已经不再强调与宗教的关系,代之以政教分离,体现出了脱离宗教意识形态、弱化价值观的世俗化和技术化的趋势。现代教育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失去意识形态根据的一种纯技术训练与知识灌输。最后,现代教育在功能方面向专属性、集中性转变。古代教育以城邦共同体为基础,将各个方面都统一于城邦生活中,公民的所有活动也只有在城邦中才显得具有意
9、义与价值,教育在这个时期体现出了整体主义功能。而现代教育则更体现出了专属功能。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与学科分工都更加细致,所以在现代教育上体现出了学科的专属性,如政5治、经济、法律、科学等,教育一一呈现在各自的专属领域中。 四、现代教育的路径分析 在物质欲望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被物质捆绑,而且更可怕的是其灵魂也陷入了物欲的泥沼。所以,现今的有识之士开始对教育作出了反思,诸如:“现代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 “现代教育的本质内涵到底应该是什么” 、 “现代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等等。作为一种启迪人的活动,教育就是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挖掘出来的过程。“简单地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10、 ”11 唯有教育才能引导人们摆脱物质利益的捆绑与束缚,卸下物欲的“重负” ,使现代人的灵魂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柏拉图早在 “洞穴之喻”中阐明了教育的本质促进人类灵魂的转向,而在今天也不失其意义。正如杨叔子所说:“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 ,是以文化人而非以识造物。虽然高校育人应立足于治学(术) ,但治学(术)须首先服务于育人。 ”12 首先,现代教育应引导教育主体的内在向善性。 “孔子曾提出君子不器的观念,反对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人训练成只有某种用途的器具,而忽视道的培养。 ”13 虽然现代教育在表面意义上紧跟了时代的步伐,重视知识技术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倒退。立足当下,对现
11、代教育的困境进行反思很有必要。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引导人们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提升灵魂境界的时代使命。 “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14 教育工作者自古以来6就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就像柏拉图在“洞穴之喻”中描述的那样, “灵魂转向”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就说明了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灵魂的内在向善性的引导作用,同时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指明了方向。在洞穴之内的人挣脱原本认为的“真实”而走出洞穴重新认识到了真正的“真实” ,追寻到了真正的善,获得了有关理性和理
12、念的真知识。可是不仅如此,洞穴外已经获得理性和道德的人还必须肩负着使命感再次回到洞穴,去唤醒、去拯救那些还处于蒙昧无知状态的同伴们,要想方设法将他们也带出洞穴,获得关于最高的善的理性与美德。现代教育工作者作为引导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身必须具备强大厚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处于时代的路口的同时,要坚守自身教育理念,不随波逐流,形成自身独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在使教育主体成才之前先教其成人,引导教育主体放下时代的“重负” ,重建理性道德认知,实现灵魂转向。 最后,结合时代之需,将形而下的知识技术传授与形而上的道德理性培养辩证看待。千万不能只重视一端而忽视了另一端的存在,这样必然?导致不理想的结合,
13、而现代教育的现阶段任务就是要将只重视一端的错误方式加以纠正。因为过度重视知识技术的灌输,去盲目地适应市场需求与生存需要,那教育的本质目的无疑是丧失的,这样并不会使得教育主体的灵魂发生转向。而要在“成才”之前先“成人” ,否则所谓的拥有知识技术的“大人”实质上却是“道德理性”的“小人” ,这对于个体还是共同体无疑是危险的。凡是一个人,就必须先“成人” ,而后方可“成才” ,这样的“才”方是真正有用的“才” 。 7注释 134514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 ,商务印书馆、第 280 页、第 281 页、第 281 页、第 280 页。 瞿楠:从灵魂到身体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及现代教
14、育的价值倒转 ,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年第 1 期 , 6 13 田艳敏:论“洞穴之喻”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 现代教育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7 刘铁芳: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2 年第 4 期, 8 金林南:教育:灵魂转向还是技术培训兼谈自由教育观念下的文科教育 , 现代教育管理 ,2009 年第 4 期, 9 11 于伟、王澍、杨进:困境与突破:中国学校教育精神的现代性分析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年 9,第 38 卷第 5 期 10 汤姆 L 彼彻姆著,雷克勒译:哲学的伦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页。 12 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页。